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渗透到这个世界,与时代、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近20年来,人们已经为此非常忙碌,感觉忙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跟不上节拍。从BB机到大哥大,从手机到QQ到智能到微信,这个过程实在太快,让人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街小巷开始游动起低头一族,连卖菜、卖水果的都在低着头。在发展如此神速的计算机面前,低头一族至多也只是众多过客中的过客。
这些都不算得什么。 即将诞生的谷歌“头戴式计算机”(简称“谷歌眼镜”)给人提供的方便将大大超出我们所能想到的。它不仅可以把我们的双手从屏幕上解放出来,还能与周围事物建立联系,只要它察觉到你的需要和帮助,就能通过它即时资讯服务或其他个性化程序,向你传递相关信息。等等。总之,“在你需要的时候,信息就会自动来到你面前。”(《玻璃笼子》)还有,可能再过些年,许是机器人的时代。
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在一次演讲中说,“使用智能手机是一种柔弱的表现,你明白的。你坐在那儿,什么也不做,只是用手指滑动这个毫无特点的玻璃屏”。他表示,智能手机会造成“社交孤立”,低头盯着屏幕还会削弱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你就想这样对待你自己吗?”我虽不完全赞成这些观点,但它们无疑是对我们、尤其是低头族们敲响的警钟。
我固执地坚持不用智能手机,不用微信。我是如此期待有一款像老手表或固定话机一样耐使用的手机问世。不想因为使用这些东西让自己置身喧嚣中,不想让忙碌代替真诚,不想让信任、友情、等待、远方也像它们一样来去匆匆;想好好留住一些东西,想静一静。
距离产生美。可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产生美的距离在一夜间也仿佛消失。无论想念谁,只需手指轻触键盘,就可瞬间倾诉。那种曾经因悠远或漫长等待的美好,当随着距离的消失还会存在吗?思念还有吗?等待还有吗?“雨打芭蕉”、“秋雨梧桐”等等思绪也都还会存在吗?当快速方便的计算机代替了我们动手、动脑,我们思考、思维能力是否也将受到影响甚至逐渐下降。”正如雷布琴斯基所说,“我们敲击健盘的时间越多,思考的时间就越少。”
《玻璃笼子》一书对此有不少观点甚至担忧——
“机器人要么毁了我们,要么拯救我们;要么解放我们,要么奴役我们。”(麦克米伦)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硅谷名人马克‘安德森)
“未来,我们将被机器取代,机器或成为人类退化的罪魁祸首。”(科幻小说家)
“如果自动化机器要在这个世界大行其道,我们就要把道德代码完美地转化为软件代码。”
……
在你不知疲倦地摆弄手中“宝贝”时,一定记得:还有远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