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各业,都有顶尖人物,这样的顶尖人物,有时被人们称作为“大师”,这是表达对他们的敬重,也是对他们的业绩、成就的肯定。但“大师”两字不可滥用,其一是由于这样的顶尖人物必定是少之又少,其二是太多的人被称“大师”,本身就贬低了大师这称呼的名器,也就是对大师的不敬。现在各行业,大师不少,且愈来愈多,这现象当然不正常。已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了,但他很谦虚,不愿人们称他大师。台湾的李敖,被人推为当今中国(两岸三地)白话文之翘楚;他就不那么谦虚,他说:中国没有国学大师,季只是长寿,别人都死了,人们才把季老奉为大师。
其实“大师”名号,也无一专门机构来评定,完全由民众自己来称之,因此也不会统一、规范。一般地说也不过是大家喊喊而已,不必过于较真。然而,大都数情况也无太多争议的,尤其是对一些一致认可的人,应该不成问题,如:京剧界的梅兰芳、相声界的侯宝林、美术大师刘海粟等,称他们大师会有争议吗?不会的。
那么在评弹界,如何评定大师呢?肯定是意见纷云,各人各说,各执一词。因为,既无权威机构来确定任命,又无有文可据的条文来套用,基本上无一界定的条款。但笔者认为,评弹界堪称大师者最多两至三人(前文已有述及)。如把其中一人留给评话家,那么弹词名家中还有两名,是谁呢?笔者认为蒋月泉和严雪亭才是当之无愧的。
以我之见,大师要具备比“名家”更高的条件:1.历久不衰的响档,这是起码的基本条件。2.要自成一艺术派系,这里是指不但要确立独特的流派唱腔(而且是大流派),还要在说、噱、弹、唱、演以及编创等都有全面的建树。3.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缺点少之又少(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不单是艺术家,也包括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4.有超大量的受众(喜欢欣赏其艺术的群体大,即包括男女老少的数量均大)。5.在评弹界,甚至整个戏剧界均有极高的知名度,有很高的声望。6.出现在该艺术或学科繁荣和方兴未艾之时。因此唯以上两人才可真正达到这些标准。可能还有不少的名家,深受听众喜爱,但喜爱归喜爱,说说个人的感受,每一个人都可以,谁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如写成文总要有根据,要有逻辑性。
杨派艺术也很精深,杨振雄有许多欣赏者,也有称他大师的,而且不少。但愚以为,他至少有3.与4.两条件不符;笔者所接触到的爱好评弹的亲朋、好友有许多不太欣赏杨派,故可见得受众面不太广。我本人虽极欣赏他的艺术,但也承认其有不少缺点(前文已多有论述)。张双档应当可谓大师了吧?而笔者也认为他有不少缺点,前文也曾有多处提到过。况且,他的受众老年男性偏多,女听众和年轻听众(以当时历史时期为准)偏少。举一例子,我买了许多“杨氏录象片”、“张氏录相片”和“婷婷玉立演唱集”分送给亲友(大多是女性),后者最受欢迎。
本文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不求人们广泛认同,更非权威结论。有关提法本也没有所谓的“权威结论”,归根结蒂还是见仁见智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