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办公室内所见
(2012-07-23 14:10: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栏作家EricXu |
纽约办公室内所见
纽约五十二街和公园大道交界路口的22号大楼是一座看上去普通的办公大楼,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并不起眼,这条街上的大楼里不少著名企业诸如Black
就在这人人都在谈生意,各个都是商界精英的楼里,却传出嘈杂的吵闹声,声音从一楼咖啡屋边的休闲区传出,两个围桌而坐的男人不知为什么吵起来,仔细看原来是一群棋友,四五张桌子都有人在下国际象棋,争吵就是两位老爷们为棋引起的,再看这几位棋友穿着寒酸,和各位进出楼里的白领反差极大。虽算不上衣衫褴褛,可绝非西装革履之辈。两位吵架的声音逐渐升高,一个动手推棋子,一个眼见要上手。再看周围观棋者,竟然无人劝架,大楼保安远远看着,无动于衷。看来下国际象棋的各位,是此地常客。楼里这个区域是各位流浪者下棋的固定场所,并无人干涉。有着和旁边白领喝咖啡的休息区一样是天生的一对,各得其所是也。
一栋高级写字楼,竟然允许无家可归或是无所事事者有一块下棋的地方,很有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去年有则国内新闻说杭州的一家图书馆明确表明如无家可归者没有干扰他人,他们在图书馆里不得被硬性驱逐。此事引起各界关注,大部分舆论对此评价正面。联想此刻纽约的写字楼,虽然并非专门为业余象棋爱好者保留下棋所在,但能如此安排,已很有些与众不同,起码颇有气度和风雅。白领们在隔壁的咖啡座谈收购与兼并的案子,谈办公室政治;旁边就是棋友们的天下,争的是王后和过河卒子,两不相扰,各得其所。一个华尔街白领聚集的场所,理论上从来不会允许自己领地外的人享乐其中,可是房地产商和管理公司并未以服务特定阶层为自己的唯一诉求,如此保留了城市这道独特的风景。
洛克菲勒中心于上世纪大萧条时代开始建设,因几位投资者对未来前景没有信心而先后撤资,唯小洛克菲勒坚持将大厦建完,使其成为纽约八十年来最重要的地标建筑,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秉承其一贯的对公众的开放性,服务社会,当然这并非要使大楼变成慈善机构,而是将建筑和所在社区融合成有机整体。需知任何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一定是因为其缺乏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没有适应性。如果一栋特立独行或是昂贵无比的建筑和周围社区没有丝毫联系,天长日久,只会使人们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而社会的多样性也必然使流浪者或是失业者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群体。如果硬性将其驱离,肯定只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定。
因此又想到国内对于那些游商小贩的态度,常常看到城管驱逐无证小贩而造成冲突。一幢办公楼可以允许流浪者下棋,一个街区也未尝不能找到让小贩们立身和养家糊口的办法。也曾在凡尔赛皇宫前看到被迫逃跑的黑人小贩,似乎法国城管和中国城管都有一样的苦衷。但管理一个城市就如同管理一座办公大楼,需要更多的智慧。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随笔作家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