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6年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到2008年宏伟的中国国家体育场,每一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都像巨人一样张开自己怀抱迎接全世界的客人。中国国家体育场,因其极具创造性的建筑手法而被专家认为是代表了21世纪初国际建筑界最高水平的体育建筑,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000m2。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将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第一天:北京-石家庄。
如果车队下午从北京出发,四个多小时后即可抵达河北石家庄,夜宿石家庄,第二天一早启程。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经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石家庄就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25年,这座城市始称石家庄市(后曾改名为石门市)。
第二天:石家庄-西安。
行程一千多公里,一早从石家庄出来,经邯郸在郑州午餐,走三门峡、临潼,晚七点抵达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西安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城市之一。
>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第三天:西安-兰州。
虽然只有七百多公里,但是宝鸡、天水、兰州山路难走,还是需要黎明上路出发。行驶在三秦、关中大地上,一路花红柳绿,路两旁绿油油的麦田和黄绿的油菜花,甚是养眼。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
>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天:兰州-西宁。
车队出了喧闹的兰州城驶上312国道,继而转入丹拉公路。路两旁依然是光秃秃的土山,近年路两旁多出了大量的庙宇、道观。兰州到西宁二百多公里,路况非常好,中午轻松抵达西宁。
>
一进入西宁境内就收到中国移动的欢迎短信,“欢迎来到青海,夏都欢迎您”,街上也能发现很多以“夏都”命名的公司和商品。难道是哪一个“夏朝都城”?西宁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境内最高海拔为4,394米,市区平均海拔为2,275米。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最高气温为32℃,最低气温为零下18℃,无霜期172天,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当地人自豪地把西宁称为“夏都”,周围有众多的游览胜地,的确是夏日避暑好去处。
>
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公元前121—111年间,西汉在今西宁设立了西平亭,标志着西宁正式纳入了西汉的版图。两汉以来,地处湟水谷地的西宁等地生产得到了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西宁及其周边地区在政治、经济、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西宁属曹魏的统治范围。222年,魏在今西宁市修筑了西平郡城。公元265年,西晋在今湟水流域仍置西平郡,辖西都(今西宁市)等地。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秃发部据今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南凉,曾一度建都西平(今西宁)。公元445年,北魏灭鄯国,改西平郡为鄯善镇(今西宁)。公元526年(北魏孝吕二年),又改鄯善镇为鄯州,辖西平(今西宁市)等地。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改鄯州为西平郡,辖湟水、化隆二县,今西宁为西平郡湟水县的辖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在青海东部设鄯、廓二州。鄯州辖龙支、湟水二县,今西宁为湟水县辖地。公元1104年北宋改鄯州为西宁州,隶属于陇西都护府,从此,“西宁”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公元1227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南渡黄河攻占西宁州,西宁并入元朝统治。公元1373年(明洪武六年)西宁州改为西宁卫(今西宁)。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动工修建西宁卫城。现西宁七一路南侧保留的古城墙就是明西宁卫城的遗迹。公元1645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进入西宁。公元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北洋政府改革清代建制,废西宁府,保留西宁道,西宁是道府所在地。1927年(民国十六年)撤西宁道,设西宁行政区长官。1929年,南京政府设立青海省,以西宁为青海省省会。
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解放西宁,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同时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西宁市为青海省省会。
第五天:西宁休整,参观塔尔寺、凤凰台。
等待相关物资集结,车队可以在西宁休整一天,正好开车到著名景点巡游一下,塔尔寺是必去景点。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
从西宁去塔尔寺如果图便捷可以走西塔高速,湟中方向,全程21公里,再走4公里直通公路,就直接抵达塔尔寺停车场,穿过一条商业步行街才能到达寺门。走这条路只能停在收费停车场,还要经过无数商贩的骚扰。当然如果你感兴趣,这里可以买到不错的藏刀、石头和真假古董。如果想直接开到塔尔寺,或者返回西宁想去南山(凤凰山)参观一下可以走通往鲁沙尔镇的县市级公路,路面也很宽,不过要注意行人,当地行人安全意识薄弱,高架桥都有人横穿。我们这一次是因为车身靓丽,跟人一说是为了传递奥运火炬到此,搞活动的。有一位年长的管理人员就带我们直接到寺门口停车拍照,也没提出任何经济要求,一包香烟就很高兴。除了当地寺庙车辆和政府官车,下了高速就只能听到收费停车场了。在寺庙里,喇嘛和当地藏族游人给人感觉还是不错的,依然能感觉到比较纯朴热情的气息。比起商业经济发展比较早的地区少了很多铜臭味和不安分。
>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
塔尔寺广场内矗立有整齐美观成一线的八座如来宝塔,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建于1776年(清乾隆41年)。这八个塔从东到西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磐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磐,不生不灭)。如来八塔每个塔底周长九点四米,底座面积五点七平方米。
>
从塔尔寺出来,沿着鲁沙尔镇的街道穿出去,返回西宁经过南山公园。南山公园位于市南凤凰山上,海拔2419米。园内地势平坦,林深树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并有精缩的国内著名旅游景点,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
>
第六天:西宁-青海湖-格尔木
从今天起海拔将继续提升,西宁海拔两千多米,塔尔寺两千七百多,今天要翻越海拔3817的橡皮山,先来一个小小的考验。
早晨7点从西宁出发上丹拉公路转109国道,中午都兰午餐,一路穿过草原、戈壁、翻雪山行程八百多公里,晚六点半抵达格尔木盐湖大酒店。
>
从西宁出来往西北格尔木方向约150公里,就来到了著名的青海湖。青海湖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旅游者大多集中在夏季前往,因为夏天的青海湖气温较高,夜间常有降雨,因此也较为湿润。每年8、9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开放,成为青海湖的一处主要景点。但如果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鸟岛的话,以5月份为最佳。
>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美丽富饶,盛产味美、营养高的湟鱼。沿湖两岸有辽阔的天然牧场,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丰美,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
青海湖是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宝地。景点主要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块石和沙岛等可供游客游览。
>
一路路惊险刺激,本身海拔就高,还有大段山路,都是一百八十度对头弯,冰雪常年不化,阴影处还有大块冰雪,要小心驾驶。高原缺氧容易疲劳,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山路会车、冰雪路面也要格外小心,路上看到不少事故车辆,有的在上坡时越过路边排水沟撞到山体,可能是开车时睡着了。
>
翻过雪山,有大段的平直路面,两边是草原。沿途有很多成群的肥羊、牦牛和骆驼,经常横过马路,高速行驶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路上有不少被压死的羊羔和野兔尸体,撞死牛羊赔钱是小,弄不好很容易造成车辆和人员伤亡,车队要格外小心,避免发生碾压事故,不过这里的鸟儿也飞得很低,经常飞到车前打招呼。
穿过草原地带,两边就是茫茫戈壁和漠河盐渍,如果能见度不好,远处的雪山也看不到了,能看到的景物只有路边林立的高压线塔架,加上平直的公路,高原缺氧很容困倦疲劳,必须轮换驾驶。
到格尔木,路旁也出现了一些奇特的景象,一面是石山,一面是有点像雅丹地貌魔鬼城似的林立的土堆,感觉比较适合拍摄传奇武侠片和星球大战类的科幻片。不知何时能像废矿区上建立起来的好莱坞变得寸土寸金。
>
“格尔木”(又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是蒙古语译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於柴达木盆地南端,南临昆仑山脉,北临察尔汗盐湖,平均海拔2800米,是一座1954年建政的新兴城市。这里原为草莽野滩,建国后成为新兴的交通、工业城镇,目前已发展为青藏高原上位居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旅行者无论是顺青藏公路南下,或者刚刚经过南丝绸之路的洗礼,都会将格尔木作为一个补给和休憩的地方,总要抽出一点时间在这个高原古城整洁的街道上徜徉一番。
一进格尔木,路两旁的加油站一家挨一家,足有几十家。放下行李,汽车加油人吃饭,品尝了手抓肉、大盘鸡等当地特色,虽然到了高原不能吃太饱,但是也要加强营养补充体力。
>
第七天:格尔木-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抵达拉萨。
由于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基本上都是在海拔四千六百米以上,中间不打算停留,正常进度可以在沱沱河住一夜,但是刚入高原,强烈的反应是无法入睡的,所以今天的目的地直达拉萨。早四点出发,行程1200公里,预计20小时翻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到达拉萨。现在格尔木海拔两千八百多,高原反应还不太强烈,明天中午在海拔近五千米的沱沱河吃午餐,半夜到拉萨,尝受第一个高原之夜。
>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海拔4767米,相对高度80-100米,寒冻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子。
>
翻过昆仑山口,继续沿109国道青藏线前行,青藏铁路一直伴随左右。车队经不冻泉、五道梁翻越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口,到达长江源头沱沱河。
长江源头的自然景观十分奇特和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雪线下的天然草原上盛开着各种花朵,有的嫣红,有的姹紫,有的金黄,有的雪白,真是千姿百态,艳丽多彩。为了抵抗暴风雪,这些花草长得都比较矮小,或呈星座垫状,或匍匐在地。由于日照长和紫外线特别强的缘故,花草色泽鲜艳夺目。草原上不仅放牧着成群的牛羊,还有野牛、野驴、马熊、猞猁、旱獭、黄羊、藏羚羊、雪鸡等珍禽异兽。
>
长江,从各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由冰川、冰斗融水汇成的一股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约3米,深约0.2米,然后向北流过9公里在巴冬山下接纳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群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北流,便形成了分别宽6米和4米的两条小河。小河两旁的谷地还有许多辫套状的水网,这就是沱沱河(也叫套套河)的上源。这次当然没时间到源头游览,车队穿过沱沱河桥,加油休整,这一路加油站间隔远,油品品质不一,所以遇到大型正规加油站就加满油,沱沱河简单午餐,头疼、头晕、容易瞌睡,继续停留反应会更强烈。轮换司机继续上路,准备翻越唐古拉山口。一路继续与青藏铁路通行,不时能看到列车穿越,不过十几节车厢却要三个机头拖拽。
>
离开沱沱河,向南走203公里,便翻越全线的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气温长期处于冰点以下,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令路面很容易损坏。山口天气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水平线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客车通常会在这里稍作停留,不要错过在“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的石碑旁留影。
>
唐古拉山口是眺望唐古拉山的最佳地点。唐古拉山峰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正所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但此处海拔高,一般人都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加之天气变化莫测,时晴时雨雪交加,路况不好,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翻过唐古拉山口,即进入西藏境内的羌塘高原,公路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成群的牛羊像珍珠般洒落绿野,景致旖旎。
“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拉,抬臂能摘云,伸手把天抓。”
这是当地流传的预示自然环境严酷的谚语。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雄鹰难以飞过的地方”。
>
拍照后迅速上车,开始下山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直奔拉萨。由于下山车速较快,海拔速降,大家的高原反应会加强,司机们一两个小时一轮换,从那曲到羊八井一段山路弯多,开车一定要特别小心。到了高原一定别忘了抹防晒霜,在车里都能感觉得到阳光的灼热刺痛。当地的藏民信徒比起来虔诚坚强的多,从格尔木路边就有不停的在山路上磕长头的藏民。既没有防晒霜也没有交通工具,一步一拜,向着心中的圣地缓慢前行。
到了羊八井有两条岔路,一条是通往日喀则珠峰大本营方向,另一条是通往拉萨的快速路,一般要先在拉萨适应一周才能向珠峰进发。这条路上有至少三个公安检查站,入口处登记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每个检查站验票盖章。这条路上标明限速80公里,但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山涧,大车又很多,一定要小心驾驶。警察也要求车速不能过快,两个检查站之间通行时间不能少于半个小时。一路小心驾驶,夜半抵达拉萨。
>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