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沿途游览了一下西点校园风光,我们跟随汉萧中校来到中央草坪边上校长的豪宅门口和在这里等待的参加新生入学体验的美国志愿者汇合。
“模拟新生入学日
(Mock R-Day)”是“新生入学日(Reception
Day)”的预演:在网上征集400名平民志愿者假装新生,按照正式的入学仪式程序从头到尾走一遍,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其作用就象部队里的“实弹演习”。
“新生入学仪式”的目标是“打碎了再重塑”:去除旧习惯,树立西点标准(Smash
old habits, build up West Point
Standards)。俗话说:“不破不立”。究竟是怎样的“破”法儿,又是怎样的“立”法儿?我心里充满好奇,今天我们将亲身体验,参加模拟新生入学日。
2007年的“模拟新生入学日”就是在今天:6月29日星期五。我们五人就要作为平民志愿者参加今天的“模拟新生入学日”,并且这次杨老师将首次亲身和我们一起体验这神奇的经历。每年的模拟新生入学日都会吸引大量的美国百姓报名参与,不少是男女朋友、父亲和儿子一起来接受这种严格的军事生活体验。等候时,我们跟身边的人攀谈。了解到这些人虽然是“老百姓”,但跟西点多少有些渊源:有的是西点军校的候选人,来感受西点的;有的是西点在校生的亲朋好友,来体验西点的;有的是西点毕业生,回来支持西点这次“军事行动”的;有的是西点教官的孩子和他们的同学,来满足好奇心的;也有普通游客,来过把“兵瘾”的。
新生入学仪式的起始点是艾森豪威尔礼堂(Eisenhower
Hall)。新生将在这里与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话别。
从艾森豪威尔礼堂出来,我们按照指挥,沿墙根排好一条长龙队,整队上车,乘大巴车去塞亚大楼办理新生入校的各种手续。无论我们走到哪儿,身后都有响亮的声音催促你:快!快!Quick!
Hurry up!
所有体验人员在塞亚大楼(Thayer
Hall)门前整队集合,点名报到。然后开始进入塞亚大楼开始体验新生入学的全套手续。
塞亚大楼是西点军事教学主要场所。倚山而建,共四层,其中只有一层修在地面上,其他三层砌在山体里。灰色花岗岩外墙厚重坚固,正门上雕刻着西点的校徽图案。
塞亚大楼内部已经准备就绪。走廊里每间隔十米就摆着一张课桌,课桌间系着绳子,引导新生的行进路线。
首先验明正身,真正的新生学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卡片(Smart
Card)是在西点期间的身份证件,里面将存储学员的所有相关信息。有经验的体验者煞有其事的假装手拿一张透明的身份卡刷卡通过。新生学员要经过查体,主要是检查身体“外伤”。露在衣服外面的部分不允许有刺青纹身,如果你身上有刺青与穿孔,教官会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由个人签字后存档。在陆军服役期间,你不可以再有新的刺青或穿孔或其他。因为入伍以后,你的身体将不再只属于你个人,更属于军队和国家,你不可以擅自处置你的身体,使之再受任何“物理摧残”。我们体验者当然不用过这一关了。按照规定,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如眼镜、手表、个人卫生用品),新生必须上交所有行李,包括:服装、鞋帽、手机、随身听、各种首饰或装饰物。上缴行李之后,军校生将变得“一穷二白”,私有物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差异也由此被抹去。无论你来自何种背景,贫困还是富裕,尊贵还是卑微,大家在西点的起点相同。每个军校生都需要通过努力,依靠自己在学术、体育和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证明自己。
我随身带了一个相机包,本来按规定也放到桶里了,但是因为比较贵重,包又不是很大,作为体验者就允许随身携带了。本来还想可以拍摄以下受训过程,可是一进入状态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然后,每个新生将领取一只120容升的墨绿色尼龙旅行袋,里面装着一身新生训练服:一件白色T恤、一条黑色短裤、一双黑色长袜和一双黑色皮鞋。正式的新生要求在十五分钟内换上训练服,我们这些演戏的老百姓就省了这道程序,只是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军需车间,从睡衣、袜子到各种作训服、礼服样样俱全。
接下来,新生要宣誓入伍。二十人一拨,在一间小教室里进行。
宣誓之后,西点新生就同时成为美国陆军的一名士官生了。西点军校是一所大学,也是一个正规军团,称“军校生军团(Corps
of
Cadets)”,如果遇到紧急战事,“军校生军团”可以立即出征作战。“军校生军团”编制与美国陆军相同,为“四”进制:一个班(Squad)8人,四个班为一个排(Platoon),四个排为一个连(Company),八个连为一个团(Regiment),四个团为一个旅(Brigade),一共4000人左右。
西点每年招收1200名左右新生,约一个团的规模,被分去八个连队 –
A连、B连、C连、D连、E连、F连、G连、H连。为了避免元音混淆,每个连队还有一个别名:
A连: 阿尔法连 A for Alpha
B连: 欢呼连 B for Bravo
C连: 查理连 C for Charlie
D连: 德塔连 D for Delta
E连: 回声连 E for Echo
F连: 狐步连 F for Foxtrot
G连: 高尔夫连 G for Golf
H连: 酒店连 H for Hotel
新生去哪个连队事先已有安排,新生只需按姓氏的字母顺序找到自己的名牌即可。我们在进入塞亚大楼之前也被分好连队,我被分到F连。Foxtrot
Company。听到旁边对美国军团编制不熟悉的体验者还在讨论,西点真有意思,以这些有趣的“公司(company)”命名。
队列行进到各连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约二十人一组。只听负责这个站的协管员高喊:“A连,请出列!”(Company
A, step forward!)、B连,请出列!、C连,请出列!……
我和另外几个F连的新生出列站到协管员面前,随即被等候在一旁的另一名协管员带到F连教室。
当我第一个进入F连教室时,前面的一队新生刚被带走。教室里只有我和三个军校生:一个坐着登记,两个站在黑板前监视。我向负责登记的军校生报了名字,然后走直角按队列站好,面对黑板,熟悉默背上面的军人职责。看着他们一个个一本正经的样子,悄悄偷笑。旁边军校生眼睛特别尖,冲过来直冲我的脸问:“新生,有什么可笑的?!(New
Cadet, what’s so funny?!)”
自从进了西点,我们一直受到热情礼遇;突然被这样大声喝问,着实吓了一跳。赶紧收敛笑容,乖乖地静静等候,心里想,就当这一刻起我已经是一名军校新生了。
陆续有其他新生进来,登记、排队、等候。他们的遭遇并不比我强多少,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不许笑、不许东张西望、不许交头接耳……一时间,呵斥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顿时失去了名字,都是“新生(New
Cadet)”。也不知道是自己在挨骂,还是身边的人在挨骂。大家都提心吊胆着。
F连的新生陆续进来,登记、排队、等候。凑够二十人时,开始新一轮连队介绍,包括F连的光荣历史和士兵行为准则。士兵行为准则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军校生只允许说四句话:报告长官,是(Yes,
Sir/Mam)!;报告长官,不是(No,
Sir/Mam)!;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No excuse,
Sir/Mam)!;报告长官,我不知道(Sir/Mam, I don’t
understand)!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没有借口”是西点人无条件执行的行为准则,但不是教条化。在行动之前,如果时间允许,长官有责任征求下级意见,下级有责任为长官出谋献策;如果时间不允许,长官将自主决策,下级将完全服从。
如果军官问到:“你为什么不把鞋擦亮?”,如果说,“哦,对不起,我还没来得及擦。”这样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一顿训斥。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西点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你不得不带队出征,那就别找什么借口了,并在当晚给士兵的母亲写信。如果你不得不解雇公司的数千名员工,那也没什么借口,因为你本应预见到要发生的事,并提前寻找对策。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员在校时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没有任何借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在向长官报告的环节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一次就能通过的。每个人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内容快速清晰的报告。很多人在那种紧张的氛围下,一张嘴,本来熟记的内容也会突然想不起来了,经过几番折磨刁难才能勉强通过。不过有的体验者可能是接受过军事训练或者对军事操练非常喜欢,其动作比真正的军校生还标准而夸张。
从塞亚大楼出来,我和其他几个人作为一“班”被带到兵营区进行队列训练。首先,一个军校生教我们基本规矩:立正、稍息、敬礼、向坐转、向右转。这些动作将在新生正式宣誓时派上用场。
别看是最简单的动作,中美陆军还却有不同,比如:立正。在国内立正姿势是双手伸直,中指紧贴两大腿外侧裤缝,而美军立正姿势是双手握拳,拳心向内紧贴裤缝;再比如,稍息。中国稍息的姿势是上半身不动,重心移到右腿支撑,左腿向右前方伸出;而美军的稍息姿势是左腿向左横跨一步,双手背后交叉垫在腰部相当于我们的跨立。美军的向后转,要先将左脚尖挪到右脚后然后以右脚跟为轴,左脚尖为辅向后旋转180度,比我们的动作幅度要大。
在纠正动作时,女军校生走到我跟前,客气地问一句:我可以碰你吗?May I
touch
you?等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用戴着白手套的手轻轻地挪动我的肢体到准确的位置纠正我的军势,对新生也一样,虽然对军容军姿吹毛求疵,但对基本的人权还是倍加尊重的。
每座兵营门口,三个高年级军校生站在一条白线后面,对着他们面前的新生“大吼大叫”,声音高、语速快,也听不清楚他们在吆喝什么。
其实,这道程序很简单:新生走到白线前,放下行李袋,立正敬礼,向站在面前的长官报告一句:新生,某某,第一次尊令向长官报到(New
Cadet, Shao Fenglei, report to Sergeant as ordered for the first
time)。
在这道程序里,军校生会故意找茬儿刁难新生,非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誓不罢休。
比如,长官命令你走到白线前,他不直接说,而是亮着九十分贝的嗓门反复叫喊,“New
Cadet, Come to my line, not on my line, not over my line, not
beyond my line, and just to my
line”(新生,走到我的线前面,不许踩在线上、不许越线、不许离线,正好站在线前)。
我面前的长官跟我差不多高,他的黑皮鞋足尖距离白线只有十公分,我要是紧贴着白线站立,几乎跟他脸贴脸,所以自然地向后退缩了十公分。他就一直叫喊着“白线绕口令”,直到我站在正确的位置。
接着,他叫我向他报告。我一手拎包,一手敬礼。他立刻大喊:把包扔掉(Drop
off the
bag)!我弯腰把包放下。他突然又大喊一遍“把包扔掉”,意思是让你把包扔掉不是放下。于是,我说“是的,长官”,把包捡起来,看都不看得撒手任它自由落下。幸好之前听杨老师说过这个规矩,我把相机包包带调得很长,离地面距离很近,不会对相机有什么损害。看来别说照相了,行进中你将手中的包换一下手拎都会招来一顿训斥。
新生站在兵营门廊里等待的时候,要求立正静立。干站了五分钟,我身边的一个年轻志愿者忍不住东张西望起来,立即招致两个军校生,他们站在该志愿者身体两侧,把脸凑到距离志愿者脸部十公分的地方,大声呵斥:
“New cadet,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New cadet, look forward!”
我在一旁都被强烈的声波震得脑袋嗡嗡响,真够凶的!呵斥新生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傲气和自尊,忘掉自我,“先当服从者,再成为领导者”。
西点军校是特别能打消傲气的地方。我来自一个小镇,在那里,我是优等生,而且还是一个运动队的头目。我来到西点后发现,我的同学中60%是运动队的头目,20%是所在中学的尖子。今天你还是一个地方名星,明天你就只是数千强者中微不足道的一个。——1987届毕业生戴夫"麦考梅克
即便过了新生入学的魔鬼训练也不是从此高枕无忧了,时刻都要遵规守纪。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爱伦"坡,服役两年后曾经如西点军校学习,他的第三本诗集就题献给“美国军校生军团”。爱伦"坡入军校几个月后,因为继父取消了他的继承权而闷闷不乐,未能遵守作息制度,缺课并误了出操,坡也就因此“重大失职”而被西点军校开除。另一个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绘画艺术家詹姆斯"威斯勒,也因为不服从上司命令.误了值班而在三年级时被西点开除。这两人的故事后来被西点军校用来教育学生——“不管你多么有才多么出名,只要在西点.就必须服从命令。”
但是在体验过程中,我发现所有的指示牌底部的背景图案上都有一句“Do
right Fear
nothing”(做得对,就无所畏惧),看来西点也并不是打压新生的无畏精神,只是让新生先放下自我意识,成为国家和上级的服从者,就可以做所为“对”的事,从而无所畏惧。
中午时分,四个小时的预演结束。那些凶巴巴的军校生突然间改换了面孔。纷纷走到刚才被自己训斥过的志愿者面前,握手感谢他们的配合,并为自己的“粗鲁行径”道歉,自然没有人怪罪他们。
全体参加预演的军校生和志愿者在华盛顿大堂前的空场集合。校长亲自出来致感谢词,向年纪最大的和来自最远的阿拉斯加的志愿者颁发“R-Day优秀志愿者”证书。按理我们是来自最远的志愿者,但是一方面我们不是美国公民,另外汉萧中校也比较低调。其他志愿者的“纪念证书”由各连连长颁发。杨老师和我们一起手拿西点“纪念证书”与汉萧中校在华盛顿塑像前合影留念。
体验结束后,我们问起军校生当初报考西点的初衷是什么?有的说想法很简单:西点不收学费,毕业保证工作,说得很实在而不是保家卫国、学习最优秀的领导力等等。
西点虽然不收学费,但47个月的西点教育是非常昂贵的,美国陆军在每个西点军校生身上的投资高达三十多万美元(国际学生费用另计)。
西点毕业生的确不愁工作。他们毕业后将直接到陆军服役五年,提前转业者需按比例偿还学费;五年服役期满时,大约有50%的西点人会选择转业到地方开始另一番生活。而留下军官中,大约20%会得到陆军资助去地方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两年硕士毕业后,还要根据学费多寡而服役3-6年方可赎回自由身。这时,又会有30%的西点人“流失”到地方。
也有的说:军校的生活再苦也值。很多美国人认为参加军校是一种享受,他们追求的就是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和对自己意志与能力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磨练让他们有了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自信。和其他学校的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如果一位学生做任何事都很自信,大家便会首先有这样的猜测——他是军校的学生。这种认可相信就是学生们对军校最高评价的表现了。同时,军校还有另一层意义:它是美国军官训练营,是美国爱国主义表现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在这样一个充满集体凝聚力的氛围中成长会得到很多特殊的、积极的体验,它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将会深深的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