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一言九鼎。”
自古以来,赞美君子的文字与典故很多,人们心中对君子充满了崇敬之意。知道君子言必行,行必果。君子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认真,敬慎,所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周人认为,君子应当稳重,庄严。“君子须具备德行,技艺,威仪”(《美德
、君子、风俗 》姚中秋著)。
而现实中,我们就很难看到上述描述中的君子形象,哪怕一个君子身影都难以看到。说起来好像只要是男人,人人都是君子,君子就在身边。可当你去认真用心感知时,君子却是如此的虚无渺茫。我们不得不问,今天还有君子吗?君子在哪里?
纵观今天,无处不充斥着物质利益与金属的碰撞声。人们看人、评价人的标准大都以拥有金钱的数字来衡量,人与人的关系也大都建立在以利益为基础之上。找对象谈恋爱也几乎以对方的物质金钱为标准,包括亲人之间,至友之间,同事之间等众多复杂的关系,无不充斥着金属的味道。
一些人为了金钱名利,言而无信,道德沦陷,甘愿为奴。
人们根本不管你钱的来路,不考虑你是否有德,只要你是有钱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就会对你倍加尊重,你就是大哥大姐,你就是能人,就是强者。社会曾流行“笑贫不笑娼。”对于金钱疯狂的追求让人们丧失了基本的理性,甚至午性。没有多少人关注人的德性与品格,他们来不急,也不想搞清楚有钱的主是何方人也,见钱眼就开。
在这样一种可怕价值观的背景下,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和后代的培养等诸多问题,将会有怎样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在这种价值观的背后,又怎么能有君子生存的空间?于是,我们不得不开始怀疑,真正的君子可能早已离我们远去,他们应该已经被淹没,他们只存在于遥远的过去,存在于昨天,存在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或许,存在于浩瀚的星空里
……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君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缺失,遗憾和悲哀。
“在中国,化成君子是贯穿五千年的基本文化理想。君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华夏文明的自觉始终于君子养成的自觉。文明养成君子,君子又创造文明。君子是完整的人”(姚中秋)。有君子的时代,是社会有希望的时代。他们的自觉与典范般的言行深入人心,激励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影响着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时时刻刻,如细水穿石;他们肩负着重任与使命,消民众之怨,给一方平安,为政府分忧,为民谋福。
我们中华文明史册早已记载着君子的光辉灿烂史。我想,君子不仅仅只是本身的德、技、能,威仪等综合素质,更是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高贵的思想气节,和高贵的灵魂。它们深刻地融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悠久文明的演绎,创造,发展中,深远地影响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的时代需要君子。我们呼唤着君子!
寻找君子的路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