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北斗加紧发射
要与伽利略抢夺次优频率
2010年01月22日
08:0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2010年1月21日消息(记者李艳)2010年1月17日凌晨,我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的一步。那么,发展北斗导航卫星将对我国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中广军事记者李艳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就这一话题为您作详细解析。
记者:有分析认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信息基础和战略实施,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金一南:随着这种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卫星导航系统它在一个国家不仅安全方面,在国家商业应用方面,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现在车载GPS系统就是非常典型的,它的定位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很方便,它告诉你下一个路口在什么地方,向左转多少米,另外一条高速公路你要去哪?你只要把你目标地定了,把你的出发地定了,那么它给你选一条到哪最佳位置,哪怕你开过去了它告诉你再转回来。
我们现在在车用GPS系统大家用的很多,但是这套系统是美国人的。美国这个系统在全世界通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但是有一个问题,不要说我们,欧洲系统对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都感到不是很信任,所以欧洲要独立开发一条伽利略系统,伽利略系统要完成30颗卫星全球分布的导航定位。
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才能不受制于人
记者:我们知道欧洲是美国传统盟友,都是北约成员国。那么既然这样,欧洲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开发伽利略系统?它是不是有一些这方面教训?
金一南:欧洲人的教训比较多。比如1999年科索沃战争,欧洲人就发现虽然同是北约,欧洲的飞机无法挂载美国精确制导武器。美国发展很快,走的很靠前,欧洲发展哪怕北约成员国稍微落后一些,美国这个系统欧洲就无法接受。美国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实际上GPS引导的,欧洲没有这个系统。
金一南:这个系统欧洲也用,用是什么呢?美国只给欧洲商业应用。比如GPS系统它开发的商业应用,它给你商业应用精确度最高是十米,就是说地面上十米的一个物体在空中,它的商业图片清晰度十米为一个像素点,但不是很高的。这个清晰度是很一般的,就像欧洲现在开发的伽利略系统,它的定位系统公开商业出售,商业定位系统它的精确度是一米,就是一米成像是一个像素的点,那它精确度比GPS提高十倍了。
我们可以看美国用的绝对不是一米的,绝对不是十米的,美国人用的GPS系统,尤其美国军用安全使用的,它都是在一米左右的,甚至一米以下0.8米、0.7米、0.6米、0.5米都有可能,尤其他的第二代GPS投入使用,还能达到0.3米到0.2米,就是0.3米到0.2米一个物体在像素上一个点。对欧洲同样的盟友,美国是给十米。
在这种情况之下,欧洲人不开发自己系统行吗?所以欧洲人也是觉得,不能受制于美国人,它要搞自己的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在未来国家安全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者:正像希拉克对此曾经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欧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的附庸。
金一南:美国当初对欧洲伽利略系统颇有微词,为什么我们都有一套GPS系统了,而且商业应用的时候大部分项目是免费的,你能免费使用,为什么还要开发伽利略系统?欧洲人回答的非常清楚,欧洲不愿意把将来经济发展、便捷的交通、甚至军事应用全部都掉到美国一棵树上。如果美国不高兴,不让我用怎么办?所以欧洲考虑是很明确的。
欧洲跟美国是北约一个共同体,这样军事同盟它都觉得有必要搞自己的系统,更何况我们呢。我们今天GPS系统用的非常方便,也非常便捷的,很多项目也都是免费的,那么在考虑到我们未来安全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建立我们自己的系统。连欧洲都要搞伽利略系统,我们如果不搞我们北斗系统的话,我们未来安全是存在很大隐患的。
在涉及到国家安全核心部位,核心数据、核心技术没有人会给你,谁也不会给你,尤其是这些定位导航系统,将来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不管是发展国家的经济、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导航系统未来都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
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空间轨道分布成难题
记者:建立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难度表现在哪里?
金一南:我觉得难度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现在它还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发卫星很多国家都能发,以色列、日本都能发,包括印度。
现在问题在哪里呢?现在问题是空间轨道的分布。空间轨道尤其GPS定位,它同步轨道现在空间基本上已经分配完毕了,轨道分配现在是很大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通信频率的分配,就是定位卫星不断发射信号,它所占的频道、所使用的频率范围,由国际无线电联合会,就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组织批准申请你的频道使用权,就是频率的分配权。这些都是我们说和卫星技术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对于整个系统,因为不是单颗卫星这样一个庞大的导航定位系统,GPS是24颗卫星现在都觉得落后,要发30颗卫星,伽利略系统也是30颗卫星以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卫星数量比较少,大约在20颗卫星左右。
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卫星之间准确的位置,它在空中的分布,要使你的地面、你这个国家在同一个时间尽量能找到三颗以上的星,这种分布、定位再加上频率使用权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记者:包括现在有一个频率抢夺的问题?
金一南:而且你次优频率你不抓紧都不行,你不抓紧的话这个次优频率,被伽利略系统就要占掉了。所以现在发生点问题在哪里?我们北斗二号系统和伽利略系统,我们向国际电联申请频率范围,有一个频段伽利略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重叠,那么重叠谁使用这个频段?这个国际仲裁是什么呢?谁优先发射谁使用。
就是我们为什么加紧发射呢?我们不加紧发射、不加紧布网的话,这个频段就废掉了。将来再重新申请的话,你的设备、上面发射频率回路、频率标正点、晶体都要更换,非常麻烦。
我们从今天看,实际上及早发射北斗二号系统,让北斗二号系统及早投入使用,我个人认为它的重要意义,我个人认为比载人航天、比嫦娥登月还要重要。
记者:因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战略?
金一南:对,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市场经济来说,我们要占领这个市场都需要这个系统,从国家安全需求来说,北斗二号系统投入使用对于我们国家整个安全提升是作用巨大。
注: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盟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目前,联合国已将这4个系统一起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
美刊:中国“北斗卫星的报复”令欧洲无比尴尬
2012年08月03日
09:17
来源:环球网
美国《InsideGNSS》杂志7-8月号文章,原题:布鲁塞尔观察———评估过去
2003年中国承诺投资2.7亿美元参加欧洲的伽利略项目开发。但到2007年中国被排除于重大决策之外,理由是安全等问题。当时,拉中国参与该计划被一些人视为欧洲人的一种反美姿态。中国人感到被严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对这段不愉快的历史,最近一次会议上看似到了评估的时候。欧洲的亚洲研究所在布鲁塞尔举行圆桌会议,与会者有来自欧盟委员会、欧洲航天局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代表。但欧中全球卫星导航合作在会上仅被简略提及。“欧中伽利略惨败”居然成了“房间里的大象”,没人想看见或触碰———尽管讨论会的名称就叫“欧中空间合作的起伏”。
到2009年,伽利略项目远落后于原先计划,中国人则不断前进,在开发自己的北斗系统上进展迅速。“真令人难以置信”,比利时Eutralex航天机构主席米歇尔·福布曾与中国协作者打过交道,他说,“中国人确定主次,做出决策。没有争论,没有谈判。这与欧洲不同,欧盟做什么事之前,必须统一27种不同意见。”
如今,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罗纳斯之后成为第三个充分运行的导航系统完全可能是北斗,而非伽利略。美国空军前军官布赖恩·威登说:“中国不会轻易忘记所受的冷落,往往会以精明的方式作出反应。”中国没从伽利略项目获得预期价值,为此记恨,并作出周密考虑、针锋相对的反应,北斗/伽利略频率重合的问题就是例子。
欧盟委员会空间处负责人哈特威哥·比斯切夫坦承,欧中经过那段不太成功的合作后,双方关系全面下滑。他提到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该条例实质上是将中国完全排除在敏感的美国技术、装备和系统交流之外。威登认为,“ITAR是个失败。它对美国的相关产业没有好处,反而会令其受伤害。封锁信息、拒绝合作没令中国屈服。”在战略行业排斥中国的做法,只会给其他全球参与者打开大门。这肯定不会损害到中国。若中国不能从欧美买到所需,它完全可以从零开始自主开发。
欧洲可能觉得,将中国排除在伽利略计划核心圈,可确保自身的战略优势,美国也认为,ITAR有助于维持自己的战略优势。但欧美不会成功。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想,中国会继续全力以赴,毅然决然地克服一切阻碍,朝着清晰的目标迈进。(作者彼得·古铁雷斯,乔恒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