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功秘籍之三

(2007-07-11 14:34:42)
 《易筋经》
  《易筋经》 总 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 精华 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 精华 ,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乾坤大挪移
  乾坤心法
  “乾坤心法”汇集藏密与西域绝世秘传心法之精华,其功效震古烁今,至高无上。勤修之则催动任何武林上乘功法如探囊取物耳。其式寥寥数言,但气效极巨,正所谓“大道至简”也。
  本功法有两式:
  第一式:圣火初动
  姿势:自然盘坐,身体正直。
  手印:两手在面前结圣火手印。
  观想:膻中穴处烈火燃烧。
  解释:圣火手印:双手中指按压膻中,其余手指相抵。
  功境:勤修百日,身转纯阳。
  第二式:唯我独尊
  姿势:自然盘坐,身体正直。
  手印:两手在胸前结成独尊印。
  观想:万物皆空,吾即宇宙。
  解释:拇指与中指相接,前臂交叉。
  功境:以膻中为我宇宙之中心三百日,功成则永以丹田为中心。
  注:七日内有任何异常现象则自觉放弃此功,否则后果自负。
  乾坤心法苦修五百日方可修炼行功,苦修千日则为上乘。
  二 行功
  (第一层)龙象成就
  一、 本功法不要求双盘坐,只需坐在椅子上垂腿正坐或站式亦可。但一定要选择环境安静、优雅、空气清新的地点练功。颈直、头顶悬、收腹塌腰、两肩微张,脊椎挺直,头顶梵穴正对天空,微微提肛,两手掌心向上放在膝盖上,放松天目穴,自然呼吸,气沉小腹,如此静坐,心无杂念。
  二、 凝神于天目穴处,片刻天目穴处有一明点,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亮点从天目穴飞出去落到一处极乐胜境,化成你本人的形象,和你一模一样。
  三、 手结龙象清定真如印。即两手拇指尖分别掐住中指的第二横纹处的中心,两中指第二指节弯曲,两手相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中指在第二指节弯曲处相接,手心向上,两中指尖并起对准自己的鼻尖,紧挨肚脐放好,闭目凝神用天目观想,在极乐胜境有一座高山像大象一样巍然耸立,山脚下有一条大河像巨龙一样呼啸奔腾。把意念系在身处极乐胜境的另一个我上。口诵特音,杂吽班霍,念七七四十九遍。继续观想你的另一个我(实际上是你的灵子明点)双手把大山托起,大山变成一头巨象,两脚踏在大河上,大河变成一条巨龙。身体变得无比的高大,顶天立地,仿佛普天之下唯我独尊,我就是道,我就是真理,世界上万物都无法与之比拟。此时观想手托的巨象化成光从手心进入体内,脚踏的巨龙也化成光进入脚心,全身被光能充满。
  四、 手换结六转莲花印:即两手手指交互相叉,右手小指抵住左手小指与无名指根缝,右手无名指抵住左手中指与无名指根缝,右手中指抵住左手中指与食指根缝,右手食指抵住左手虎口,右手大拇指与右手食指清触,左手拇指尖和左手小指尖相结。口诵特音如下:杂吽班霍,四字明,七七四十九遍。观想身处极乐胜境的另一个我缩小成一个白色的亮点又回到自己的天目穴里进入中脉到达心轮住于心轮正中心。观想这个白色的亮点所发出的光照亮你的中脉,照亮你的全身,通体明亮无比,照亮了整个的虚空,自己的身体亦成中空,逐渐增大充满虚空。观想在自己海底轮下方有一头巨象在来回奔跑不停地向自己输送能量,自己也和大象相应,自觉力大无比。最后大象化成一道亮光进入中脉,化成能量充满全身。观想自己顶轮上有一巨龙在翻腾,自己不停吸收巨龙的能量和巨龙相应,仿佛随时都可以象巨龙一样飞腾于天空海上。观想巨龙化成一道光进入自己的中脉,化成能量充满全身。此时龙象和自身完全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集中心神于此入静、入静、入定。
  寻常习武者苦修三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半时辰。
 (第二层)十诀剑气
  盘坐,双臂绕环,指尖相离约一尺。运气自任脉上至膻中,至左肩,至左手,至右手,至右肩,后归膻中。如此二十四次,然后反转。
  盘坐,双臂绕环,指尖相离约一尺。运气自督脉上至右肩,至右手,至左手,至左肩,如此三十六次,然后反转。将气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三十天内气外发,外气内收初步功成也。
  正身端坐,收视返听,垂脸闭目,意守丹田,双手握空拳放于腹前,功夫至此,片刻之间丹田气足,此时全身俱已通畅,气已无须再循经脉路线,而是随意调动,即达到意动气行。在身前三尺处点一腊烛,举起右拳对准腊蜡,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时,配合发声“嘿”,气发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阳面三阳经脉同时激射而出,直击烛火。注意决不许有煽风之动作,全赁内力,直至将烛火击灭击出后即将气收回。两手交换练习。先练三阳经神剑,后练三阴经神剑,每次练功不得少于一个时辰。随着功力的增长,烛火或逐渐移远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远。一般以一丈为标志。勤修可达收发自如,十诀剑气功成也寻常习武者苦修七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一时辰。
  (第三层)逍遥乾坤
  动功 一:两脚分立于肩宽,两手成掌直举头上,手指相对,掌心向上,两眼平视,两掌内翻下压触地后,直臂向外推,边推边直腰举掌上头顶,还原成起式。以上动作反复练习,下沉呼气,上起吸气。
  二:马步站立,两臂曲肘握拳于腋下,拳心向上,身体端正,眼看前方。接着,两拳变八字推掌,掌心朝前,同时由腰间向体前推出,配合呼气,意守劳宫;接着,两掌分别外旋,成手心朝上,变拳,曲肘内收,随式徐徐收至腰间,拳心向上,配合吸气,意守劳宫。以上动作,不限次数,量力而行。
  三:接上式向左转身,或左弓步,两手由跨后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宽,平行,意守劳宫,两掌后收至腋窝处立掌,指微曲,身躯后坐,左腿伸直,右腿弯曲,重心在右脚,两掌推出于肩平行,掌心向外,成右弓箭步。反复练习数次后,在转身向右练功,姿势相同,方向相反。
  四:收功,接上式,两掌相对,掌心向上,从上丹田捧气至中丹田,翻掌,然后慢慢下压回下丹田,捧身时吸气,下压时呼气。
  静功
  两脚分开同肩宽,两掌侧平举,掌心向下,两眼平视,意守劳宫一分钟,两掌放下至跨后在向前平举,掌心向上,下蹲成马步。又练一分钟,一分钟后,两掌收回至腰间后,缓缓上升至胸前,距离胸一尺左右,掌心向内,手指张开相对,略成爪状,马步不变,意守劳宫,感到支撑乏力时,就还原成静功起式,又复习静功。一柱香时间,为一回。
  高级
  日功:习此功需在日中,盘膝而坐,两脚心朝天,两手于头顶斜对准太阳成合抱式,意想手托太阳,当手有热感时,意想太阳化作两股热流顺左右劳宫穴进入汇于中丹田,在下行至下丹田后,经督脉上行从百会穴出,在两手之间,又形成太阳,反复进行天罡之数。
  月功:习此功需在月中,盘膝而坐,两脚心朝天,两手于头顶斜对准月亮成合抱式,意想头顶百会穴上有月亮在此,当百会穴有清凉之感时,意想月亮化作一股寒流顺督脉下行经下丹田--中丹田两股由左右两劳宫穴出在双手之间化成月亮,反复进行天罡之数。
  以上两功应特别注意练时两功次数一定要一样,而且如果练了日功就必须练月功,练了月功就必须练日功,如果有所差别阴阳不得合,天地不得泰,百步神拳就无法练成无声无形无色无相之境。以上为顺气导真之法。
  此功需日月交合之时练,练功者可面南背北,但决不可向东或向西。自然站立与肩同宽,放松全身,静心绝虑。左脚向右脚后跨一步,吸气同时意念阴阳合和之气由丹田而发流于双掌。身体下蹲或成坐盘姿势,双手于胸前合并,同时闭气,意念双手之气相互逼攻,在两手间形成一球流转之气。呼气,呼气同时向外推,同时意念真气之球无声无形无色无相的击向百步之外的物体使之摧毁。在推掌时可配合双眼圆睁,口发嗨音。
  寻常习武者动功、静功修炼百日后才可习高级功,“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修半时辰方可行高级功。三时辰功成,各修一时辰。
  

 (第四层)吸劲神魔
  吸劲者即由作圆的横向运动再发生移位的纵动,神掌接触敌方时始终不脱螺旋之力;因击敌之掌必须有此之形,含其之力。因其训练方法独特,又是克敌制胜的一种秘密武器和法宝,历代不为世人所知。如能悟得其理,明之此法,勤磨苦练,功有稍成,便有掌指触及敌肤,即如钢锥人肌,钻入枯木,劲之勇猛,足以毁伤人的内腹,使其筋骨寸断。其出手毒辣,触之者苦不堪言,极易伤人。
  功理:
  外练筋骨皮,内练自然气;遇空走虚势,触物螺旋力;出手不见手,见手随吾走。其意是说:手臂不但练至柔若皮鞭,而且皮肤要极度之灵敏,“鸟遇我手不能飞,全凭心意来指挥”乃“灵气”也!无论是自我训练,或是遇敌实作,要出手顷其自然,但一旦手接触到物或人,则螺旋之力会马上显示出来;如无形之电,似触木之钻,不但痛楚难忍,且难以挣脱其手,乃沾、粘、随之劲也。
   功法:
  训练方法大体分为外练、内修两法。外练为有形,内修为无形。内修之境随外练之提高而境界愈高;而内修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外练的迅速提高。内修至高层次将是“只有意会,难于言传”之境界。
  外练之法又分为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局部训练的目的,就是将局部如手指、手掌、手臂训练到软如皮蛇,才能搭手如蛇缠物,沾粘对方。锋利则如钢钻,方敢揽瓷活。整体训练,就是将自身修炼成一个既能自身急速旋转,又易发生位移的钢球。与物或人接触的虽然是钢球的一个点,但所受之力度却是整个钢球的旋转和冲撞之力。故修此力,首先内力雄厚,其次收发自如,加之苦下功夫方能得其真谛。
  待有了相当的功力后,各部身法基本定型时,就可将精力和意念放至两臂与大气相互作用之感知问题上来。此阶段随功夫的增加,不但本身手掌气感特强,而且手掌对大气的感知也特别敏捷。这一感知训练由局部之手臂,慢慢向身体各部位延伸,能使身体感到气流如堂过之风,此时功夫已。臻上层之境,如出剑指或劳宫对敌旋转,则对方被照部位,周围皮肉有向一个点拧转汇聚,痛楚难忍之感。练至此层功夫,非人人皆能做到,须具有超人的天资悟性,忍受干磨百炼的毅力,方能有所成就。
  对物操功:
  以手的小指侧鱼际、掌心、掌根为主。其对物发功的发力原理是:手掌接触物体的任一部位为金钢钻之钻头,臂为钻杆,肩关节为传送动力之枢纽,动力则来源于足,经腰胯过背传于肩而达到手臂。在此手臂如金钢钻一样将传过来的动力,经过自身的旋转以撅旋式的运动,钻入阻挡之物,达摧毁杀伤之效。
  手掌指端的练法:在墙壁上固定一海绵靶或装有锯末头发之类的沙袋,站定,收敛神气,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成三角形插向海绵靶,继而足底发劲,三指似扣一带有米花的大螺丝钉,向墙内旋拧而进。转动的幅度至肘部转不动为止,顺逆时针方向拧转皆可。时间次数不限,至感疲乏为止。但开始练的时间易短,力度易小。到手指慢慢适应适当的硬度,且能承受后再慢慢增长时间和增加足底的蹬力。待感觉对此螺旋力已感适应,即可将海绵靶换成千层纸靶固定在墙上,至于层纸靶拧烂到最后一张,即可对砖墙而练。此时功夫已非同小可,要小心谨慎,万不可随意对人体试用。掌根小指侧鱼际可直接在于层纸和墙壁上练习。为了练习肩肘、手臂转动的灵活性,可用一皮球,以手掌按在墙上转动。至一定的功力后,可制十斤的铁球,手拿按铁球抵墙,按上法进行旋钻拧转。随着功力的增大,铁球的重量也随之增加。能手按铁球稍一用力则能将铁嵌在墙壁里,则大功告成。功至此境,已无人能敌。
  寻常习武者苦修十四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七时辰。
(第五层)横空挪移
  横空挪移集身法、步法、罡气于一体。可平地拔起数丈,也可平空飞行,身体周围有一层自然罡气,可攻击外敌,且可偏转敌之力道。练之上乘可幻化出九个身影,以克敌制胜。
  第一重:
  松,静,空。
  乾坤心法二式修炼一柱香。然后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双手变为捧莲花状即双手心相对,掌根相抵,掌指朝上,双手十指自然张开,接着上捧至头顶,同时缓慢吸气,意念随上捧之势,将大地之阳气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吸入,经中脉上升以头顶百会穴成螺旋状射出;然后双手变掌心向下,并向下压到丹田处,同时呼气,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之阳气螺旋状吸入百会穴,经中脉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射出,如此反复练习。
  4 乾坤大挪移[炼法]
     第二重:
  第一式:面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轻轻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离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阳气把身体旋入地下,至到地极处。突然螺旋阳气收回,身体如弹簧一样被弹回地面。
  
  
  第二式:要领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阳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突然阳气收回,人从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重: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础上打开气海穴,命门穴射出螺旋状真气,环绕身体自左到右,这时意念身体随螺旋真气之力上升,或平空飞行。同时在练功中加入有外敌入侵,不能入或击伤之意,可同时练习环身罡气。
     第四重:此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练习以上各功,其要领同上。
  寻常习武者苦修十四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二十四时辰。
(第六层)乾坤归一
  此功修成,爪心生出强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强大的透劲可隔空伤人,万物唯我所控。一收一放,一开一合,合乎武学大道之理。
    第一重 龙爪神功 面南背北,五心朝天坐于低处。双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乾坤心法二式修炼一柱香。打开气海、命门 两穴,旋转吸入阳气汇于丹田。同时从任、督两脉上行汇于大椎穴片刻,从左右肩井穴流入掌心,并在掌心汇聚。突然气满,把双掌鼓支起,双掌自然抬起与胸平。五指自然下垂,待抬到位置后,双掌心之气突然贯入双手十指,十指由于贯力抬腕双手交爪(十指成半圆形,手指不准内扣),真气由十指射向远方,然后十指内扣、回(就象射出去的是丝然后在 把丝拉回来一样),意念左右手各五条丝变为一条,被拉回手心,如此反复。收功,回拉手心后,气从原路线回到丹田,然后修炼乾坤心法二式一柱香
     第二重 吸星大法 此法是一种极秘之法,可用此法吸他人的功力和元神。找一极静之地,面南背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无名、小指内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达摩,无相无上,摄精摄神,无畏无惧,阴阳合和,群雄交战,吗咪呗咪‘口奄’”念三十六遍,一遍过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吗咪呗咪‘口奄’”。然后双手抬到头上方,合掌,指尖朝天,打开气海、命门两穴,从两穴内射出阳气,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龙卷风一样把万物众生卷入两穴汇于丹田,练习一柱香的时间后,开始炼熔。双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万物众生被丹田阳气形成环状,封闭在内不能出来。意念丹田封天球开始旋转,同时意念四周燃起冲天巨火,用同样方法把巨火吸入丹田封天球外圈,燃烧炼熔万物,由慢到快不停旋转,火由小到大,直到化尽为止。收功,乾坤心法二式修炼一柱香。
  第三重 天地九阳 习此功需吸星大法有所成就之后。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火山,突然迸发飞出九个太阳,这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太阳给悬起来,位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太阳的中心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入百会、玉 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 ,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太阳互相幻化,变为两个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两个太阳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烈日,放出真气把烈日抓成十个小孔,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烈日内的纯阳真气归于丹田。收功,乾坤心法二式修炼一柱香。待数丈内之物任我掌心可操控,则此功成也。
  寻常习武者苦修二十八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四十八时辰。
  (第七层)无极心法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通此道者,能存能亡,神能飞行,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若欲安神,必练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静至定俱,身存年永,神灵变化,出没自在,峭壁千里,去住无碍。天地以地生人,故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神气若存,神气若散,身乃谢焉,若欲存身,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具,天无其右。
  碧光欲环,龙吟初现,游走天地,功诸关节,筋力易换,转衰为壮,内视观心,握固静思,固精练气,运转奇经,养气化神,上行重楼,神还虚领,月影以避,一光未通,虚化三花,阳气乍露,日之初升,所谓乾坤挪移也。
  寻常习武者苦修三年功成,“乾坤心法”炼至上乘者须修二十四年。
  乾坤大挪移神功至此而尽,望得之着惜之。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
  此功为梁山子午门功法的一种,阴阳并练,刚柔相济,练精化气、练气生力、练力养神,内外兼修,是一部动、静气、力、形、意、神,志并练的上乘功夫,此功分内功,外功,外功又分上部功、下部功。此功易练易懂,不出偏差,是武术、养生、技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密宝。  
   一、金钢恼目壮阴阳
  
     练功者面向南方,自然站立,两脚与臂同宽,两手垂于大腿两侧,舌顶上腭、闭目、百会上顶、排除杂念,呼吸自然,要1分钟左右,接着用嘴吸一口气。用鼻慢慢呼出,双目用力圆睁,恼视前方,全身内力贯注于脚心,两脚趾用力抓紧地面。
  
     二、智深怒拔垂杨柳
  
     接上式,闭气、内气沉于脚心。双手变拳于腰间,成小马步状,随时将内气贯注于百会。
  
     三、大力掌
  
    接上式,吸气双拳变掌,内力、气、贯注于两臂向前推出,内力、气由两臂达两掌,吸气,将睾丸缓缓上提,双掌变爪、上翻半周,爪心向上,全身用内力绷紧缓缓变拳,同时慢慢技回腰间。
  
    四、智深拜佛
  
    接上式,闭气,双拳变掌,下按,身体随时下蹲,此时将内气贯注于涌泉。左脚向右脚后慢慢跨一步,同时双掌慢慢上举,内气由涌泉快速贯注千百会,身体缓缓下坐,双掌合并于胸前。
  
    五、玄通阴阳
  
    接上式。呼气、双掌变拳拉回腰间、收腹提裆,接着双拳变掌,由腰间向左右推出,双目微闭、睾丸慢慢下沉,气达双掌上翻半周掌心朝上,此时双掌有火热之感,将双臂上抬,收于胸前,指尖相对,随时将双掌火热之气沉于丹田,此时翠丸上提,内气于丹田内、上、下、左、右呈圆周形各转七周后,用鼻微微出气,稍停后,有热闷之感,然后用嘴吸足一口气,双手前伸,内气贯于双臂达指尖,此时十指有力大无穷和发热之感后,将内气连同此热,由指间缓缓回旋于脚尖,如此气通旋转周身,回旋三周。
  
    六、通天掌
  
    接上式,双掌收回于胸前上翻半周,缓缓上举、头扬、目睁、内气直贯于双掌,此时双掌如托火球之感,并有手托蓝天、恨地无环之力,然后将内气连同火热注于丹田,接着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同时身由坐盘式变成小马步状后,由鼻缓缓将气呼出。
  
    七、武松脱铐
  
    接上式,用嘴将气吸足,内力达于周身双拳变掌,身体由马步转换成四六步状,双臂微缩于前胸、左掌随身体转于脸前方、右掌随腰力推出,然后,双掌随身体再向反方向转动,如此,用内力、气回旋推转六次,此时周身发热、力大无穷,精、气、神、力倍增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
  
    八、单臂擒敌
  
    接上式,双掌随身体回旋六次后,两腿并立、直身瞪目将左掌前伸于胸前,指尖与鼻相对,右掌微贴了左臂弯处,两涌泉内力随裆上提,内力、气,贯于右掌,完毕后,用鼻将气呼出,形、力、气、神、志合为一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