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年前的“伦敦毒雾”可不是被风吹走的

(2016-12-24 09:36:05)
标签:

股票

分类: 十倍股

窃以为,我大天朝可能也要等出现类似60多年前的伦敦“毒雾事件”,要等付出无数血淋淋的生命代价之后,才会真正开始治理雾霾。

窃以为,要等到大天朝A股市场出现一批千亿市值的上市环保公司,中国的雾霾治理才会开始出现渺茫的希望。

现在老百姓还只是对空气污染有切身的体会,事实上,神州大地上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更加地触目惊心。

马云说:什么是最基本的幸福感,就是沐浴阳光。三点水的沐,就是要有水,要有木,要有食品,要有阳光。经常在微博上看见有人说,今天北京的天气多么蓝,好像发了年终奖似的。这本来是我们的权利,今天却变成了惊喜。我担心,我们这么辛苦,所有挣的钱最后都是医药费。

    从投资的角度,马云的沐浴阳光的观点,给我们指出未来几十年中国A股市场确定性最大的两个板块:环保和医疗。

============================================================================

60年前的“伦敦毒雾”可不是被风吹走的

2016年11月25日12:04   新浪新闻 我有话说(39人参与) 收藏本文

  原标题:60年前的“伦敦毒雾”可不是被风吹走的

  来源:公号“Ecomo科技新生活”

  只要是晴天,伦敦一定都是蓝天白云,想必生活在这里一定倍感幸福。

  伦敦不论哪个区都遍布着公园,它们早已成为伦敦的一部分。

  然而,60 年前,伦敦并没有这么好的环境,那时候它号称“雾都”。小时候还以为这很浪漫,直到中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我才知道那不是雾,那是霾。。。

  1952 年 12 月 4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大量的工业和生活煤炭燃烧。当时伦敦周边的大型的火力发电站每天都排放超 1000 吨的烟雾颗粒,2000 吨二氧化碳,140 吨盐酸,370 吨二氧化硫等。

 

  1937 年,英国足总杯半决赛,门将在浓浓的雾霾中艰难的寻找对手

  1938 年,伦敦一名女子拿手电筒给雾霾中的车引路

  情侣们带着口罩在户外约会

  连宠物也被迫戴上了口罩

  1952 年 12 月 5 日,整个伦敦白昼如夜,地标消失,浓雾甚至弥漫进了室内,很多活动被迫取消,人来人往都戴着口罩,人们走路都要低头看路,一不留神就会绊倒。

  从这一天开始的一星期内,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的症状,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短短几天时间,英国 4000 人突然离世,超过 10 万人感染呼吸道疾病,波及儿童老人,很多逝者都因为支气管和肺部重度感染,当时因为严重大雾,救护车都没法正常工作,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 1 万 2 千多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毒雾事件”,也成为了 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大雾虽然在几天后渐渐散去,但这场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让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却让英国人开始深刻反思。  

  1953 年,伦敦专门成立了the Beaver Committee(比弗委员会),用来调查雾霾事件,制定对策。

  1956 年,英国颁布了《Clear Air Acts》(清洁空气法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强制伦敦市区的工业电厂等全部关闭,只能挪到郊区,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里禁止使用产生污染的燃料,下国为伦敦市区一个烟囱被拆除。

  英国开始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用灶,减少煤炭燃烧,改天然气,冬季集中供暧,家用壁炉改造费用政府补贴 70 %,违反规定的人严惩,10-100 英镑罚款或 3 个月监禁。治理污染道阻且长,1957 年到 1962 年,伦敦又发生了 12 次严重的雾霾事件。

  1968 年,英国又扩充了《清洁空气法案》

  1974 年,英国颁布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

  到了 1975 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 15 天,1980 年则进一步降到 5 天。

  1980 年之后,汽车数量暴增,尾气开始替代煤炭燃烧,成为主要的污染源。1993 年,所有英国出手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减少污染。2008 年 2 月,伦敦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升至 25 镑每天,闹市区停车位月租高达 650 镑,全球之首,市区车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混合动力低污染的公交车投入运营。

  政府用车几乎绝迹,上到首相,下到部长和议员,都自行车,地铁上下班。

  当然还有大面积的绿化

  60 多年过去了,伦敦慢慢的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但这片固执雾霾可不是仅靠一阵风吹走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数万人生命上的血的教训,是英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换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