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修江茶煮黄庭坚

标签:
宁红红运砥柱黄庭坚修水三礼堂煮茶笔记老聂文化 |
分类: 西山听茶 |
今年五一期间,我沿京九线南下,一觉醒来,没有到达香港九龙,却是到了江西九江。
当我拉着行李一晃一晃走出九江车站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回头望望,雾霭茫茫,月亮也孤寂地悬挂在车站的上空,连一颗做伴的星星也没有,九江站还沉睡在昨夜的睡梦中,除了刚才和我一起下车的游人,街头尚未出现行人,更没有早行的车辆。连清洁工也没有看见,也许,我来得不是时候。
九江除了和近代史患难相伴的庐山,还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和修水县的黄庭坚。
修水,史称洪都分宁,南临九岭水系,北抵幕阜山脉,修河蜿延其中。两岸翠峰叠嶂,山多田少,地势高峻。林木苍郁,云凝深谷,雾锁高岗,有孕育优秀的良好环境和土壤。当然,修水也无愧于这里的山水和环境。从这里曾经走出过“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也出产着中外闻名的宁红茶。
修水是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1045-1105年)的家乡,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修水)生养了诗人天才的童年和少年。就是这个一生不得志的倔老爷子,以他独特的思维,倡导在文学创作上,“夺胎换骨”以“点铁成金”。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作诗崇拜杜甫,刻意在诗法上下工夫,瘦硬奇绝,浑朴沉雄。卓然自立。一手创立名传千古的“江西诗派”,将一个中国文化界特殊的群体,以历史无法回避的力度,嵌入中国文学史。黄庭坚的江西诗派,不仅仅影响着一个北宋诗坛,整个南宋的文化也深受其影响,以至于后来的南宋文坛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都绕不开黄庭坚的影响。因而被江西人推为“宋诗宗祖”。
修水也有千余年的产茶历史。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毛文锡同志所著《茶谱》载:"洪城双井白芽,制作极精。至两宋,更蜚声国内"。黄庭坚将家乡乡镇企业精制”双井茶”在京师设立驻京办事处,委任自己为首席代表,在京师展开营销,他把茶叶赠送京师作协主席苏东坡,并写下这样的广告词:“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隈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双井茶一时名动京华。总理兼农业部长欧阳修其个人主页《归田录》将其誉为”草茶第一”。
但修水红茶的种植时间至少黄庭坚死去800年后,最早应在在清道光(1821--1851年)年间。清代叶瑞延在博客《纯蒲随笔》中说:“红茶起自道光季年,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而峒教以红茶做法”这种红茶,称为宁红工夫茶。
宁红工夫茶,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茶之一。早在1917年,宁红工夫茶经由上海出口,就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褒奖。那时的宁红工夫茶就以其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格而驰名世界。
宁红工夫,不是那那称之为功夫茶茶艺,是一种茶叶名,“工夫”二字,代表茶叶制作过程的精湛和要求,清代释超全说:“鼎中笼上炉火旺。心闲手敏工夫细”。这工夫指的是,茶鲜叶原料红嫩,制作精湛,萎凋均匀,揉捻充分,发酵适度,毛火温高,低温慢焙,精制加工十分精细,程序复杂。所谓慢工细活出好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据说黄庭坚十岁的时候,其文学创作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觉得自己的诗在修水已经没有了对手,便走出深山,来到离家乡最近的江州(今九江)。
九江,是个藏风聚气的绝妙所在。这里依庐山,临鄱阳,吞长江,山环水绕,风光秀美,是重要的水陆码头,更富深厚的人文积淀,古今多少文人雅士,迁客骚人都来这里往返流连。
当地的文人得晓黄庭坚来此,便在延支山下烟水亭里为其接风洗尘。当时一位上庐山进香的香客靠在烟水亭边吸水烟,一位秀才以此起联: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黄庭坚以亭边的“浪井”相对:风浪井,博浪风,风自浪兴。
黄庭坚走出江州是在1067年,22岁的黄庭坚登进士第,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不仅诗文俱佳,书法造诣也颇为深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南宋四大家。其书法以寒瘦奇崛入势,“以画竹法作书,其风枝雨叶,则偃蹇欹科,疏枝劲节,则亭亭直上。”于寒冷中见孤高冷僻,瘦里有傲骨嶙峋。前几天,黄庭坚长达 8.24米的书法长卷《砥柱铭》以3.9亿元的高价,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4.368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成为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而在光绪年间,宁红工夫茶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一万吨,出口超过30万箱(每箱25公斤)。洋鬼子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写道:宁红外型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拼和中极有价值。
去年茶博会的时候,来自深圳的茶商吴先生,曾送我一合产自修水的红运。其外型条索紧结回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中微红,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中带亮,叶底均红细嫩。窃以为是茶中上品。喝了以后,不觉“时时刻刻思念君”。可惜吴先生长期在南国深圳,想找他再弄点不太容易。所以,乘这次南行,希望找到几泡理想的“红运”,但九江街头,江州巷陌,有的只有庐山云雾,那种在我眼中已难有惊奇的绿茶。难觅我梦中的“红运”的窈窕倩影。万般无奈,只好胡乱买些“云雾”,以充行囊。好让别的游人见了,会私下里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位先生,出行居然带有那样多的细软。
离开九江的时候,天正下着小雨,空气湿度大加上温度高,让人觉得烦闷难受,几只燕子,在低空中起舞。我只身站在候车室前,望着巍峨的匡庐,学着黄庭坚的味道,写下一首打油诗:
庐山脚下独依栏
晓风斜雨低飞燕
可惜不当陶令面
修江茶煮黄庭坚
附:红运宁红茶艺解说词
红运宁红茶分为七道程序,分别是:焚香净室、超尘脱俗、摆盏净杯、明珠人宫、玉泉催花、云腴献主、评点江山。
第一道,焚香净室。品茶之前要清除浊气,使空气变得清新。这样品茶,当然高雅无比;另一层意思是,茶是神农所赐。有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而,品茶时要特别恭敬。三个香炉,排成“品”字形,意思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第二道,超尘脱俗。通俗地说,就是洗尘静心,以求进入另一种精神境界。洗尘静心是为使品茶进入意念中的那种精神境界。
第三道,摆盏净杯。茶具为一套古典式玉器,名叫“玉腴玉壶”,“云腴”是指肥大的云。净杯要求将水均匀地从茶杯上洗过,而且要无处不到,这种洗法叫“流云拂月”。然后,摆成“孔雀开屏”的形状,排在最前头的是“孔雀头”,这就是太子茶的茶杯。
第四道,明珠人宫。“明珠”是指太子茶,“入宫”是将茶叶放人杯中。这“明珠’’可来之不易,它是农历谷雨前晴天的早晨,太阳尚未出山的时候,由尚未出嫁的村姑采摘而来的带露茶叶。只能采摘一芽一叶,称之为“一枪一旗”。“枪”指芽,“旗”指叶。解去“红纱”,取出“明珠”,叫做“仙女卸妆”。放茶叶到杯中叫“孔雀点头”,用拇指和食指摄着茶叶,其余三个指头张开成孔雀形。
第五道,玉泉催花。“玉泉”是指水。这种水,要求“活泉”,就是奔流的泉水。煮水要求二沸;一沸“蟹眼”,二沸“鱼眼”,切忌三沸“龙眼”,这是黄庭坚煮茶时根据水泡大小而命名的。这“催花”就是泡上开水。开水要从杯的旁边均匀地慢慢地围绕“明珠”而筛。然后,对“明珠”水冲下去,这就是所谓的“游龙戏珠”。,最后加盖。
第六道,云腴献主。茶艺表演者轻轻地揭开茶杯盖子。奇迹发生了,“明珠”居然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花。这时,细观茶水,呈金红色,称之为“金汤”。用嘴轻轻地一吹,茶水立即掀起一层微波,金鳞片片,璀璨夺目。
第七道,评点江山,即品茶。“评茶”是品,“江山”分别是指水和茶质。
附二:黄庭坚《砥柱铭》长卷所书内容: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
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
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
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
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
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
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以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州,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 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优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 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 有截;功成名定,
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 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
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
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
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