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2007-09-21 11:23:05)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读书体会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陶博士

    基本分析书籍中,除了格雷厄姆、费舍和巴菲特的作品是必读之作外,彼得.林奇的著作也是也是必读之作之一。

    一、彼得.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彼得.林奇作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他操盘的13年里,年复利增长率为32%。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纽伯格在他的自传《世纪炒股赢家》中是这样描述的:“我认为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者。连同索罗斯一起,我想用‘天才’这个词形容他们。如果让我选择谁是最完美无缺的。整体来看,我只会选择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共写过三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和《学以致富(Learn to Earn)》。

 

    二、彼得.林奇的价值投资哲学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选股能力而著称,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专家一样出色。特别是在网络社会的今天,林奇坚信典型的业余投资者比职业的基金管理人优势更大。

    彼得.林奇善于观察经济脉动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并从中找出最佳投资组合。认为“投资是艺术而非科学”,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投资对象”。林奇指出:如果在工作、购物、参观展览、吃东西时多留意一下,或者多关注新出现的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业余投资者也可以找到能赚大钱的股票。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选择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如下内容:如何找到最佳的赚钱机会,在去公司参观时应该查看什么、避开什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如何使用年报进行分析,如何利用那些能带来最好收益的其他信息资源,以及如何对待那些经常在股票的技术分析中用到的各种数据(如市盈率、帐面价值,现金流等等)。

    彼得.林奇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不被整个市场行情的波动以及利率的变动而影响,那么进行长期投资(5-15年)的资产组合一定会给其带来不菲的回报。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此书谈到了对股价12种最愚蠢(最危险)的认识,值得认真思考:(1)如果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它不可能再跌了;(2)你总能知道什么时候股市到了底部;(3)如果股价已经如此高了,怎么可能再进一步上升呢?(4)每股只有3美元,我能失去什么? (5)最终股价会回来的;(6)黎明前的时候总是最黑暗的;(7)当股价反弹到了10美元时,就将其卖出;(8)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保守的股票不会波动太大;(9)可能要花一点时间,有些事情才可能发生;(10)看看我已经赔了这么多钱,我就不再买股票了!(11)我已经错过了一支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支;(12)股票上涨,所以我一定是对的;股票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错的。

 

读书体会的相关文章:

(1)投资书籍的分类:http://blog.sina.com.cn/u/49e1bb23010008tj

(2)吸收各种理论为我所用:http://blog.sina.com.cn/u/49e1bb230100090s

(3)形成制胜的投资习惯:http://blog.sina.com.cn/u/49e1bb230100097o

(4)乌合之众:http://blog.sina.com.cn/u/49e1bb23010009f7

(5)股市心理博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09j3.html

(6)聪明的投资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09uh.html

(7)怎样选择成长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0a2j.html

(8)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0a5v.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