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浪漫而美丽的日子,它首先是让青年男女心神向往的情人节。
“去年今日次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天,是“法定”的春游相会的日子。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杜甫也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在唐代,三月三那天,长安城里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平民百性,纷纷都会在曲江一带游玩,对对相爱的男女们来到美丽的春天,尽情享受着,让美好的爱情盛开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情人节的习俗至今还保留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如三月三的赛歌会,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对以对歌方式定情,并互赠信物,幽会于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苗族,姑娘们会在这一天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去认识更多的姑娘,通过与她们对歌去选择自己心中的爱人。还有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这样的节日。“记得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很老的一首歌,大概是说哥哥姐姐们在这一天谈恋爱去了,而小孩子也没闲着,这一天也是他们的节日,他们的活动是放风筝。
三月三,还是特别的“上祀节”,在古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邀约到江河之滨,男男女女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边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诗经·郑风·溱洧》有诗云:“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长者会用柳枝在人们头上点上一滴清水,以示祛除秽气,让每一个人的全身充满着春的生机与活力。那时的柳枝已是人们生活里一件很重要的物品,在亲人相别,友人相离时,都会以折柳相赠,“垂柳无端馈赠别”。情即为柳,柳即为情。百姓们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三月三,真是一个美丽而多情的日子。常常想,要是在古代,我们也会在这一天穿上盛装,相约去美丽的野外或湖边踏青,去大自然中享受那份清新与惬意与浪漫,唱着歌或弹着琴或赋着诗或画着画,让我们的身心与大自然完美协调的相融在一起。
三月三,古代的上祀节。 三月三,中国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