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2011-11-15 11:41:40)
标签:

转载

分类: 品牌经典MarketingEvents

    阳光似乎就在不远处,但是雾蒙蒙的感觉一直伴随我们。

    车队从巴林右旗的大板镇一路向北,直奔索博日嘎苏木。原因很简单,因为著名的庆州白塔在那里。

    我们的车队行驶在大小丘陵起伏的草原上,两侧的山坡显得很干燥,草是枯黄的,山上也没有任何的高大树木,而那里曾经是郁郁葱葱的松柏。路边的河道依然蜿蜒,但是里面没有一滴水,只是枯干的河床。当我们经过一些被夏季洪水冲毁的路基时,一阵阵灰尘升腾弥漫。

    “越是植被遭到破坏,水土保持也就越难,这是恶性循环!”裴老师指着车窗外的裸露沙土说。

    2个多小时后,我们看到了远处美丽的白塔。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这里属于当时辽代的一个著名城市--庆州。庆州古城当年大约是2.5平方公里大小。沧海桑田,使得庆州城早已经灰飞烟灭,只有精美的释迦佛舍利塔依然矗立。

    辽代是中国古塔建筑进入繁荣时代的典型时期,也是八角砖塔最流行时期,庆州白塔是这个时代佛塔的代表作。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非常逼真地以砖模仿柱、枋、斗拱、出檐、门、窗等木结构。辽庆州白塔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造型玲珑秀美、浮雕精湛细腻,宏伟壮观。始建于重熙十六年二月(公元1047年),竣工于辽兴宗重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公元1049年)。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塔身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坐置平原,直插蓝天,背靠青山,面对白水(查干沐沦)。塔身通体白色,遍饰各种精美的浮雕;7层出檐上缀挂2240个生铁铸造的风铃,随风鸣声;铜制鎏金的刹顶及塔身嵌装的几百面铜境,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光亮夺目。塔内中空,每层均砌有塔室,但不知什么时代拆除了第一层阶梯,改建为经堂,已无法登临。

    辽庆州白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座置平原,直插蓝天,背靠青山,面对白水(查干沐沦)。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856面。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椽,每支椽头各悬挂生铁铸造的风铎一支,七级塔檐椽头共有风铎2240支。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这些天王个个头戴兜鍪,身披盔甲,手持宝剑或利斧,威风凛凛,雄武生动。塔体浮雕将儒、佛、道及萨满的宗教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水乳交融,隐隐透出辽代佛教“星密圆通”的特色。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牵着狮子进城的明显是一个阿拉伯装束的男子,辽代的丝绸之路贸易也是很兴盛的呀。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这里的“飞天”身材健硕,飘起来也很亲切,和敦煌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1989年维修塔时从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了按辽代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圣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版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一百零八座。史学界、文博界称庆州白塔的浮雕谓“辽代塔寺艺术的精华”,是“契丹民族建筑之瑰宝”。

    庆州白塔后面还有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母亲和儿子的悲欢离合。

辽兴宗的生母萧氏为圣宗生下了耶律宗真和耶律重元两个儿子,长子宗真被当时没有儿子的齐天皇后收养了,萧氏也从一个普通宫人被封为顺圣元妃。圣宗死时遗诏以齐天皇后为皇太后,但萧氏藏匿了诏书,在宣布耶律宗真(兴宗)即位时,自封为章宣皇太后并把持朝政。虽然新皇帝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自幼被齐皇后领养,感情毕竟疏远了许多。重熙三年(1034年),章宣皇太后曾与娘家兄弟密谋立小儿子耶律重元为帝。不想事情败露,辽兴宗在朝臣支持下先发制人,掌控了局面,将章宣皇太后用一个黄布围幔的小车送到刚刚筑就的庆州城内的七括宫幽禁起来。

    直到1039年,辽兴宗才和母亲重归于好。

    白塔已经无楼可上,只可仰视。我印象最深的是塔身的浮雕,非常精美。我试图拍下所有的浮雕,一是光线的限制,二是高度的影响,使得高层的浮雕很难全部在照片里呈现出来。幸好我带了400毫米的镜头,起码帮助我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细节。

    边辑和我探讨了如何拍摄庆州白塔的可能性。一是借助赤峰的消防云梯,最好是80米以上的。二是利用无人驾驶直升飞机精确定位拍摄。

    欣赏完白塔,我们继续北上,抵达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冬季即将来临,保护区只剩下几个护林员驻扎在这里,考察队一到,院子里立时热闹起来。

    在保护区简易的屋内,我们和几位护林员一起吃了很多山珍美味。野生蕨菜、地瓜菜、金银花、野猪肉、马鹿肉。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都是山珍野味,可惜大家的牙口都出了问题,纷纷表示咬不动。到内蒙的一大难题就是餐桌上的肉很多,青菜却很少。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因为下午要开车,我们都不敢喝酒。于是,大中午的,只有裴老师和王老师两个老头支撑场面啦。

    下午,我们的宝马越野车第一次有了挑战自我的经历。

    我们的车队在只能容许一辆车经过的山道上行进,不时要冲30度左右的小坡。赵涛并不担心宝马车的通过性,让他最心痛的是狭窄的山路上,两侧的灌木把把马车的车漆都划伤了。

    我们的前导工作车JEEP2500更是“满身伤痕”,在一个上坡大坑经过时,庞楠不小心把越野车的前右侧撞在坡壁上。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历经跋涉,我们穿过灌木丛中的小路,爬上了深山。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旗里的文化活地图王老师带领我们查看一处辽墓的盗洞。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这个辽墓经过国家考古队的挖掘,已经回填。我们考察队进行了模拟考古的挖掘。边辑一马当先,抡起了铁锨。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野外考古第一线,巾帼不让须眉!刘思佳和庞楠也冲了下去。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热闹的挖掘队伍外面,冷静的李鹤面对疯狂的“盗墓”行为,沉思良久,放下了相机。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下山的时候,我和王老师、裴老师共同站到了吉普车前面。真是老当益壮,赛过黄忠呀。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车队路过一处道路积水时,激起的水浪足足有1米多高。风雷他们几个摄影师很兴奋的抓拍这样刺激的场面。而我们车队付出的代价是,有两辆车的前保险杠上的车牌沉到了水底。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我的妈呀!车牌子咋就掉下来了呢!

    黄昏时,我们再次遇到一次风波。

    5号车在回程再次路过白塔的时候通报,他们的右后胎出了问题。

    停在路边一检查,的确已经瘪下来。

   于是在小镇上找到一家修车铺,修理工说可以修,但是正忙着修一辆卡车,没时间管我们。于是又找到另外一家修理铺,结果是无法拆除胶胎,只好请他们打气后继续赶路。

    万幸的是,知道我们行驶90公里后回到巴林右旗大板镇的时候,5号车的X5的轮胎居然还没有瘪。晚饭时检查出来是一个小钉子,还紧紧地钉在轮胎上。刘思佳打听好明天早晨6点有一家铺子可以修理。

    晚上在我们下榻的巴林宾馆的大厅会议室,裴老师给考察队的媒体介绍了辽钱和符牌的情况,顺带把辽代历史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转载]DEEP宝马“契丹文化探秘之旅”日记之三--巴林右旗
契丹钱币讲座就是在这里举办。裴老师在这里还收下一位看见辽代金币两眼冒光玩赖也要拜师学艺的有志青年小赵。

    我今天感觉特别困,会议结束就和侯学友回房间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