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与今天——走进《论语新劄》李竞恒著(2)

(2014-12-30 15:29:51)
标签:

对所有人大忠

贫而安乐

富而好礼

文化

分类: 随笔

  一、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代的朋友,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或族人。孔子这里的“朋友”,不再是以前狭隘的血缘宗法关系,不再依靠如同绳子一样的血缘串连在一起,而是依靠更高的意义世界价值追求串连在一起,形成共同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书中为我们讲道,“君子的心态能保持平和、坦荡、固穷、安泰,并能克制自己的天性之‘愠’,从而不会忧戚。”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专)不习乎?”

 

    曾参的父亲曾皙为孔门早期弟子,跟随孔子学习多年。曾参强调要三省吾身,多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对人做到“忠”,对朋友做到“信”。“论语”中的“忠”并非后世所谓臣道之忠,而是包含了一切的人。是忠恕,忠信,忠厚,是对所有人着想,是大忠,而不是狭隘的“忠君”。曾参强调的三省吾身,是包括了培育关心他人(为人谋)、共同体(朋友交),习得(专)之善的长期过程。

 

   “ 贫而安乐,富而好礼”。在孔子看来,贫而安乐是人的美德,经商致富也是好事。如果经商能培养“好礼”这一美德,则更为可嘉。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尤其重要。眼下,已经致富的人处处可见。可我们除了看到他们大把花钱外,很难看到有礼的举止和高贵的品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如果圣人孔子看到这些,相信也会落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