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菲利普·A.费雪的《股市投资致富之道》

(2010-04-26 10:04:55)
标签:

费雪

股票

分类: 读书体会
http://img36.ddimg.cn/88/14/20608126-1_b.jpg

作  者: (美)菲利普·A.费雪 著,刘寅龙
出版时间: 2009-7-1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老费雪经典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姊妹篇,对于《怎样选择成长股》所提出的很多重要投资理念,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突破,可以说是其投资的实践篇或投资的实践指南。
  该书试图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投资者应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卓尔不凡的管理层,它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为投资者创造一种能实现市值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工具;其次,对于这家非同寻常的公司,投资者应怎样掌握股票的最佳购进和抛售时机。
  费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如何通过股票投资获取丰厚利润的方法,而且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以最小风险创造最大收益的投资策略。费雪还为投资分析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工具,向更多依赖专业投资建议的投资者展示了如何着手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投资顾问。
  书中生动且经典的案例比比皆是,作者的分析精辟透彻,既不乏专业性又不失趣味性,使人读起来心旷神怡,拍案叫绝。费雪对通货膨胀的分析极具前瞻性和预见性,就连弗里德曼也为书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精辟分析所动容。即使在今天,这些观点和建议也依然不乏生命力,必定会让你叹服。
  费雪绝对无愧于“教父级的投资大师”这一称号。
  在市场如火如荼时眼花缭乱,却又在市场一蹶不振时悲观彷徨,不要再被市场主宰了!拿起这本投资宝典,它将帮助你在股市中做回自己的主人既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承担任何额外风险,你一定可以达成比市场更好的收益。
 
作者简介
  菲利普·A.费雪(Philip A.Fisher,1907-2004),教父级的投资大师,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投资顾问,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资专家,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商业投资管理》课程主讲人(整个斯坦福大学历史上只有过3位主讲人)。 1928年,费雪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同年5月受聘于旧金山国安盎格国民银行担任证券统计员。 1931年,费雪创立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1955年费雪买进的德州仪器股票到1962年上涨了14倍。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费雪开始投资摩托罗拉,并持有该股达21年之久,期间股价上涨了19倍。 1961年和1963年,菲利普·费雪两次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直到1999年才退休。  经典著作:  《怎样选择成长股》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 (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 《发展投资哲学》 (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
 
陶博士摘抄笔记:
  • 以下内容全部摘自第1章《回顾历史,展望今昔》:经济学家黯然神伤,心理学家闪亮登场
  • 和经济衰退相伴出现的35%-50%的暂时性下跌相比,绩优股(通常是那些能通过良好的经营使自己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却能实现几倍的增值,并在稳定一段时间之后继续上涨。很多股票在经历了10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居然还能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而不仅仅是区区的几倍。
  • 除了税收等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管理和利率的波动这些人人皆知的因素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需要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呢?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我一时还找不到更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所以,姑且把它们一概称之为影响有价证券价格的“心理因素”。
  • 股票评估问题的难点在于,没人能精确指出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到底是多少。
  • 心理学家也许比经济学家更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股票。心理学家还可以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向投资者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说,从基本面出发,我们可以认为,两只或多只股票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许可以帮助投资者从中做出最优选择。心理学家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按照目前的价格,哪些股票更有吸引力,哪些股票最乏吸引力。
  • 尽早意识到投资的普通心理是否偏离股市基本面,以及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多久,对我们确定何时买进优质股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无论是上涨期,还是下跌期,各种脱离基本价格变动趋势的上涨和下跌,在幅度和持续期上也都是非常类似的。尽管这些相似之处似乎各有特色,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证明,大多数谨慎的投资者在对投资大众的心理有了充分了解后,都会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总会对相同的投资动因作出相同的反应。
  • 人类总是习惯于以几乎完全相同的方式,对同一投资动因作出反应--相同的希望,相同的信心,相同的恐惧,还有相同的耐心。不仅仅是年复一年,而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延续着这样的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金融心理学去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 (注:原书出版于1960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