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一个人在家。
电,一直没来。不能煮饭,不能洗衣服,不能收拾房间,不能听音乐。也不能看书,不能看电视,更不能上网。
没有电的夜晚,除了一片漆黑,就是外面楼道上不时传来“蹬蹬”上、下楼梯的脚步声。那声音在没有电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仿佛要穿破夜空,把寻找光明的脚伸向另一个地带。
怎么办?好不容易从喧嚣中逃离回到这个真正意义上可以栖息的小港湾,却是这样的一片漆黑,一个没有光明、只有黑暗和孤独的夜。为了守住心灵那片宁静,不因漆黑而烦躁。于是,为自己平静地点燃一支蜡烛,把一颗静寂的心连同烛光一起带进这个没有光明的黑夜里,并突发奇想端来一篮花生,要让那些花生和着烛光、和着纯净宁静的自己一起度过一个没有电的夜晚。
一粒、二粒……剥着、数着——
那时,让整个心趟过浮躁,让心灵的翅膀乘上烛光之舟,穿越黑暗,穿越喧嚣,再静静地停靠在这片没有面纱,没有利益纷争,没有谎言,没有欺骗的地方。真好呵!
烛光里,用心细细地感悟着每一分每一秒时间走过的声音;烛光里,用心深深地体会着生命划过的一道道痕迹。烛光里,仿佛看到中国几千年都是依靠着孤灯走过所有生命的妇女,看到那些隐藏于深宫里、绣楼中的纤纤女子。看到她们在无数个写满了黑暗与孤独的黑夜里是怎样让年青的生命里装满了千般泪、万般愁的无奈泪水。为了打发掉那些无止境的空楼等待和漫漫长夜,她们只有依靠着手中的一粒粒豆子熬过一夜又一夜,一年又一年。黑夜伴着凄凉,孤独伴着豆子。就这样,带着写满了怨恨的生命走过年青甚至美丽的一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摘枝。
——唐 杜秋娘
她们也曾努力,也曾用生命的期待去规劝。可在漫漫长夜里,男士们依然把金缕衣放在生命第一,他们誓死不忘地奋斗着、守候着。 唐朝皇宫里的杜秋娘应该说没有多少愁苦,可她是女人呵,她流着与所有女人相同的眼泪,守候在与所有女人相同的孤独黑夜中。她因此而写下那样的诗。
电,一直没有来。烛光里安宁的自己,也体会了一次数豆子的经历。手中的花生数也数不清了,好象是500粒、700粒、还是上千粒?一种神奇的感受真的让我经历了,那就是学会怎样享受宁静,体味孤独和所有过程的快乐。心,如一丝轻轻飘着的云,好轻好轻,它似划破那层长久笼罩在上空厚厚的云层,再轻轻飘向远方,飘向那片美丽的丛林。烛光里,那留在身后的闺房,羞羞答答,像一位刚刚成熟的少女,里面装满了粉红色的梦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