江西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副处长柴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遭遇地震时自救和互救意义重大,最为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心,保持镇定,争分夺秒,耽误时间越短,生存希望越大。
柴劲松说,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埋压的人员绝大多
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半小时内救活率为95%,第一天救活率为81%,第二天救活率为53%,第三天救活率为36.7%,第四天救活率为19%,第五天救活率为7.4%。这些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遭遇地震后,人们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和互救。
柴劲松说,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埋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口、鼻和头部,防止被灰尘呛着而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其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空气流通。
柴劲松还提醒说,几个人同时被埋压时,要互相鼓励,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