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随笔)烟波江上使人愁

(2007-04-09 09:17:13)
标签:

旧梦难温

觅旧

老聂

三礼堂煮茶笔记

皇城夜话

分类: 皇城夜话
 
烟波江上使人愁
(原创随笔)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小时节,读崔灏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感觉他是一个人在夕阳西下时分,站在那个立在长江边的黄鹤楼前,倚靠着诡计多端的龟蛇而山,望着烟波浩淼的江面,感觉到一种非常强烈的被遗弃,感觉到自己被天地万物之间一个多余的人。被亲朋好友忘记,被时光潮流抛弃。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那里?也不知道脚下的道路通向何方,所以面对一江波涛发愁。当时我想,崔灏真傻,他怎么就会不知道家乡在那里呢?家在妈妈那里呀!一个人站在江边发愁,肯定是个小朋友,只有小朋友才会迷路,只有小朋友才会找不到家。

等我长大成人,才发现自己也常常面临崔灏的难题,找不到回家的路线。

一个人漂泊在满是钢筋水泥和电线电缆的北国大都市中,我最感亲切的就是那些湘菜馆。喜欢那些挂在胡同深处或者胡同口上,一个个写着黑色的湘字的红灯笼。喜欢那黑色湘字红灯笼下面熟悉的乡音,熟悉的菜肴。但是,我到过的每一家菜馆都给我一个相同的感觉,那就是,再好的厨子做出来的饭菜,总觉得有些不对胃口,总觉得那其中的滋味不是很地道;当然,也说不上到底那里不对胃口,更不用从理论上来批评究竟菜肴的那里不地道。

其实,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有一个建筑在记忆和感觉之上的故乡,是一个由理想烘托起来的极善极美的记忆体。既具体又虚幻,既能寻又难寻。

具体,可以具体到故乡中的某一个河湾,那几级台阶,或者几株垂杨,一湾翠竹;或者老墙上一块翠绿的青苔,老井中几只软体的螃蟹。如果只是这样,那好办,回乡看看也就是了。

买上一张机票,只需几个钟头的时间,就能从天涯回到故乡。但是,一旦你踏上故乡土地,看到的却不是你心中萦绕的镜头,一切又太有差距了。而且,一旦现实中的故乡与你梦境里的情景对界时,你又会产生一种更大的失望,感觉到一就象是读了一首好诗,正当你沉浸在诗的意境中的时候,你突然在诗的下面,看到一幅过于写实的图画。满腔的诗情顿然全部云消雾散。虚幻只剩下一片渺茫,故乡沉浸在一片茫茫的雾蔼中,再摸不着看不见。

我仿佛明白,这就是很多在外的游子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宁愿在异乡漂泊,宁愿在别人的山水中苦苦地思念,宁愿在别人的城市屋檐下痴痴地回想,宁愿在别人的语音环境里执着地操一口不地道的口音,宁愿睡在别人的床铺上面地温习故乡的梦呓

只因为,只因为旧梦是不能重温的,一旦重温,梦就碎了!

同样地,故乡是不能回的,回了也就碎了。

你找不到你梦乡中的感觉,觉得一切似是而非,觉得一切似曾相识却又大相径庭。

每个人都常常忆起儿童时候在家乡吃的蔬菜水果,总是觉得那中味道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个喜欢在从理想的百草圆走进现实的三味书屋的文坛教皇这样说“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的意味存在。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返顾。”

这就是故乡,在许多人那里,更多是一种概念,一种象征,一种被理想化了的心灵家园。而欣赏这种停泊在心灵之中的美感,是需要有一种距离。美学大师教导我们说:距离产生美!

所以我不理解,每年春节之际,有那样多的人拖儿带女,匆匆茫茫地望家乡赶,同时,我却又能理解,每年春节刚过,又是那样多的人匆匆离开家乡,回到他漂泊的他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