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上有很多有关因"南大"的大学简称发生的争论。起因是南昌大学把以往已经使用过的简称“昌大”突然在正式文件中重申其简称改为“南大”,因而引起了许多质疑和争论。当今我国大学的全名也比较混淆,这原于现在愈演愈烈的大学升格风和更名风。全名尚且如此,其简称就不要说了。
南昌大学也是一所老校,她可追溯到1921年的江西医学公立学校,真正命名为“南昌大学”,是几经合并后,1993年了。她也是211工程大学,应该说,其实力和声誉都不错。南昌大学应当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上做文章,而不应在名称上多纠缠。
她要把其简称突然改为“南大”委实不妥!笔者的理由是:1.“南大”作为南京大学的简称,从1952年院系调正起,在全国范围内就一直被这样称的,凡六十多年了。2.南京大学已早在2001年就注册了商标,从法律上已经固定下来了。当今是法制社会,我们任何人和部门(包括教育部)都要遵循法律。3.更有理由争“南大”的南开大学,无论从历史的悠长,学校的实力和档次以及社会的声望等,都与南京大学难分伯仲,远胜南昌大学,几年前也放弃了“南大”的简称了。南开大学是明智的,她知道在民间,北中国常习惯把南开称为“南大",而南中国大片地域的人们都习惯把南京大学称为”南大“;南开大学又有百年来的独特专用又响亮的名词”南开“,她又处于北方天津市,称”南开“反比称”南大“更明确达意。即使是北京大学(北大)提起”南大“心目中自然想到的也是南京大学,反而不是就在临近的南开大学;因为北京与南京南北相望,又都曾是古都;只有北京是首都直辖市,南京是省会的区别。我国带”京“字的大中城市可能唯南京/北京了吧?说东:中国无东京,东京在日本呢!道西:中国目前无西京,过去倒曾有人把西安说成西京的,但未成气候,医院倒有”西京医院“。4.取名是一很严肃的事,如商界的老字号招牌岂能移花接木随意盗用?知识产权应得到保护!仿冒名词,说得严重些,和论文抄袭,学术剽窃是同等性质。当然民间老百姓要想怎样称呼无所谓,但正规的书面的文件怎样记载就有所谓!其实说到底,大学的简称可有可无。但一旦确立,要把它的”有区别性“,”“有独特性”作为首要要素。其最大目的是,避免混淆,不能指鹿为马,不能误导民众和青年学生。“简称”要合理合法。此外,“简称”要说得顺口,一目了然。和”南开“相似,人们从不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简称为:清大,复大,同大等。简称也不必太限定字数,究竟两字?3字还是4字?都可。如:3所知名师大,为区别清晰,只把6字仅省去2字:分别为: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和华中师大。在民间,华东大片地域中人们习惯把华东师大称为华师大,也无妨!在京津两地,人们约定俗成地说到他们的名校,就是:北大,清华,南开,天大(天津大学)。甚几何时南昌大学已在其校训中云:"......巍巍昌大......",白纸黑字;叫“昌大有何不好?用第二个字作简称者很多,有时反比第一字强。例如四川大学简称”川大“肯定比称”四大“好!例如:几十年前的四川医学院(后改华西医科大,再后又并入川大)人们一直简称其为”川医“,无人称其”四医“的。又例如:过去江苏省有八所医学院:南医、徐医、苏医(后并入苏州大)、镇医(后并入江苏大)、扬医(较早就并入扬大)、南铁医(后并入东南大学)、通医(现并入南通大学)、南中医等。有七所第一字用地名前一字,唯南通医学院,因有4家以南字当头,为便于区分,约定俗成,都称其”通医“。现在通医已并入南通大学,而后者成立不久,她能称”南大“吗?如也叫”南大“人们认可吗?南通大学顺理成章的应叫”通大“。同理,今天南昌大学却也要叫“南大”了,似乎不太严肃。何苦呢?再说,前面笔者提到,简称可以是2个字,也可3个字,甚至4个字,应看需要。南昌大学完全也可简称为”南昌大“,这样,既明瞭又响亮。又不致於担上:”以假乱真“,”想沾光“之恶谥。非要称”南大“何苦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