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访老人

(2008-04-22 11:1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路上

 

南四环大红门,走在路上,身旁并行一位蹬三轮的老人,我们对视。

 

老人问:“去哪,坐车吗?”老人很老,稀落的胡渣缀满了下半颗脸,圆领的汗衫漏着几个破洞。

 

我摇了摇头,坐老人的车,如坐针毡,还不如让我自己蹬舒服;再者,我只是要到前方不远的报亭。

 

“我不是专门干这行的,你随便给点就行。”老人继续推销,边用手拍拍车子后座,摆出一个请的动作。我思忖,随便的底线是多少,老头要倚老卖老的敲诈,我奈何不了他。

 

我只顾往前走,用手指了指前方说,“就去前面买报纸。”老人“砰”的一下跳下车,车把横在我面前,“上来吧,我捎你一段。”

 

横在眼前的三轮车很让人不舒服,车子有着和老人一样的历史,泛黄的车锈布满车身,灰红色的座套浸着黑斑,仔细瞅,上面还附着着几只小虫。

 

我判断,第一,老人真穷,但有骨气、够豪爽;第二:就是个坑人的老路霸,不过,既然上门了,我倒真想看看他能怎么坑我,我跳上车。


 

车很狭小,行使间左右晃荡,发出“咯咯扎扎”的响声,老人背挺得很直,迎风吹来,汗衫鼓鼓吹起,不时抚上我的脸,痒痒的,夹杂着发霉的馊味。

 

老人是个自来熟,一上车就开始自言自语,老人是上海人,来北京2年,为了上*访。

 

“哦。”我应了下声,转头调整下呼吸,“又一个闹事的。”

 

老人继续讲,今年,他决定暂停上*访。他说,奥运来了,管事的人都没空,“再说,这个时候也不能给国家丢脸。”老人说,他这半年就在郊区转悠,有机会捎带个人赚俩钱吃饭。

 

我转过头来,仔细的瞅了瞅眼前的老人,在这个精明人都以“劫持*奥运”挣回利益的时候,老人的想法多少有些另类。老人铆劲的蹬着车子,双肩一前一后的摆动,脖子上已冒出了汗。

 

老人开始唠叨他的经历,17岁,知青下乡,他插队到云南,一待就是20年,娶了当地的媳妇、生了个女儿。

 

几年后,战友们相继回城,他没有关系,始终呆在原地,朝九晚五,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他以为就这样闲度余年,倒也不是个太坏的结果,他到想得开。

 

 

这段路挺长,坐了半天车,也见不到一个报亭,郊区的信息化确实欠缺。

 

老人祥林嫂似的,继续讲着,这也许是他第365遍跟别人讲这个故事,却依旧饱含激情。

 

“我很知足的。”老人说,但老天总喜欢捉弄人,妻子突然病逝,娘家人并不待见这个外来户,他无奈,带着孩子返回上海。

 

这是个日新月异的都市,老人的脚步早已被甩到十万八千里外,强者生存,一着地,他就已经被淘汰。

 

他没有接到工作安排,他和女儿靠着一点救济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惨淡经营,勉强温饱,他以为这样也可以颐养天年。但突然,女儿又病倒了,直肠癌,他卖掉了杂货店,但没能救的回女儿。

 

衣食无着落,有人告诉他,你这样的情况应该找上面反映,还能得到些补助,于是,老人来到北京。

 

和无数上*访者一样,老人等不到上*访的机会,或者,等到了机会,等来的是等待研究答复的决议。老人看起来并不着急,他说,他不会天天围坐在管理部门门口,他经常绕着北京溜达,看看风景,“今年还能看奥运会。”

 

他像教堂中的敲钟人一样,平静的等候着未来。

 

 

10多分钟,终于看到一家报亭,我幸庆坐了老人的车。

 

下车,我塞给老人20元钱,我不敢告诉老人我是记者,因为无数上*访者把记者当成救星,但其实我们无能为力,还不如多给老人些实际的帮助。

 

看着递过去的钱,老人诚惶诚恐,连忙伸出双手退档,“那用这么多,两块钱就够了。”我硬塞过去,老人坚决抵挡。

 

推来搡去,我说,“这样吧,等会儿您再把我拉回原地。”

 

买完报纸,老人执意让我先上车,他再推车转弯。这再次让我不好意思起来,老人很倔,走过来,楞是搀着我的胳膊往上扶,我赶紧安扶老人,“您别,我上去还不成吗!”

 

这个倔强的老头。


 

老人很有力气,蹬车的速度和来时一般快。

 

老人说,他准备在北京再漂两年,如果能得到些补助,他就回上海赎回小卖部。

 

“如果老拿不回补助呢?”我问,老人不语,使劲的蹬了两下三轮车,我想打自己一耳光。

 

到原点,下车,老人擦了把汗,“唠叨这么长时间,让你烦了。”我摇摇头,笑着说,“您会有好运的。”

我递给老人20元,老人拽出其中5元,“这点路用不了这么多钱。”老人说。

 

说毕,老人迅速挪转车轮,大步的跨上车,蹬了两下,回头冲我喊:“跟你说过,我不是专门干这个的。”

 

老人渐行渐远。


 

往前走几步,手机铃响起,同事电话催我快些回去。

 

在大红门的集美家具市场,我们报社的两车物品整装待发,此前,同事报道了廉租户们生活缺少必需品,热心的商家和市民纷纷捐赠。

 

在我们的车中,装满了热水器、冰箱、空调、电视、家具......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赠品送给这些廉租户。

 

一个廉租户打电话来说,“我不想要冰箱了,换个电脑行吗?”

 

这个可爱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色情狂
后一篇:请为我投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