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7.photo.pp.sohu.com/images/blog/2007/9/3/16/21/115647a9162.jpg
近些日子比较热门的话题是低碳生活与慢节奏生活。
在梧桐看来,这有些太刻意。其实,这本应该是我们人类自己最正常、最自然的一种生存与生活方式。可由于人为的很多东西把这些最自然、最正常的生存状态搞乱了。当我们猛然发现我们的环境遭到破坏,我们懒以生存的地球温度开始升高,人类的生存面临威胁时,才开始大惊要放慢生活节奏,才开始低碳。为什么,我们很多事情总要走到绝处才会回头?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去做到未雨绸缪?
太多混乱的现状不仅把我们生存的秩序搞乱,更把人们纯净的心灵改变,让不少心灵在封锁的同时还蒙上一尘灰,迷茫、困惑、身心交瘁等亚健康现象比比皆是。要拯救地球,给地球降温,最根本的办法是应该先拯救我们自己,先给我们自己降温!
怎样拯救自己,怎样给自己降温?这个话题不仅沉重,而且很宽很长。今天仅就如何走出心理的困惑与朋友们一起交流。让我们在学习张其成教授《黄帝内经》时去找出答案。
我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张其成教授就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观点。他说,现代人普遍都在说一个字“忙”。 忙字是由心与亡组成。意思为亡心。一个人没有了心。忙的结果是“盲”。而盲的结果是“茫”。最终成心灵茫然,心灵迷失。不少中年成功人更找不着北,“事业进入迷茫期,家庭进入分裂期,夫妻进入凉拌期,子女进入叛逆期。”所以,走出困惑,拯救我们自己迫在眉睫!
http://pc.images22.51img1.com/6000/linglej/cfafed6e0d23d5cca02a59f8a2284b4a.jpg
走出困惑的具体方法是做到“五心”:
“心态平和”。就是要恬淡虛无。要清静,少欲望,不要贪多。“少则多,多则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万事万物芸芸众生,都遵循循环往复的大道理,最终都要回归到我们的始点上。只有回归初始,系统才会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态,社会与大自然才能恢复安静和谐。我们人生都是赤条条来去,只有这样万物才会孕育新的生命和新的起点。所以我们生命的法则也要和万物一样,要安静平和。这是规律,大法则,谁也改变不了。
“心情快乐”。《黄帝内经》说“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一切以恬愉、自得为要务,恬愉就是一种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现代研究发现,人们拥有的快乐和金钱往往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财富越多人的快乐就越多。所以,我们要学会创造快乐,发现快乐。要从平淡中去创造,去发现。
“心地善良”。心地善良是要保持一颗淳朴、天真的心。《黄帝内经》说:“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只有保持天然的真气,天然的这种品德,才能做到心地善良。一个人不仅只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一个人只有保持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乐。试想一个心术不正,成天算计别人,没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他能快乐吗?一个不快乐的人他能健康吗?
“心胸开阔”。《黄帝内经》讲:“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是要我们向中古的圣人学习,胸怀要开阔,就像游行在天地之间,要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放宽到八方之外。视觉、听觉达到八方以外,。不计较眼前得失,不局限于自我。要学会忍让,宽容。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其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心灵纯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咏而归。”这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在谈自己的人生志向。当时孔子听了大加赞赏。想想,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河边沐浴,在高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生活!这也正是孔子自己想要的理想。表面看是身体沐浴,实际上是心灵的沐浴。这是一幅安宁、快乐、恬静、温暖的社会风俗图。只有人人都心灵纯洁,有仁爱之心,社会才会安宁,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种生活如此平实,却又如此难得!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孔子时代,可我们的心灵能达到“浴乎沂,风乎舞
,咏而归”的自由与安宁的境界吗?所以,我们要在纷繁的时代洗净自己的心灵,安顿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灵真正纯净起来,才不会为之所累为之所困。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的人生。
从“五心”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低碳生活还是慢节奏生活,那都只是一种表象,而更深的是要纯净我们的心灵,达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境界。所以,当我们在努力做一名低碳族的同时,更要让我们的心灵纯净起来,让它们真正变得透明,不迷茫,不贪婪,不虛荣,与日月自然、快乐的同行,充分享受生命的鲜活与活着的美好日光。
http://www.wags.com.cn/upload/editorfiles/2009.5.13_9.41.22_5839.bm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