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在国家画院打牙祭

(2009-12-08 13:21:26)
标签:

牙祭

中国传统建筑

门楼

粉墙

赝品

分类: 银锭观山

(原创)我在国家画院打牙祭

 

受国家画院的邀请,我前往西三环紫竹桥边去打牙祭。

我大驾光临的时候,门前和后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靓车,我一边艰难地寻找车位,一边寻思:真他妈牛逼,看来穷画家这个词,在咱们大汉中国,早已成为了历史。

挤进那个小门,小厅里熙熙攘攘地聚了不少人,从装束来看,以修闲为主流,夹克,唐装甚至长袍马褂,但绝少穿西装的,当然,有着旗袍的小姐,那是不可或少的点缀,在这个画家,或者艺术家聚会的沙龙里,倘若少了秀色可餐的小妞,那会使艺术家们寻找不到灵感的。记得一位伟人这样评说艺术:与其说灵感,不如说是邪念。

我不是艺术家,在这个沙龙里是个异类,所以,除了会务的人出来应酬一下,也没有什么人争着和我打招呼或说“久仰”之类的话。我乐得清闲,在里面转了转,原来是一个什么画家的写生画展,大家正等着正主登场,用剪刀开拓那被暂时封住了的大厅大门。

 

(原创)我在国家画院打牙祭

我突然萌生出来想喝茶的感觉,当然,我不稀罕有那香味浓郁的乌龙茶,只有有一杯绿茶,用一只玻璃杯盛着,让我用手这样捧着,望着玻璃门外冬装厚裹的人们,心里也是一种慰籍。所以,我挤向那个站着几个旗袍小姐,被人团团围住的地方,那里或许能够提供我要的东西。

但是没有茶,只有可乐和红酒,还有一些干果点心之类的东西,我略一踌伫,把伸出的手从美国鬼子的可口可乐上面挪开,端起一杯王朝葡萄酒,踱到窗户前,一边欣赏杯中的色香,一边把目光投向院子里的镜象。

一面白色的粉墙上镶嵌了一个飞檐斗拱的门楼,好象有点徽派的建筑格局,但是,看得出来,这粉墙的徽派和镶嵌的门楼绝对不是一处嫡出,应该是派生的嫁接或者杂交的糅合,我不知道这是否象征着中国国家画院里派别林立的兼收并蓄?或者是代表师荑长技的洋为中用。如果这样的话,这个杂交的东西应该就是他们一个顶膜的图腾。

我晃着手中散发着葡糖香味的酒杯,穿过考究的廊道,向那镶嵌在粉墙上的门楼走去。

门楼下面有一道门,穿过这道门,别有洞天。

 

(原创)我在国家画院打牙祭

一条曲曲弯弯的廊道,从那个嵌入式的门洞开始通向幽处,穿过一座园林式的孔桥,里面是一个安静而宽敞的所在,一群江南式的建筑环抱着一个花园,花园里到处是石雕,石像,石羊,石马,还有有竖立的古典式,似乎岁月已经很为悠久了的石柱。庭院的北边,还有一坐几十米高的,有点类似北海边白塔寺的白塔。只是处在庭院深处,罕有游人光临,白塔的身上,爬了一些藤状的植物,却更加加深了这里的幽静和恬然,仿佛真是一个修身养性,念经炼丹的意境所在。等我看到旁边一座站在一隅思索的徐悲鸿的雕像的时候,我才立马醒来,这里是画家们的天堂。

庭院的北边有一群工人在施工,好象在建设另一个飞拱的斗檐,可惜,他们在使用铁钉和电焊,中国传统建筑的勾心斗角是在利用榫的功能,充分利用力学原理,根本不用钉子和金属固定,也不需要电焊连接和钢结构固定。讲究的是母榫的衔接,扁担的支点和力的角力。

而这个用钉子和电焊机维系起来的斗拱,究竟算不算中国传统的建筑?我不是建筑学家,但我站在一个传统中国人的角度揣摩,这个东东应该不能算真正的中国传统。即使非要算中国传统建筑不可的话,我想,那也只能算是传统建筑的赝品。

 

(原创)我在国家画院打牙祭

望着这几个用电焊机制造中国传统建筑赝品的建筑工人,我想科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同时,技术却在教人偷懒。所以,正如官场的官员不管如何道貌岸然也需要被监管一样,科学技术一样也需要监管。谁来监管技术呢?应该是美学。我想,应该是美的哲学来监管技术,否则,被市场化了技术,在金钱的催化下,也会走火入魔的。

在这个建筑工地的旁边,有一个入口,里面亮着灯光,我凑尽过去,里面几个年轻人在忙碌着,门口仿佛挂着一个什么“大连艺术学院”的招牌。我心里对自己说:这不?在这个用技术制造赝品的现场,美学并没有缺位。只是,我高估了美学的能力。

夜色已经笼罩了下来,前面传来一阵喧哗,我琢磨着,前面的美学应该登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