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古寨虽历经千年沧桑,但古迹众多,风韵犹存,古寨内庭院深深、巷陌纵横,各具特色的名宅、古第、巨祠坐落其中,可谓是潮汕民居建筑的大观园。
漫步在横贯古寨南北的石板路,让人仿佛置身于潮人文化的历史长河当中。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
【同期声】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东边三街是主乾,三乾为天,西面六巷,主坤,六断为地,乾为天,坤为地,天地诸生万物,天地为泰卦,象征通达,兴通的意思。
【同期声】古老的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富绅豪宅100多座,各具特色。进士第位于隆庆巷中段,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御倭英雄刘子兴的宅第,整座建筑物分三进,总占地面积为1648平方米。
【同期声】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吴国智:这座府第是两门制,就是有两道门,首道门的设计门匾叫做进士第,表征主人的文化层次进士及第,第二道门才叫做方伯第,方伯就是表示曾任的官阶官衔。
整座府第是潮州民居四点金建筑沿纵深方向发展的巧妙运用,同时通过门跟墙的设置,将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划分清楚,使得不同档次,不同等级的人不能轻易跨越,例如府第中的两条厝包巷。
【同期声】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吴国智:厝包左侧的巷是通到后包,后包相当于杂务后院,是女仆居住的地方跟生活工作的地方,左侧的厝包巷直达第五落的书斋,主要出入的就是孩子或者孩子的同学。
府第门面相对狭窄,越往后越宽,这也是“布袋厝”的典型范例。
【同期声】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吴国智:住房子就住布袋厝,意思就是赚到的东西进来之后不容易外泄,反之说厝的前面宽,后面窄就是喇叭嘴,什么东西都容易漏掉。
府内的装饰也颇具特色,石雕、嵌瓷、彩绘、灰塑等典型的潮州民间工艺精华荟萃一体,装饰精美,潮味浓郁,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如浮坛围栏、法国瓷砖、灰塑安琪儿、罗马花样等等,装饰华丽,中西合璧。每一处屋脊墙角的设计,每一幅精美壁画、灰塑,都有着特殊的寓意。
【同期声】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诸如这一幅,它是做了一只鹭鸟和一束莲花,莲叶上栖息了一只蝌蚪,所以连起来读是一路连科,在古代科举就是金榜常常题名,常常高中,那么这幅是一个渔翁在河边抓鱼,拗针,这幅的寓意是审时度势,用现代语来说就是抓住机遇,见好就收,大鱼就抓。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龙湖古寨内众多的祠堂也记载着民间家族制度的沿革和变迁。位于中平巷的许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是寨内最大的祠宇,格局为潮州传统建筑四点金格局的扩大,分为四进布局,其第二道门为较具特色的三门面,称为三山门。
【同期声】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吴国智:作为一个姓氏的宗祠,设置两道门,而且把最重要的门设置在里头,设置三山门,也显示出等级之高,它的面宽是五开间,但是它用了三开间做通道门的作用,最后两个包间只是一点墙而已,是一个过渡的空间,这种设置有点像学宫的大成门设置方式,也显示了主人有点向往儒学的潜意识作用。
许氏宗祠原有14块牌匾,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唯有“柱史”这块牌匾得以保留下来,弥足珍贵。龙湖古寨中还有一座潮汕地区罕见的女祠,是清朝康熙年间龙湖富商黄作雨为其生母周氏所建的“阿婆祠”。
【同期声】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在古代封建社会,有钱阿爷三妻四妾,娶了七八九个老婆都不嫌多,这些明媒正聘的,她们过世之后,她们的牌位可以进公祠,受子孙祭拜,但是阿婆在我们潮汕地区叫做赤脚,是买来的,所以她没有名分,她过世之后牌位不能进公祠,但是刚好这个阿婆生了一个既有钱又孝道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黄作雨,他富甲潮州,良田万亩,所以专门为他的生母建了一座比一般公祠规模还大的祠堂。
据说,龙湖自此以后阿婆去世后的牌位都能入祠,妇女地位大大提高。阿婆祠有两奇,一奇是门楼肚极宽,占据了整座祠堂宽度的二分之一,故称“阔嘴祠”,另一奇则是是婆祠的祠名写成“椒实蕃枝”,出自《诗经》中的“椒聊之实,蕃衍盈开”,比喻其子孙如椒树子实之多。阿婆祠前还有广阔的祠前埕,采用“甬道铺”的铺砌方法凸显人物身份,门前还立着一对古朴的抱鼓。
【同期声】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吴国智:通常的抱鼓两个侧面是凸鼓形,而出现接近平的鼓面,叫做鼓镜,鼓镜的出现就说明建筑物的主人或者纪念建筑物的人历史上应该有过官阶或者封号。
大厅内有四柱三载五木瓜、花胚凤冠的宫殿装饰形式,大门楼屐下倒吊莲花,精美绝伦,就连屋脊的设计也别有一番意趣。
【同期声】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吴国智:整条屋脊是用瓦窗构成的古钱形通窗,显示屋面非常飘逸、轻巧,与地面的稳重形成非常明显的反差,这可能跟纪念主体是女性,做事稳重,非常飘逸轻巧的形象有关系。
阿婆祠中原本供有一幅画像,现如今保留在黄作雨的后裔,今年56岁的黄立浩家中。画中人物身着典型的明代服饰,面目慈祥,她就是黄作雨的生母周氏。这幅阿婆像是龙湖古寨几件少有的珍宝之一,经历了十几代人的传承保留下来。
【同期声】当地村民黄立浩:正是因为以前有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才有今天这一幅画,要不然画也不见了,祖上付托给我我就要有责任心,要保存好,旅游需要的话,肯定要展示给人看,让人家知道我们龙湖有这样的东西。
当年,勤经营、善包容的龙湖人出外闯荡,把龙湖的地域文化播撒四方,对于外来文化,亦是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像龙湖寨中的儒林第,就是独具苏杭民居特色的建筑,加上古榕阴翳,根须如垂帘,更添几分幽静。
【同期声】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儒林第是黄鼎相父子于清朝乾隆时期在苏杭做红糖生意发大财之后,请苏州的建筑师傅来建造的,它叫做苏杭建造风格,体现在哪里呢,是省掉嘴口楹,省去石屐,而是用一个大的石太平框。
儒林第的屋檐角还是潮州地区罕见的“齿”字造型,可以减少屋顶重量对檐口角的下压。中国的门神,多是采自征战疆场的武将,诸如岳飞、关羽等,个别地区也绘有花木兰、穆桂英等女性将军。然而龙湖古寨中的天后宫门神,却绘着两位端庄肃穆、和蔼慈祥的侍女,这也是古寨所独有。天后宫大门两侧的抱鼓石,则雕刻着浮雕双狮戏球,尽显俏皮可爱。
【同期声】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天后宫有三奇,除了门神是侍女,还有双狮戏球的门鼓之外,还有门前这棵古榕树,这一棵榕树到现在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的茎部是山峰状,一般的都是平面,它是山峰状的,犹如群猴戏耍,而且这棵榕树是1928年受到强台风主枝折断,而后鸟榕寄生,现在是二榕合一、榕中有榕。
穿梭在龙湖寨的大街小巷,看不见当年繁华商埠的人山人海,也看不见峥嵘岁月里抵抗倭寇的刀光剑影,千年时光流转中,只有那屹立不倒的民居祠第,以及轩昂的石牌匾,满堂的雕梁画栋,彰显着当年龙湖众多名望家族的显赫门第以及雄厚财力。正如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所说:“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经缄默时,它还在说话。”
除了特色鲜明的民居祠第,龙湖古寨中还保留着众多书斋,除了规模最大的龙湖书院,还有津南别墅、读我书屋等书斋,建筑形制大都保留完好,如此多的书斋也反映了龙湖古寨历代重视教育的浓厚风气,历史上从龙湖走出的诸多文人、官宦便是佐证。明晚的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进龙湖古寨,感受千年古寨的悠悠文韵,袅袅书香。
文章来源于潮州广播电视网,网址:http://www.czbtv.com/msxw/msxwtj/t20130108_9070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