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已经逝去的大学生活
(2014-02-08 16:45:55)分类: 我的文章 |
盹儿然间大学毕业已经3年半了,回首大学生活,仍然能感觉到站在调音台前的热血澎湃,组织活动时的心血来潮,以及孩儿们当站长的当站长、当主席的当主席该接班的接好班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前一段时间跟大学同学一起吃饭时还说,我的人生到现在为止,最美妙的一段日子就是那段大学时光。当时我们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争论。不过为什么对大学生活如此的怀念,我一直能感受到那种怀念的感觉,却又说不出来。直到有一天,有人用“成就感”这个词说出了我的心声,对没错就是“成就感”。
直到现在我不后悔我大学时所做的所有选择,我不后悔我在大学时所做的所有的事,也不后悔我大学时的学习。可能在大学我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而这微不足道的成就给我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成就感”,或者说难听点就是虚荣。但是我还有这点虚荣值得我骄傲,所以我怀念那段日子。即使到现在,工作中也取得一些小成绩,可是都换不来在大学时的那些“成就感”。我在大学毕业时,经常对比我小一届或小两三界的学生说要珍惜大学生活的每一天,这在大学的每一天都太宝贵了,千万不要浪费。你可以认认真真的学习追求更高的学历、也可以在学生组织好好的锻炼一把,当然也可以轰轰烈烈的谈一场恋爱,最重要的事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咦,怎么有点像方鸿渐的老父亲了。)
毕业之后还不断有学校的各种消息传来,广播站填了新设备,学校扩建了,也改名了,老师们都有哪些变动。一直都想回学校去看看,可是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不知道大学时基本天天光顾的活动中心现在是啥样了,新的设备是不是好用。听说我走了之后,广播站填了不收新设备,真羡慕这些后来的人啊。
当时搬新校区后,我们是第一批学生,也是第一批学生中最小的一届。当时刚进广播站,所有的设备都是崭新的。我是那些新设备的第一批使用者,直到现在都倍感荣幸。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能把那些设备的使用方法传授给下一代孩儿们也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活动中心那边更是我们导播部发光发热的主战场,在老校区应该没有这么个地方,新校区突然就来这么个大活,让我们几个导播真有点措手不及。也是从这个时候导播部才开始壮大的。在老校区导播部的工作大概就是放放广播体操,日常播个音,偶尔在出个小活动就差不多了。在新校区导播的工作就多多了,除了日常的播音外,还有活动中心几乎不间断的活动,还要出各系主办的小活动,遇到学校有重大活动,还得我们上,比如新校区的历届运动会,开学时的迎新生活动,各种露天晚会,还有让我引以为豪的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的揭牌仪式。那个仪式应该是我在广播站修成正果的一个标志。因为在那以前,活动中心的设备室重来没有被拿到室外用过的。当时沙老师找到我,问我不租外面的设备,靠自己的设备能不能行。那时活动中心的设备从来没有动过地方,从我来到这个校区,它们就一直在原地使用。如果把它们拿到室外使用,就得把他们合理的拆开,然后运出去,再组装上,还得有足够好的效果。当时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重来没有人弄过,所有的一切必须靠自己的思考。庆幸的是,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就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当时国务院确定5月19日至5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5月19日当天早晨,沙老师找到我,跟我说,今天下午14点28分,全国默哀3分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直播防空警报鸣响,因为14点28分是上课时间,学校要求在全教学楼内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默哀活动,全校师生也共同默哀。在教学楼内放广播,这个也是重来没有人做过的,也是我在广播站接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同样设备有限,没人教,只能自己研究,而且时间紧迫,上午要上课,下我就要转播,也就是只有一中午的研究时间。最后我经过仔细研究与试验,终于利用学校的上下课铃的音声设备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
大学期间还有个不得不说的就是学生会了,作为系学生会的一员,我很荣幸!但是我自己也很清楚,我做的并不好。老实说我把6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广播站,对学生会的工作自然照顾不周,但是托那些贵人们的福,我觉得我还是修成正果了。
2006届的学习部纳新只招了4个人,在学生会里是个实实在在的小部门。我想可能以前的学习部的工作实在有限,所以也用不了太多人。我们四个人进了学习部之后,加上远有的领导们,一共7人。在这一年里,我们办了书画大赛,在学校的运动会投稿件中,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我们都是绝对的领先,当然这个也传承下去了。还办了学习经验交流会,还有新生辩论赛等等。当然这些还不够,学习部还有两大工作,一个是查课,一个是做综合测评。查课我不擅长,就跟着走走过场罢了,都是我亲爱的战友和领导们去查的。做综合测评这个是我们让学习部闪光的。据我现在分析,我来之前,这个综合测评应该不是学习部做,或者不全是由学习部做,应该是辅导员老师做一部分,学生会办公室会做一部分,然后学习部有可能帮忙做一部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不去考证了。但是我到学习部之后,所有综合测评的工作就全由我们一个部门做了。我想原因一是辅导员老师基本全部换掉了,所以新来的辅导员不爱弄,可能也不会弄;二是办公室也不爱去弄,或者我们领导据理力争了。全面接手综合测评的工作对我来说压力不小,当时对我的日后工作帮助也是巨大的。至少我的EXCEL水平是有了明显提高的。做综合测评虽然很累,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一度要工作到凌晨12点以后,但是这也为学习部的重要性填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我们2007届纳新的时候就可以招8个人了,整个是06届的2倍。当时马老师问我们,2007届学习部纳新想招多少人,我们领导忐忑的说想招8人可以吗?马老师一口答应。但是我作为做综合测评的实际操作者,我深知这个东西不应该由学生来弄,这个应该是辅导员老师来弄。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可操控性,如果完全交给学生来做,在碰到自己或者好友的时候,免不了不会参杂个人的一些情感。后来张老师来系里做团书记,意识到由学习部做综合测评的不合理性。因为他老人家可是资深辅导员了,跟系里原来的那些新兵蛋子辅导员比太有经验了。他曾做过要求,由辅导员老师亲自做综合测评,但是这些辅导员们还是阳奉阴违,又委托给学习部来做,所以知道我离开学习部,这个东西依然还是我们弄。时至今日我不知道这个综合测评的东西还有吗,又是谁去完成。
大学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寝室生活了。我很庆幸,在这么一个三流大学里,我的室友都是一流的好人。我们寝室是个很有规矩很有规则的寝室,我寝室的年龄排序成U型,文理科比例为3:3,抽烟与不抽烟的比例为3:3,寝室成员结婚顺序为倒叙(到现在为止)。让我很感动的一点,我们寝室曾经有个规矩,为了照顾不吸烟的同学,寝室晚上几点之后就不允许吸烟了,这个规矩好像保持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在我们这个大学里有这个寝室规则的寝室应该不多。大学里与室友们的友谊很深厚,直到毕业后还一起聚过几次。
说说大学里我遗憾的事吧!现在回想起来,最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多读书。当然没有多读书不只是我大学里的遗憾,是我整个学生生涯的一个巨大的遗憾。我说的书不是课本,是那些可以让自己长知识的一切书记。如果人可以重活一次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伟人。小的时候理解不了的东西,到大了才发现那都是真理。不过人生没有彩排,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虽然说亡羊补牢不算晚,但丢掉的时光是无法补回的!
有时发现回想一下大学的事还是蛮有意思的。虽然也许回忆没有力量,但能得到一些快乐也是不错的。现在毕业了,回头看大学生活,确实会发现有些事做的如此的幼稚。有些事不必去太计较太较真。新的生活在迎接着我,让我们在退团之前策马奔腾吧!嘚~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