佀传双编发时所加的12条附录:
1、作者佀敬泽简介:
佀敬泽,法语翻译,曾在新华社工作8年,先后在墨西哥、法国、多哥学习工作过,后供职于山西天脊集团公司,退休后定居北京。多年来热心家族史研究,写出多篇学术性很强文章。
2、禹裔列国
佀姓是华夏八大古姓之一,与姒(si)同音同源同祖先,甚至可说是同一字,以至孰先孰后说法不一,在姒姓杞国遭遇楚祸之时,五十五世祖姒行率领族人将姓的写法改(一说恢复)为“佀”。两个写法实为一字一姓,始祖为禹,中华国姓。史载治水兴邦,功泽地平天成,创立夏朝,划定九州。夏朝之后禹裔北国姒姓和南国姒姓创建了诸多禹裔列国,列其主要者,北南分别有杞国褒国缯国和越国(东越、瓯越、闽越等),弘扬祖德,奉献华夏,五千年历史风雨度,八千里禹甸云月行,仰不愧天怍祖,俯能忠土敬民。代代重视疏导至上,人人讲究忠事信义,姓稀德不孤,得道者多助。
曾看到有一姓出了三十多位宰相和近四十位驸马,当时我觉得挺震惊。后仔细一想,南北姒姓和佀姓合计出现禹王等一二百位国王,暂未作精准统计。
3、一图多信息及多图证明姒本作佀、姒=佀

(佀传双依据《康熙字典》编制)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专家、佀姓学会会长佀庆琪提供《康熙字典》照片)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专家、佀姓学会会长佀庆琪提供《康熙字典》查字照片,佀敬泽制几字关系简图,佀传双通过美图秀秀放在同框。此图说明,从字源学角度讲,姒本作佀,大禹后裔北方姒姓杞国遭遇楚国吞灭之时,禹裔五十五世祖姒行是智慧地恢复祖姓的最初写法写成佀。从历史学角度讲,夏朝的大禹后人被安排在方国杞以行禹祀,《史记》记载:“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又载“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於夏,而後世血食者历三代。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於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至禹,於周则杞,微甚,不足数也。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勾践兴。”
杞国虽然微小,但确实是继夏继禹的正脉,亦即姒姓的正脉。为保存大禹后裔的传脉,曾智慧地恢复姒的本字佀,从这一历史演变中,佀姓也可写作姒,既不违史,也不违脉。
姒姓与佀姓同根同祖同源流,本是一脉,只是写法不同而已。
简单说来,北国姒姓是禹脉嫡传,南国姒姓是六世祖少康派庶子无余到今绍兴所传。禹裔有人(姒伟)指责,在大禹后裔其他姓氏苦苦奋战时,“佀”姓去哪了。客观地说,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这一段曲折史,杞国姒姓因强大的楚国之突然侵吞,能够急中生智,恢复了“姒”姓的古代写法“佀”,形变音未变,保存祖姓之真,奔赴朝邑躲避了楚国的围剿,保住了禹裔嫡传和夏王室的传人,时至今日,传至两万多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智慧和奇迹。姒姓中恢复佀之写法的这一支,其做法和历史作用,可以无愧地告慰于祖先。)
4、与夏朝都城和杞国故都之一有关的濮阳佀姓纪念碑

(正读碑文留念者系广西鲁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佀化鹏
碑文摄影者系著名明代户部尚书佀钟家乡佀楼
— 东村党支部书记佀传贺)
5、佀钟与佀钟博物馆

(佀钟,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年间辅佐皇帝的朝廷高官,是弘治中兴时期管理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与明朝汪直和刘瑾两大著名宦官作坚决斗争,正德初年罢官,前后故事比海瑞罢官还要惊心动魄,发挥了力保社稷、忠君爱民的历史性作用,因刚正清廉入明朝正史《明史》和《国史録》)
6、佀氏族谱选图
(总谱序首页)

(民国时期清丰佀姓族谱,南阳佀国军提供图照)

(2015年郓城一支系编修的族谱,郓城佀同照邮寄)

(此谱页下半部和左边缘记录的信息,内容极其丰富和重要。第一,明确记载着一百零四世祖得道与得甫是亲兄弟,同是佀容之子,可解读为一百零三世祖佀容的后人中,在一百零五世中出现了医者文林郎佀伯福,一百零七世出现了明朝荣禄大夫户部尚书佀钟,一
一二世出现三位进士一位举人,列位杰出者皆为佀容之后代。
此谱页左边两行字内容也同样丰富和重要,记载着一百零四世祖得道两子之佀刚和佀伯福的信息,二人为亲兄弟,都是佀容的嫡孙。细看信息,佀刚从史上著名的清丰乜庄由后街移居前街,成为清丰一支的始祖,而这一支出现多名举人和进士:明末禹裔一一二代孙佀东岳生五子三男科进士,一男科举人。佀鹤举字健岭,大明丁丑年科进士,授湖广黄州府官,山西巡按司理,入乡贤祠;佀鸿举字达仲,大明乙卯年科举人,夫妇分别列入忠孝祠、烈女祠;佀鹏举字扶万,大明乙卯年科进士,诰封文林郎,授江西吉安府万安县知县;佀孪举字季麟,大清乙亥年科进士,授四川叙州府高县知县。古今闻名曾有两版“一母三进士”,佀姓的“一母三进士”因恰逢明末清初朝代变迁、前代高官多隐姓埋名而未得到应有宣传,真正的第三版“一母三进士”变得史上无名。不仅史上无名,其中佀鹤举为在清朝保住后代安宁还智慧地造成后代不知祖籍并将佀姓读音改为zi的现象。详见《一字之梦》第三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0cb690102wxw2.html 山西宁武县石窑会村佀姓传人被确认为佀鹤举的传人,佀敬泽就在这一支中。
承前所述,一百零三世祖佀容的后代,无论在河南、还是在山东、山西都是人才辈出。2018年正月初三清丰佀洪勋、佀国旗、佀国军等十多人到山东郓城佀楼村拜佀公祠堂之行,都是缘起共同祖先大禹和共同先祖一百零三世祖佀容。
此处多一句与本谱页无关的话,山东聊城佀姓聚居地基本完成与清丰和郓城的对接,陕西朝邑和山西闻喜县佀姓聚居地始迁祖及家族史还需进一步探研,北国姒姓本是一脉相承。
地不分南北,亲不分远近。树有本,水有源,血脉有祖先。共同的祖先大禹是天下佀姓一家亲的总根本、总源头。同时,一百零三世祖佀容又是河南清丰、山东郓城、山西宁武等地大部分佀姓人的先祖。那么,再往前推理溯源,一百零二世祖、一百零一世祖、一百世祖以及更早更早至始祖大禹,包括了天下佀姓所有的传人,都是同根同祖。一句话,论根本,我们是同根同脉同祖先。
因此,我非常赞赏郓城佀公祠堂的胸怀与视野,不是只供奉一百零四祖佀得甫之一支。如果研究成功,再往前溯源,以清丰和郓城供奉为主,合并共同供奉更多更广一些,形成佀姓共祀会更好。
长远目标是形成几处佀姓共祀之地,近期目标是光宗耀祖、名人辈出的几大支的嫡传之脉要尊重历史、勿分远近。事实上,得甫——佀钟嫡传有多位名人;得道——佀刚嫡传在一一二世也出现多位名人;得道——佀伯福嫡传也有名人。而说来说去,又都同属于一百零三世祖佀容之后。同时,以一百零三世为例,佀容的父辈、祖辈所出现的分支,又远吗?现在未分那么清就对了,上推两三代,原来是一脉。
共享荣耀烦不烦,想想一百又零三;同祀香火闹不闹,想想一百零三世长襟抱;谈论先辈荣不荣,想想共同先祖有佀容;议论各支多合作,想想河南族谱第九页;天下佀姓亲不亲,上溯始祖是同根。)
7、大禹后裔佀姓家族现当代及未来五六百年世系代次简介

这是天下佀姓世系代次,四大聚居地因失联年久,正研究今后如何统一辈分。当前陕西、山西佀姓与河南、山东聚居地的辈分用字不尽统一,十分值得理解,居天南地北,信息联系不畅,造成姓名用字有变。我家本是山东郓城这一支,由于迁出近一百年,加之解放前交通与信息不畅,父辈和我们这一代中间用字更正多次就是一个例证。
8、佀姓东北有一支努力维系家族文化
我爷爷闯关东后,很快发现辽宁盘山县适宜定居扎根,1925年迎来太爷和其他五位爷爷及家人,大姑奶一人因结婚留在山东郓城,受制于当年的交通和信息条件,通联不畅。加之,新中国前后,长时间未修族谱,各支起名未能统一。我太爷尊重禹裔之脉传承,我父辈的名字中间用了“禹”的同音字“雨”和“玉”,现在居住在盘锦和鞍山的几位爷爷家与父亲同辈的叔叔有叫佀玉()的,比如佀玉顺叔叔。对我们这一代,因一定要与族谱对接,先后更改多次名字,我叫过佀贵双、佀宝双,最后终于弄清禹裔佀姓第124代中间用字是“传”。
2018年初,微博上有一个活动,叫晒老照片。我把辽宁婶母陈素英保存的珍贵照片发到了微博上。图片中的父亲和我叔叔都是弘扬传承家族文化的坚定者。我父亲当过兵,有经典童蒙读物的国学初级水平,对《增广贤文》等篇章记诵如流,在部队练就的歌唱爱好得以巩固,日常生活出口成章,时而妙用成语、俗语、顺口溜、幽默段子和《增广贤文》,既是忙碌的“说道人”,也是多家婚姻的媒人,赢得广泛赞誉,非常受欢迎。父亲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视野开阔,见识非凡。我叔叔注重家史,重视亲情,财会出身,做过店员,当过盘锦市粮食局汽车队党支部书记,办事严谨有原则,特别重视家史,多次回山东,看望过大姑奶,并在当年工资不高的情况下,赠予大姑奶钱物,赢得好评。2017年又一次率家人回郓城。


(68年时叔叔在辽宁大虎山送大姐佀桂荣回阿荣时的合照,留影中叔叔的子女佀桂华、佀贵武、佀桂春,名字中间仍用“桂”字,而且我在微信群中,确实见到几位中间也用“桂”字的族亲。)
(79年,哥哥佀传文在辽宁盘锦三中读高中时,恰逢堂哥佀传武参军入伍,叔叔组织的欢送合影中,堂哥名字中间用字已是“传”字。凭记忆推论,此时应更正六七年了。叔叔在与山东郓城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同图腾崇拜一样注重家族文化。当然,这不属封建文化,而是一种忠孝传承、家国情怀。)
9、各地以不同方式弘扬佀姓文化
在河南郑州成立禹之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鑫之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佀国军经理,最近以订制佀姓银条强化姓氏文化的烙印。
如佀姓族人也有想收藏者,请与佀国军联系,微信号是siguojun0393
10、佀姓在户籍上被误写成侣要求更正时遭遇的不作为实例
内蒙古阿荣旗一佀姓高中女生填写学籍和高考报考信息时,计算机能正确输录“佀”字,就兴高采烈地输录了,但身份证上姓名仍写侣,而发下来的准考证上姓名正确地写着姓佀,意识到二者出现区别进不了考场,去更正户籍和身份证信息时,托人花了一千元只给加了个曾用名证明姓佀。
11、有人觉得更正一系列证件太麻烦,户籍信息、劳动人事信息、工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资料上,一直把姓写成互为通借字“似”,宁可用通借字决不改音。比如内蒙古满洲里的佀传双父子。当然随着条件成熟将逐步恢复祖姓写法,具体步骤是似传双快退休前后时间充裕或孙辈即将出生之际实行一次性更正。因为公安基层派出所不像想象那样一心为民,得拿出时间跟他们的官僚主义周旋。我帮扎赉诺尔一位75岁老人由侣恢复佀姓时前后用了近三个月时间。期间,我跟一派出所所长讲,老人的哥与弟在北京分别是大画家、医生、房地产开发商,他们的档案信息多且复杂,人家北京都能及时恢复,我们为何不能?那位派出所所长说管理方面担心有连锁反应,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告诉他在满洲里全市仅有4人是这个姓,而这位75岁老人着急的是养老统筹上的姓是正确写法、户籍和身份证是户籍系统给造成的错误写法,形成了人为障碍,哪方面造成的哪方面应负责更正,其他三人虽未恢复正确写法,但在关键信息上写法是一致的,不会麻烦户籍系统。经过一系列交涉,在我春节要请其吃饭之时终于成了。那位所长知道我怕酒还想请其吃饭,感受到我非常认真,坚决不吃请,把事情给办了。总算为在满的佀楼东门一同族老人了却一件烦心事。通过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基层办事难的程度,有关部门自己造成的错都不能勇于纠正,还害怕连锁反应。因此,我恢复姓的正确写法需选择宽裕时间,并且做好防止血压升高的准备。不管多么难,一定要纠正过来。佀姓学会会长佀庆琪对我和敬泽先生都提出过建议,说你们两位最能研究族姓起源,也最能为家族奔波,也最清楚户籍信息化之初公安字库没有“佀”字之因,结果一个用了通借字,一个孙子出生时北京医院坚持在出生证明上写的是其父辈的“侣”,不好理解。
这里补充说明的是,佀敬泽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辗转京晋,已将小孙儿的姓氏恢复成正确写法,是我学习的榜样。
12、请相关部门不要人为地对更正设阻(后附致公安基层派出所一封信和大量链接文字,全面系统阐述恢复佀姓写法的理由)
公安部高层一直坚持便民原则,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了基层往往“执法违法”。后面的链接是公安部重视保护公民姓名权的相关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