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潮州之——韩文公祠(图)

标签:
潮州旅游魅力潮州韩文公祠朱嵘的博客旅游 |
分类: 潮州风物 |
这张韩祠的老照片弥足珍贵(拍摄时间无从考证),您的韩祠之旅也由此拉开帷幕。
韩文公教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潮州韩文公祠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潮州共有八处“国保”。
韩祠大门上的“韩文公祠”四字是胡yaobang同志1984年2月莅潮视察后为韩祠题字。
韩祠景区内不同种类的植物错落有致,与祠堂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这是韩祠景区的第一部分“天南碑胜”,碑廊里摹刻有当代名人名家为韩祠题写的书法作品共四十幅。
韩愈亲手栽种的橡木已于清朝乾隆年间枯死,后人用这棵百余年树龄的木棉树代替以前的“韩祠橡木”。
通往韩祠主祠的这五十一级楼梯象征着韩愈当时来潮州做官时是五十一岁。
平台上这八条打横的石板象征韩愈在潮州为官八个月的时间。(红点系本人另加的标示)
韩祠景区第二部分:主祠。清嘉庆十六年(1811),潮州知府温承志重修韩祠并为韩祠题写祠名。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韩文公祠被国务院定为“国保”。
主祠外墙由青砖围砌,门口的一对石鼓古朴典雅。
该匾系广东省老领导林若同志所书,寓意韩愈一生曾三次来广东,对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遍布祠内的这四十幅石碑,几乎构成了一部石刻的韩愈评传。
“吏部遗风谁似续,还看满壁走烟云”,乾隆年间督学使者李调元的这两句名言,成了今天廉政教育的经典。
“尊贤有祠”道出了潮人修韩祠的初衷,该匾由汕头大学第一任校长许 涤
新同志重书。
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周 培 源(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及国学大师饶宗颐(选堂)老先生重书的这两匾墨宝,为韩祠增色不少。
这是韩祠里最具文物价值的牌匾,是祠中原有牌匾中的唯一幸存者。
中间这位就是唐代大文豪,潮州刺史韩愈,左右两位是他的随从张千和李万。
开学前带孩子到韩祠向韩文公行礼问好,体现了潮州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也是对先贤的缅怀和尊崇。
主祠正座北侧的这块石碑,相传是存留于世上的为数不多的韩愈手迹之一。
这是韩祠内最著名的一副楹联,短短32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韩愈被贬潮州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传道起文”:传授孔孟之道,兴起、倡导古文运动。这是韩愈对世人最大的贡献。
“功不在禹下”原本是韩愈赞颂孟子的话,基于对韩文公的尊崇,潮人借用这五个字来反赞颂他。
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和竹子“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的气节,正是对韩愈精神的最好诠释。
祠顶的嵌瓷装饰以素色为主,精美、古朴,是潮州古代祠堂嵌瓷装饰的典范。
双层“大水”的屋脊装饰,再配以白色的嵌瓷,在潮州祠堂中并不多见。
“劝农、兴学、驱鳄、释奴”是韩愈莅潮八月的主要政绩。
公元1189年,潮州太守丁允元将韩文公祠迁至韩山,八百多年来,盛衰交替、兴废更迭,祠再没搬迁过。
这头忠诚的石狮,与韩祠一起送夕阳、迎素月,见证了韩文公祠的风雨沧桑。
韩祠景区的第三部分是位于韩山主峰下的“侍郎阁”(韩愈曾官任“刑部侍郎”)。
在侍郎阁前远眺潮州城,青山、绿水、古桥、古城,相互映衬,风景如诗如画。
这是韩祠景区的第四部分:天水园,纪念唐宋潮州八贤之一的赵德(赵德号“天水”)。
踩着这条铺着鹅卵石的小道,徜徉在绿色的“天然氧吧”里,感受着历代修祠人的独具匠心。
又见牌坊,您的韩祠之旅暂告一段落,期待您再度来访……
韩文公祠景点电话:0768-252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