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说选择成就或败坏了我们的人生?

(2007-11-09 15:09:11)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人文/历史

谈天说地

文化

人生哲学

存在主义

萨特

分类: 酷霸视点

新浪锐博客深度阅读栏目推荐

为何说选择成就或败坏了我们的人生?

 

文/易孑草

 

    孑草按语:在萨特那里,也许关于选择说得够多的了,我之于选择的探究多有个人化的东西。我不知道当代中国人,还有多少人喜欢深刻,在泛娱乐化的环境下,我们是否也需要思想的内核,才能走得更深远一些,才能多一些积极健康的人生。不一定正确,期待与高明者商榷。

 

    一个人可以不选择地活着吗?表面看,我们可以无所目的地活着,无所动机地存在着,但大谬不然的事实是:任何生存的方式和状态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因为摆在面前可供选择的预设对象已包括了选择行为人眼中的所有可能。

    在这里,逃避选择的举动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即不选择的方式也是一种选择。出家人是因为选择了出家,所以成了出家人,把持“五戒”,本身也就面临着选择或不择的问题,所以有些出家人能守得住,有些却守不住,还有的干脆就不去守它。在选举活动中,选民弃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的表达。因而,你可以逃避竞争,也可以独来独往,可以率性而为,可以愤世嫉俗,但你却无法不去选择。一个人在社会中要表达自我,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选择。
  现在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被动或是强迫接受的情况下,选择还会是自由的吗?表面看起来,这确乎不再是自由的了。但细究起来,还是自主和自由的,比如朋友请你吃酒,你不喜应酬,但是不去要得罪人,碍于情面,你最后还是去了,表面看起来,这是情非得已,但事实上,是你最终选择了友情和人之常情。选择腐败或是选择伪善,都会是自主的,所有的选择的被迫性只是借口。

    生活中也会有特立独行的人,会做出与他人截然相反的选择举动。这可以说是选择的个体差异性,但本质上是选择的自主性。也就是你要选择下地狱,上帝都拿你没办法。

    如遭人绑票的人,在无力也不可能真正实施有效反抗的时候,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下,选择的自由和自主性总是相伴着你,你可以自主地选择反抗与不反抗,表露与不表露等,任何一种选择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某种结果,因为选择需得你自己去综合外部与个体的众多的相关信息而构成选择意识而做出。尽管在实际上你可能选择反抗却暂时很无奈,服从是你选择导引的行为的效果而己。一旦情况发生变化,重新有了可能性的时候,这种反向选择会导引出新的行为发生,从而深刻的影响行为的结果。
  选择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直接的预期结果。但选择是不同结果产生的先导因素。还是拿前面的例子来说:选择不反抗,结果并不一定不被撕票,这里要看绑匪能否顺利拿到钱,能否顺利脱逃,还要看有否其它意外情况的发生。选择反抗也不一定就会是死路一条,要看反抗的时机,反抗的方式方法,以及绑匪本身的防范等,侥幸逃脱,功败垂成的事也并不少见。在这里并不是说选择对结果就不会产生影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结果预期。因为心理意识活动具有连续性,在其导引下,选择也会具有相应的连续性和一定的自我否定性,一系列的选择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效应。但并不一定就必然和预期的相吻合。但这种结果也是选择加上具体的行为,以及事件的相关性综合产生的效果必然。
  对于不同个体来说,有的个性喜欢挑战,而乐于选择。而另外一些人,个性随遇而安。从这种个体性格差异来看,选择并不因做这件事有难度而变得不自由。难度大小,只会影响行为的程度。选择只是决定行为的方向,并不决定行为的结果。因而,我们可以说,选择完全的自由是因为选择的只是行为动向,而不是结果本身。

    表面看,我们是依据现实的可能性来做出选择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做出相反的选择,因为现实的可能性,体现在不同个体的意识中,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客观因素会影响选择的具体实施。从这一点看,再好的社会中,也会有犯罪,但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下,犯罪必然就会少一些。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因为选择成就了你,也是选择注定了你的命运。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一个人从父母那里获得了遗传,但同时,所有的遗传在肉体和骨骼以及身体机理的基础上获得了变异的可能。这些只有你摄取能量就可维持的基本生长和物质形式,是一种基本存在。是所有生物都应当拥有的物质形式。而作为人之所以叫人的本质的东西,除了遗传的物质形式和发育过程外,本质的东西都是相伴这种存在和运动发展获得并不断地变化着的。选择正是个体存在本质的基础工序和本质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称选择是完全自由的,但我认为说选择具有自主性更好让人理解。
  作为个体来说,要积极的人生,要做到自主选择,要适应社会的主流,要自动与社会性发生共振式的选择。选择的基础前提是现实的可能性,选择的决定因素是自我表达的心理意愿与现实的一致性,选择的结果就是外化的行为以及个体和社会对行为的综合的估量。
  选择是绝对自主的,限制不会构成选择的障碍,而是构成选择后的行为的障碍。在这点上,我同意萨特的观点。罪犯对犯罪行为的选择,典型地说明不是因为限制就不会有选择的自由。承担责任也只是与行为相应的。在选择的心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并在选择的方向上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社会性也总是通过渗入意识之中来影响选择。并不是构成选择的限制条件,而只是提供可能性的参照。理想也是一种选择。理想都是要通过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提高自我来实现的。在这里,实现理想的条件并不是说你的选择不自由。
  选择只会在意识中的可能性下实施,选择是一种非常现实的行为,这种现实的可能性,有自我科学知识、社会常识等的参与,更有社会性的参与。但这种现实的可能性,也会是处于辨证发展之中的。既使一个好高骛远的人的选择,也会是基于他自身认为的可能性来实施选择的。
  如果博物馆里保存着价值连城的文物,你想得到但却不容易,这也并不说明选择的不自由,因为,选择的不是行为的结果,你只是选择行为动向。因而选择去抢去偷或不去,这是自由的,得到与得不到,不是你的选择。因为预期结果只是选择的一种动力因素,行为实际结果有时并不与预期相吻合。但选择总是与人格会保持一致性,同时,具有事实本质上的连续性,所有的选择连续起来,就决定了生存的本质,成就或败坏我们的人生。

                                       2007-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