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海波:42%新增贷款都去了房地产,房子分明是用来炒的!

(2017-01-22 15:03:06)
标签:

财经

房产

时评

         央行近日公布了2016年的金融数据报告,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被媒体当作“房贷”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68万亿(住户部门报6.33万亿),占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的44.9%,较2015年增长2.63万亿元。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新增贷款数据,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是推高贷款规模的主要因素。

http://s14/mw690/001lSMovzy78bvA0RvD9d&690
                                2016年 42%新增贷款都去了房地产

http://s14/mw690/001lSMovzy78bvD8PVPdd&690

                          42%新增贷款都去了房地产,房子分明是用来炒的!

      由于房地产信贷本身不产生GDP,住房贷款占比较大的情况引发了不少人士对经济脱实向虚的担忧。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居民中长期贷款一般对应于购房及购车需求,以按揭贷款为主。虽然第三季度购房需求最大,但在国家出台调控政策后,年末住房贷款需求有所降低,而企业贷款需求开始增加。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全年企业贷款下降除了结构调整、有效需求不足外,还因为2016年债务置换较多,因此,2016年的企业借款可能是被低估的。

数据还显示,代表货币是否进入实体经济的剪刀差(M1-M2)已经连续六个月收窄。

       更为荒唐和讽刺的是,在当局“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出笼之际,2017年1月房地产贷款更是不跌反涨。

       2017年1月,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根据官方颁布的统计资料,今年一月社会融资总额3.42万亿人民币,较去年12月增加了1.60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7万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月新增的人民币贷款达到2.51万亿,单月超过2万亿的信贷创出历史高点,较12月增加1.91万亿,比2015年同期也增加了1.04万亿,相比较2009年一月,新增贷款已经高出8900亿。众所周知,2009年一月,中央政府推出“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当时新增贷款达到历史高峰。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从信贷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60%,达61.3%,当月新增企业贷款达1.94万亿,占比为77.3%。这些钱究竟给了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月份的信贷增量创纪录?

  第一, 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与去年1月相比,今年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增加1489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一般对应于购房和购车需求,这说明在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后,房地产市场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按揭贷款增加。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房地产依然是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之一;

  第二, 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479亿。这部分资金一部分用于金融专项债的配套贷款发放,第二部分是用于对去年企业项目储备的放款,去年很多因为信贷规模限制无法放贷的项目累计到今年一月突击放贷。从具体贷款对象上看,这部分企业贷款的增加应主要理解为给地方融资平台和国企贷款的增加;

  第三, 票据融资增加。票据融资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57亿,主要原因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表外票据业务的清理,同时商业银行一时找不到足够安全的一般性贷款项目,而把贷款额度用于票据贴现,从而达到冲减贷款规模的目的。

  第四, 外汇贷款互换增加。由于今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市场上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大幅升温,在此情况下,部分企业将美元债务转换为人民币贷款以收缩外汇风险敞口,应对贬值预期。央行的数据显示,1月外币贷款同比少增374亿美元。

  第五, 信贷的季节性因素。从历史数据来看,历年1月均为信贷投放高点。

  总结起来看,今年一月份新增天量资金主要支持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项目,还有就是金融资产的互换,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货币空转。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实体和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真正收益。

结论:

      42%新增贷款都去了房地产,房子分明是用来炒的!不然,房地产去杠杆试试!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式的房地产长效机制见鬼去吧,不到黄河心不死!

                                                                                                  顾海波

                                                                                              2017-1-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