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橡木园”建成开放,“韩祠橡木”风采重现


标签:
潮州韩文公祠韩祠橡木橡木园潮州旅游朱嵘的博客 |
分类: 潮州风物 |
景区大门上“韩文公祠”四字是胡yaobang同志1984年2月莅潮视察后为韩祠题字。
韩祠景区
经过仔细包扎后刚自河南省运抵潮州的橡木。
30棵橡木中平均每棵树的树龄超过100年。
令人神往的51级楼梯。
植树的工友小心翼翼地把橡木抬到橡木园种植。
这次专门从原产地运来了一些泥土,混入到橡木园的土壤中,以使橡木更易成活。
这是园区顶部设置的供游客小憩欣赏橡木的“仿木桌椅”。
植树工友把原产地的泥土(黄色)跟本地的粘土相混合。
大家合力把橡木抬高,挪放到挖好的树洞里。
先把橡木竖立起来,再细心把土培上。
供游客驻足休息的尧佐亭。
供游客拍照留影的“韩祠橡木”石碑。
这几只小蚂蚁不远千里,做客潮州,也给它们留个影。
还有这只可爱的祖籍“河南”的小蟾蜍。
为自己有幸见证“韩祠橡木”风采重现这一盛事留影纪念。
以上视频转自潮州广播电视网,视频版权归潮播网所有,本博转载,仅为传递更多的信息。
原网址:http://www.czbtv.com/msxw/msxwtj/t20120617_84883.htm
“韩祠橡木”将重现风采
本文来自: 潮州日报新闻网详细参考:http://www.chaozhoudaily.com/Article.asp?ID=65572
本报记者江马铎
最近,到韩文公祠观光的游人惊喜地发现,30棵粗细不同、形态各异的橡树,正吮吸着这片历史文化沃土的养分,逐渐萌发出新芽,为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添了一份厚实的质感。
新橡木来自韩愈故乡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韩文公祠,来到新开辟的橡木园。虽然旅游旺季尚未到来,但仍有不少游人在园中驻足观赏。橡木园正面,由饶宗颐先生录写的王大宝《韩木赞》巨幅幕墙格外抢眼,旁边竖着一块大石,上刻“韩祠橡木”四只大字,也是饶老的手迹。30棵刚栽入泥土中不久的橡树,分布在巨幅幕墙后方的坡地上。尚需草绳保湿的树干末端,已经吐露出一撮撮娇嫩的新绿,仿佛是在历史文化胜地的怀抱中,尽情地舒展着筋骨,翘首以待一段崭新的生命历程。
韩愈纪念馆负责人李春说,“韩祠橡木”相传是韩愈来潮时亲手所栽,但到了清代初年,韩木开始衰败,嘉庆年间完全枯死。此后,这个著名的景点,就变成“只见韩祠、不见橡木”,令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感到惋惜。如今有了这些橡树,“韩祠橡木”景点更加名副其实了。据李春介绍,橡木园中所栽的橡树,都是专程从河南省新密市移植的,树龄最长的有150多年,最短的也有30多年,其外观与史料记载的“虬干鳞文,叶长而旁棱”十分相似。河南又是韩愈的故乡,从那里移植的橡树,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试种橡树处其他树栽不活
说起恢复“韩祠橡木”景观的历程,李春告诉记者,这当中还有一段十分奇妙的故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市对韩文公祠进行维修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主祠前平台的左侧,生长着一棵愈百年树龄的高大木棉树,而右侧则空空荡荡,没有栽种任何植物。于是,大家尝试往右侧空地栽种一些树苗,使之与左侧的木棉形成对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不论木棉、榕树,或者其他树苗,栽在这里都无法存活。
此后的十多年间,主祠前平台的右侧就一直空着。直到2000年,在河南郑州大学任教的潮籍乡亲饶冠树教授前来韩祠观光,工作人员托付他在河南寻找与韩木品种相符的橡树。回去以后,饶教授从报纸上获悉新密市有一棵被称为“万年栎”的千年橡树,其形态与史料记载的韩木颇有相似之处,便亲往当地考察,并寄来几枚该品种的橡树种籽,供工作人员试种。
工作人员把种籽培植在花盆中,又把花盆放置在那片空地上。不久,种籽长成了小树苗,而神奇的一幕也随之发生:树苗的根部冲破花盆底座,深深扎进了泥土中,成功地存活了下来!如今,这棵橡树个头已有3米多高,而且枝繁叶茂。人们开玩笑说,定是韩文公有意如此安排。
韩木风采再现指日可待
橡树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外观有所不同。为了再造韩木景观,韩文公祠工作人员曾到过浙江、江西、武汉等拥有橡树的地区考察,甚至对比了美国橡树,都与史料描述不符。更令工作人员担忧的是,橡木属北方树种,是否能移植到潮州还是未知数。饶教授寄来的橡树种籽培植成功,证明橡树在潮州是可以存活的,工作人员倍感欣慰,开始计划移植更多的橡树。
2002年,韩祠工作人员亲自前往新密市,对“万年栎”进行实地察看。据李春回忆,那棵“万年栎”枝干粗壮、姿态万千,树皮布满深深的沟壑,的确有“虬干鳞文”的味道,而且叶子的形状,也与史料中的图片相符。以“万年栎”为母体,在其周围生长着成片的橡树,全都属于同一个品种。两年后,工作人员再次到新密市考察,并带回图片资料,请教我市的植物专家。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移植新密橡树的方案。
2008年,韩祠开始规划辟建橡木园,同时到原栽种地进行“放根”,即挖去橡树的根部一部分泥土,令其长出新的根须。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到三年。今年, 30棵橡树顺利运达韩祠,5月初正式在新建的橡木园中“落户”。工作人员透露说,为确保橡树的成活率,他们在移植的同时,还从原栽种地运回了几百袋泥土,连与树丛相傍的杂草也原封不动地迁徙过来。目前,30棵橡树已基本适应新环境,在不久的将来,“韩祠橡木”胜景将展现出更加迷人风采。
“韩祠橡木”的传说
相传,韩愈从京城被贬潮州后,情绪十分低落。有一次,他登上韩山,举目远眺,被韩江美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又联想到潮人纯朴的民风。于是他在此种下一棵亲自从中原带来的树——橡木,后来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从宋代以来,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王大宝的《韩木赞》说:“绍圣四年(1097),丁丑开盛,倾城赏之。未几,捷报三人,盖比前数多也。继是,榜不乏人,繁稀如之。”可惜到清代嘉庆年间,这棵神奇的橡木枯死了,后人于是在橡木的故地种上了现在这棵木棉树,以缅怀韩公。
本文来自: 潮州日报新闻网 详细参考:http://www.chaozhoudaily.com/Article.asp?ID=6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