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文化亲情老聂三礼堂煮茶笔记皇城夜话 |
分类: 皇城夜话 |
那里还没有公路,也没有好走的石板路,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堤路,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她的名字有点古怪,叫什么拖舟,也许村庄所在的那个平地,就象是一条拖着的船。
外婆家的人说:养女要嫁拖舟坪,一日三顿不断荤,天晴摸滩螺,涨水去扳罾。
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沅江流域的水没有被污染,水中的生物就格外的多,一年四季,河水都那么清澈见底。
河底的水草和在水草丛中游来游去的小鱼,不管你是走在岸上还是乘坐在河里的木船上,
它都会装点出你愉快的心情,映入你明亮的眼睛里,荡漾得灿烂,美丽得优雅。
故乡正对着的小河,水位很浅,水流很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流水声就会注入你的耳中。
有时候它显得很闹,像一个孩子;有时候它又很宁静,像一个姑娘。夏末秋始,这种声音更是让人着魔。
对于那些听惯了的人,这种声音是万万无法舍弃的,和他的思想一起流淌在他的灵魂里。
游子思念家乡,或许就是在永远地思念着故乡的流水声,要不,为什么我就是这样呢?
故乡在一个小山的半腰,这个小山大家都叫它“大坦岗”,怎么叫这样的名字我是不清楚的,
也许是我后山的顶上,有一块平坦的平地,平地上种满了榨油的油茶树,我祖祖辈辈的食用油所在。
再往后就是“风哑里”、“碳木界”、“太平庵”、“板溪”还有“道山头”。
这些山上都有好多的松树,你若是走在这些松林里,还真的不容易看到山外。
春天的鸟唱,秋天的蝉鸣,让你觉得这山里真的好静,静得都能听到松针掉下来的叹息了。
我的故居坐落在大坦岗下的松木湾,是一座木质的老房子,一栋五柱六齐一正两伸手的大瓦屋;
故乡的房子是不用砖,也不用钢筋水泥的,而是用一根根原木做柱子将整个房子竖起来的。
五柱六齐就是一扇屋,相当于小板楼的承重墙,是用五根原木做柱子,六根齐桐做辅助由穿枋斗枋连接起来的建筑结构。
两伸手的尽头是吊脚楼,就是把一层的房子变成两层,具体做法是将房子的地基下移,大约比正屋低2/3。
这样,低于正屋的地方也就成了一间房子。这种房子的高度略矮于正常的房子,所以,一般是不住人的。
最常用的办法是把谷仓建在那里,或者,放上一些农具杂物,紧挨着建一排牛棚猪圈,
正面的一面是木板的,简单地画了些小鸟,跳在梅枝上的麻雀和飞翔的燕子,如今都黯然得失去颜色了。
许是多年没有照看了吧,堂屋也不那么平整了,到处是坑坑洼洼;就连那个祖宗住的神龛,而今也倾斜了,快要倒了的样子。
那个关心人的厨房,而今烟囱也歪了,好像随时要跨下来了一样。
门口是一个五亩八分的大田,据说,这是我家的祖产。
横在故居门前的河堤路却没有多大的改变,依旧连着偎依在小村子边的简易机耕路,向上和向下延伸。
向上,上沅陵,然后走秀山去重庆成都大口岸,下向下,桃源,再就去常德过洞庭湖走汉口到南京。
沿河向上走,有一个叫柳叶池的地方是小河的发源地,这是一股水桶粗细的泉眼,是养育我的父母之邦的源泉。
而向下走呢,就只有一片杨柳林,在万千柔情地送着你;
夹在她们的中间,就是竹园里的那片竹林,一年四季都那里翁蓊郁郁的竹海,那是忘不了的竹林,那是让我依恋的竹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