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品安全周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及建议

(2013-06-22 19:28:20)
标签:

健康

生活

饮食

食品安全

分类: 营养健康

快餐苏丹红事件

【事件回顾】

²     2005218日,英国最大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沙司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而这些沙司又卖给了大量食品厂商和超市。

²     200534日,苏丹红现身中国市场,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新闻界通报北京市有关部门日前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色素,同批次产品被责令下架召回。

²     2005316日,肯德基所属的百盛餐饮集团在上海发表公开声明称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1号)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即刻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将国内所有餐厅和配销中心的问题调料进行回收和销毁并调查“问题调料”来源,追查流向。

²     20061112日央视播报北京个别市场和经销企业售卖来自河北石家庄等地用添加苏丹红的饲料喂鸭所生产的“红心鸭蛋”并在该批鸭蛋中检测出苏丹红。随后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紧急查处,河北省发现可疑鸭肠7个、存栏鸭9000只、查封可疑饲料800公斤、可疑鸭蛋510公斤、咸鸭蛋70公斤,江苏省累计查扣蛋制品28506个。

 

【事件直击】

² 什么是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作为人工合成的红色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包括四种类型。

² 苏丹红的危害?

苏丹红进入体内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其初级代谢产物“磷氨基偶氮甲苯”和“磷甲基苯胺”均列为二类致癌物,食用后可能致癌。

【专家建议】

有个简单易行的初步排除“苏丹红”的办法,如果怀疑某种着色剂可能是“苏丹红”,可以看它是否溶于水。苏丹红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等。

    鉴别苏丹红鸭蛋:放养在河里的鸭子,不吃饲料,只吃野食,所以产出来的蛋黄颜色“红中带黄”,切开之后能明显看见有红油流出,味道鲜美;而吃了“涉红”饲料的鸭子所产蛋的蛋黄是鲜红色的,用它制成的咸鸭蛋切开之后可以闻出有玉米面的味道,且蛋黄坚硬、干燥。

 

塑化剂饮料事件

【事件回顾】

²     2011年4月台湾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含量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邻苯二甲酸二辛脂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5月23日,台湾“卫生署”发布消息称,已发现16种台湾生产的饮料使用了掺入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的有毒起云剂,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表示高度重视,经查上海口岸进口的3批“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掺入令苯二甲酸二辛脂的起云剂。令苯二甲酸二辛脂是塑化剂的一种,属环境荷尔蒙,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进女性性早熟,会对人体产生生殖毒性,使女性患乳腺癌甚至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高,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自6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暂停了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饮料。

²     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该文披露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共检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DEHP、DIBP、DBP。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明显超标,超标达260%。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证实50度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

 

【事件直击】

² 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也被称为增塑剂和可塑剂,是一大类物质,种类多达百余种,使用最普遍的是一群被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它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例如酒精,主要作用是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为材料液化的添加剂,把它添加到不同的对象上,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越软的塑料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就越多。

² 塑化剂的危害?

塑化剂又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它的分子结构类似人体本身的荷尔蒙,当它进入人体后会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影响人体本身身体内荷尔蒙含量,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导致内分泌失调。若长期摄入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患癌症的风险增加。2011年卫生部已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专家建议】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咱们都能见到塑料的影子,例如许多日常的用品如餐具、饮料瓶、微波炉器皿、婴儿的奶瓶,一些孩子的玩具,我们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塑化剂”在人体有蓄积作用,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会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不用过于紧张,但也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塑料制品,在使用塑料制品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 选用食品时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装,可以改用陶瓷、玻璃的容器,如果怕摔碎,也可以改用不锈钢的容器。

二、 在加热食物的时候避免使用含塑料的制品,譬如微波炉器皿和奶瓶,如果必须用,也最好研究一下塑料制品标识,可通过塑料容器底部的三角形回收标志内的数字辨认,1、2、4、5是相对安全的,7、58、PC就尽量不要使用了。

三、 不要拿塑料容器装油脂性的食品,油脂性的食品会加快塑化剂的溶出。

 

洗虾粉小龙虾事件

【事件回顾】

2010年7月起,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急诊科开始收治食用小龙虾后身体不适的病人,之后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20位病人,8月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总计人数超过30例。这些患者均表现为感到全身肌肉酸痛,不能直起腰,有的发现自己尿液是呈红棕色的“酱油尿”,经诊断患者是因为体内肌红蛋白超标导致肌肉溶解症,也称为“横纹肌溶解症”(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病情严重的有肾功能损伤。

经调查发现,小龙虾的外壳凹凹凸凸,为清洗带来了难度,必须用刷子来回刷,才能把脏东西去掉,但小龙虾钳子很厉害,容易被它们夹到手,洗不干净会被客人埋怨此次的中毒事件不排除有人图方便使用酸来洗小龙虾,而嫌疑最大的是化学物质有机中毒,与洗虾粉的使用有关用一斤洗虾粉兑一百斤水化开后把小龙虾直接浸泡在里面,青壳虾浸泡两分钟,红壳虾浸泡十分钟,粘附在小龙虾肚子上的脏东西就会自动掉落,但需拿自来水冲一下否则虾壳上会留有难闻的气味,不过因方便而被使用,洗虾的工人说不戴手套将手浸泡在含有洗虾粉的水中洗虾手一天就脱皮了,而且又痛又痒。

 

【事件直击】

² 什么是洗虾粉

洗虾粉是工业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漂白除锈剂---草酸,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结晶体,其酸性为醋酸的10000

² 洗虾粉的危害?

    对人体危害极大,会导致恶心、呕吐,会使人体内的酸碱度失去平衡,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过量摄入会造成结石,严重会致命。从事卫生检疫的专家称洗虾粉不可能对人体健康无害,洗虾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可以使用。

 

【专家建议】

  为了预防吃小龙虾中毒事件的发生,吃小龙虾时用注意以下几点:

  洗净:小龙虾买回家后,要尽量浸泡到水里,也可以放一些盐或醋,让小龙虾把脏东西都吐出来。

  煮透:在烹调过程中一定要烧熟、煮透,在水烧开后再煮半小时以上。

  去头:小龙虾在被污染的环境中长大,头部是积聚毒素最多的地方,还有可能有寄生虫,食用时最好去掉。

  因大量食用小龙虾会导致皮肤过敏、急性肠胃炎、肺吸虫病,不应常食。

 

            医学垃圾饮水桶事件

【事件回顾】

1994年浙江省慈溪市出现用塑料回收料生产饮水桶的企业但数量较少,1998年达到巅峰 2001年8月媒体的曝光引发当地持续3个多月的整治行动,沾满黑色血迹的塑料医用血瓶被直接用于饮水桶的生产,据当地居民反应,每年的4月至7月是制造医疗垃圾饮水桶的旺季。2003年8月仍然发现有制造医疗垃圾饮水桶。

 

【事件直击】

² 什么是医疗垃圾饮水桶

医疗垃圾饮水桶的生产原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聚碳酸脂,又称PC,一种是PET。由于PET材料生产的饮水桶到达一定温度时会变形并释放出有毒物质,容易惹来祸端,因此,多数黑心桶生产企业只采用聚碳酸脂材料聚碳酸脂按照黏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中医用血瓶为中黏度。

² 医疗垃圾饮水桶的危害?

医疗垃圾饮水桶含有的毒害性化学物质,如乙醛、氯化氢,会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危害——乙醛对人体呼吸系统、交感神经会造成影响,可引起肝、肾脂肪性病变,甚至引发肿瘤物,此外这些化学物质还可能影响到胎儿。另外,医疗垃圾来自于病人的生活废弃物、医疗诊断、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它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它有害物质,使用会造成危害。

² 饮水桶的标准:食品级的全新PC桶: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水桶,可循环使用。
 

【专家建议】

 

    肉眼观察使用全新料生产的饮水桶透明光滑,颜色为浅蓝色,质地均匀无杂质,用手敲击时声音清脆,桶壁没有气泡。而医学垃圾饮水桶手感比较粗糙,有毛边,颜色多为深蓝色甚至发黑,透明度比较差,用手敲击时声音发闷消费者就要谨慎购买,合格的水桶桶底会标示生产日期,QS标示等。

                                                          约稿、媒体转载刊登请联系博主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郭晓薇
                                                              新浪微博:@Dietitian晓薇
                                                         QQ:14386097,TEL:18911738379
                                                             邮箱:guoxw1226@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