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傍晚,秋雨淅沥。雨水打在身上,寒意顿生。街上已黑了下来,朦胧的路灯投下昏暗的灯光。行人匆匆,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只看到他们奋力前行的身影。他们大多向着一个被称为“家”的地方行进。
而漂泊异乡的游子,何时能回到自己的家?
行人匆匆前行,因为他们的家就在他们前面。那里面有丈夫,有妻子,有孩子,有翘首而待的白发双亲。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不管外面风雨凄迷如今日,还是电闪雷鸣如昨日,抑或狂风暴雪如明日,关上门后里面就是一个春日融融的温馨世界。可以共享晚餐,可以倾诉各自的甘苦,可以相夫教子,可以脱去一身的伪装,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
而漂泊异乡的游子,长年在外,一年中能有几天过“家”的生活?
单位不是家,那是为获得薪金而捕击的战场;寓所不是家,那是为第二天的捕击而积蓄力量的军营;酒巴不是家,那是为消解烦恼而寻找自我的买醉空间。
能天天回家的人们啊,要学会珍惜,不要把十分珍贵的家{在漂泊异乡的游子看来)变成夫妻大战的战场,不要把温馨无比的家变成教训孩子的法庭。不要有家却不回家,不要动不动就要离家,不要把别人家当成自己的家,不要家外有家。离开了这个家,不可能再找到类似的家;打破了这个家,即使能修复也会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虽说婚姻如围城,然而城只要建起,便会有她的特色,她需要珍惜,需要呵护。
漂泊异乡的游子,虽不能经常回家,但他心中有一个家。那里有父母的厚望,有妻子的牵挂,有孩子的依托。正因为有了这些,他才有继续打拼的动力,才在异乡开辟一角打拼的空间。有了适当的时机,不管离家多远,他也要行色匆匆地扑回自己的家中,把辛勤打拼换得的薪酬和漂泊异乡身心交瘁的疲惫交给妻子去打理。抽出时间,提上一兜或轻或重的礼品,去探望一下白发苍苍的父母,毕竟自己是他们永远的牵挂,离家再远也走不出他们的视线。不管自己顺与不顺,苦与不苦,都告诉他们:我很好,我很顺利。不能长久地留下来陪伴他们,就已经很愧疚了,怎能还让他们牵肠挂肚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游子便又上路,继续漂泊异乡。然而只要他心中有个家,虽然遥远,虽然苦恼,虽然无奈,他还会在异乡继续打拼,因为他背负着责任。在适当的时机,他还会回家。
秋雨依旧在下,只不过刮起了北风,也许明天就是一个艳阳天。
前一篇:日记 [2007年11月25日]
后一篇:为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