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杀鸡到复旦

(2007-01-18 12:45:41)
从杀鸡到复旦
 
文/庄涤坤
 
  北大清华的院长最忙,到处开会,经常出国,除了“MBA发展15年总结和瞻望”一类的题目不接受任何采访:不谈问题,不谈主义,历史嘛,倒是可以说一说,那就是越来越好。刚接MBA这个版那会儿采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委员会主任赵纯均教授,他原是清华经管的副院长。忘掉问的什么题目了,只记得他说这么小的一个题目你也问我?等有了大点的问题再说吧。
  这算好的。
  上周采访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牛东晓院长,他给我讲了半个小时电的作用,以此证明电力MBA的重要性。我如坐针毡面带微笑,感觉很是浪费了时间。昨天晚上才吃了四十八小时来的第一顿饭,若不是副主编请客或许也懒得吃,饿得都不饿了。教育记者的时间都浪费在套供、诱供上了。电力大学一直在做这个项目的副主任在旁边坐着汗流满面,时不时的提醒她院长,记者问的是那个春季班的事!所谓诱供是指对那些对自己本学院的招生、教学、就业情况根本不了解的副院长,记者根据自己的调查把他们学院的情况描述一下,或者把自己对某个事情的看法说一遍,然后问,某院长,是不是这样啊?他说是,好,你就可以在报纸上写这个院长的远见卓识了。
  这还是好的。
  清华的一个主任接受完采访提出见报前要看我稿子,看就看吧,重要被采访人总要看稿,这是行内规矩,也是为了避免记者出现技术错误,比如某些舶来说法的拼写。但稿子看完又传了回来,被改得面目全非,英雄形象赫然纸上。你改你的,报纸上印的还是我原稿,我有采访记录为证。有些记者采访喜欢录音,不是为了怕笔记不下来,很少有记者有时间回去再听一遍,只是留一个口供防备打官司。
  这仍然是好的。
  复旦的一个主任接受完采访,他们学院看了稿子,电话又打了回来,对外部门说,我们院长要重新接受一次采访,主任说过的话全部取消。我那时才明白了什么叫信口雌黄。其实复旦的那个主任是我见过的最诚实的人中的一个。
  在我采访过的院长中,对MBA教育真正有研究有见解有紧迫感,而且还诚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的院长张新民,和中欧商学院的院长张维炯。其实我也在质疑中欧的发展模式是不是有些取巧,缺少后力,但他们从政府不承认到国家给学历,缺少强大的资金、信心和专业精神确实也做不了。很久没有听到长江商学院的声音了,不过他们跟着中欧走,感觉还不错,起码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之外。
  听上海的同行说,复旦开始炒EMBA世界排名第八的事了,说实话这个第八名是件能让中国人掉下眼泪来的事,中国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个国家的期望和一个民族的希望。但是,这个第八名真的很恶心。
  复旦在《金融时报》出排名之前根本没在乎这个项目,不过是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Olin)的一个合作项目,而合作的具体内容是奥林商学院从美国一下搬到了复旦,从领导到教授,从教学内容到招生,全是奥林商学院的,复旦只是提供了一个场地。送了一座楼,派了几个楼管。
  一直排名在30位左右的奥林商学院从美国搬到中国,为何排名一下提高了这么多?这其实是钻了《金融时报》评价方式的一个空子。《金融时报》的EMBA排名指标分成三大类16项,第一类考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包括5项:当今薪酬、薪酬增幅百分比、职业进展排名、工作经验排名、实现目标排名;第二类考察项目的多元化,包括8项:女教员、女学员、顾问委员会女成员、外籍师资、海外学生排名、海外顾问、国际课程经验排名、语言;第三类考察研究,包括3项:博士师资、《金融时报》博士评级、《金融时报》研究排名。
  比较奥林商学院05年06年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外籍师资”百分比从48%窜升到92%,外籍顾问百分比更从0直接上升至100%。海外师资指的是在项目所在地之外的教师的国籍组成,奥林大约有一半美国教师,所以当排名美国本校的项目时,外籍师资比例是48%。奥林把这些老师放到中国的项目时,这大约一半的美国教师也变成了“外籍”教师,所以外籍师资比例一跃变成92%。
  其实奥林商学院排名的提高得益于搬校址带来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教育界的典型虚假案例,弄虚作假的很专业。
  这还是好的,只是专业作假,而不是骗。对于学生来讲,毕竟得到了一所高排名学院的证书。中国还有一大批害死人的中外合作项目。
  我对于学术作假只是讨厌,但有些作假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我对其就是恨了。骗钱是小事,毁了一个人的前途和机遇就不可原谅了,可怕的是,中国商学院的这种现象还广泛存在。中国有150所商学院,真正在做商学院该做事的能有30所就不错。我写文章提北大清华的不是,那是因为北大清华是希望,还有资本,而下面的商学院就是但管其直,不管其死了。有不少中外合作项目,颁发双学位,那个不入流大学的学位一个,美国某大学的学位一个。有些甚至可以中国上一年,国外上半年。
  其实美国的大学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相当谨慎,中国的大学极少能攀上交情。但美国的大学也不是个个好,也有很多野鸡学院,招不起生来,中国的不少“也招不起生来”的大学打着国际化的旗号“鸡鸡联合”,其实他们的学历虽然证不少,但国内国外都不承认。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现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也不是一个学院努力能做到的,但我想有我这么个教育记者一点一滴指出来,总不致于招那么大骂吧?难道北大清华真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网络砖手张怀旧说我写的这个不骂不狠不好玩,其实我觉得骂一种势力虽然解恨,但转移的读者的视线会削弱对问题本身的关注。
  错当然不在于那些勤恳钻研的老书虫,当然学生作为失败的产品更是受害者。我把北大清华纸老虎的模样揭出来可能会损害一些学生靠金字招牌继续招摇撞骗,但没办法,不能因为你是受害者就允许继续骗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暧昧 13
后一篇:记录 画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