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有个朋友称,听马勒可以上瘾: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音乐爱好者中确有不少马勒的忠实乐迷,如同有相当一部分人爱好瓦格纳一样。只是能现场听乐队演奏的机会较少。原因恐怕是爱好者的群体尚不大之故。最近上海交响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的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乐,真可谓久旱甘霖,让吾等马勒乐迷有机会一解久等之苦。
纳森·诺特是对马勒有专攻的年轻指挥家,和上海交响乐团的合作在此演出中表现可谓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对于正在兴起的马勒迷,这一演出很有普及之功效,也可让音乐爱好者对马勒有深一步了解。其实在马勒交响乐问世早期,不少音乐界人士对其持怀疑态度。沃恩·威廉斯甚至苛刻地称马勒是“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冒牌作曲家”盖因部分人以为马勒过于放任在音乐处理上的感情色彩。以笔者之见此多为之人相轻也。
此次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四乃是马勒当年最早新古典交响乐和诗歌结合的探索,在第一乐章初始部分,特德指挥令年轻女乐手在处理打击乐和大乐队合作的部分,以一种明亮而清新的方式,简洁而明确的表达了主题,为在之后以奏鸣曲形式反复做了极佳的铺垫。整个乐队在对马勒音乐中变换多彩的感情部分和沉思般的忧郁都有到位的表达和娴熟的配合。
女高音饶岚的表现亦为整个乐队的表现增色。以马勒本人对女高音在第四中的表现,有非常明确地要求,即:“一定要有能力,以非常好的发音,唱出一种天真和儿童般的表达”。这一点饶岚的表现应是到位的。
没有统计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已演出过多少场马勒。但以笔者浅见,东艺在普及马勒上绝对是较之其它音乐厅有远见,因为马勒的音乐毕竟有其艰涩之处,能以国内交响乐队和外国指挥结合的模式,则是最好的马勒初级教程的路数让国人了解马勒,而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效果除了外观优美,更重要的是音响效果极佳,并不比丰田泰久设计的日本三得利音乐厅差,其延展效果可以同时满足交响乐,室内乐等不同需要的演奏,而马勒的音乐在不同器乐的表现丰富程度上绝非一般音乐厅可达到的。此次笔者在东艺音乐厅中心位置得以享受从单簧管的最后一个低音到三角铁清亮一击的每一个音符,绝对至美享受!
马勒的音乐产生于19和20世纪之交的年代,动乱和时世维艰让人精神紧张,故以马勒音乐对这一主要精神遗产的反映可以很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与接受。马勒和东艺的结合就是今天这个时代对新古典音乐的最佳致敬!那些为马勒音乐着迷上瘾的人们还等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