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是什么?日本文化中从不用樱花比拟美丽的女性--尽管那绚丽烂熳的飞花着实比女性还美。据说,他们用这短暂生命的花朵比拟家族祖先的灵魂。而在进入武家文化之后,樱花更是作为武士悽美而短暂辉煌一生的表征而为人所熟知。它不是一个确定的意义对象,不像其它文化中一对可人的青年男女相倚在花下,男子对女子说,亲爱的你真美,美得像这花儿一样,亦或是古埃及人把睡莲与百合花分别视为王国的象征;或者是中国士人将一树梅花与仙鹤放在隐逸的竹林中欣赏并一边饮酒来寄喻自我的生命体证与文化人格想象。它没有非常明确的意韵边界,但它那种平安式的幻灭与绚丽光彩在瞬息的震捍却可以将灵魂引入到一个难以用文字建构的迷离的世界之中。
平安时代,一个日本文化史上承奈良唐风,下启武家风骨,历时长达四百年的和平时期。在这鍪贝绻挥衅桨补笞澹豢赡苡衅桨参难У姆⑸6挥衅桨渤难В揪臀薹ㄏ胂蠡嵊形颐抢斫庖庖迳系娜毡疚幕;肝涮旎是ǘ计桨簿曛咀耪飧鍪贝睦戳佟6天飞舞的落樱,也随之覆盖了平安京的大地?/FONT>
能真正用赤祼的生命与心灵去感受真切世界的人群自古以来似乎只有贵族。中国人能熟知魏晋齐梁士族那潇洒飘逸背后的形上苦痛。在他们清闲的另一面,真正发现闲愁背后世界生存的意义洞悉,只有在这种细腻的感悟层面上,他们才会看透生活的本质。他们服用大量的迷幻性麻醉品,最著名的当然是酗酒与五石散。而“一片白茫茫大地真正净”的感知也只能随着那疯癲的一僧一道发生在红楼梦世界的贵族生存之后。平安贵族,这些逐渐淡出政治中心权力的人群,这些熟悉唐代文化与笃信佛教的人群,才会这样细腻地发现生活背后那些绚丽与飞逝的力量,尽管它往往看上去是那样安寂宁静。
我相信紫式部是一位内心世界极其细腻敏感的女性。随手翻开这位平位平安贵族的日记,上面记述着在“这个浮生如梦的世界”里,某一个夏天下午的情形。蝉鸣、荷塘与飞舞的蜻蜓像幻灭的梦境一样迷离而美丽地构成图画般的呈现。或许她在这平淡的夏日里却能感受到一种类似于三月里那漫天落去樱花的感觉。一切都平淡无奇,像挂在平安朝宫庭长廊里的漆竹风铃,只见证清风明月如旧,春华秋实如旧,草池鸣蛙依旧,却又不辨今昔。
平安京中的樱花,与这平淡细腻的存在感觉互为表里。江户时代有著名的俳句:“晨光啊,牵牛花把井边小桶缠住了。我借水。”是如此的轻盈平淡,却又从轻淡中透露出几份本真的深意。这种精致的心灵状态正是源自平安京中那漫天落花的寂然感觉。或许也只有在这幽静的图画世界里,意义才会被心灵所捕捉。
喜欢《源氏物语》。紫式部到底在这部长达上百万字的作品中寄喻了怎样的情感状态呢?人们喜欢作品中的紫姬,那位无言临雨独凭栏的佳人,她那浅紫色高丽纸上的汉文诗句,是何等与落樱缤纷的图景相契合。作者无疑对紫姬投注了充盈的情感肯定,或者可以说,紫姬就是紫式部文化人格的心灵投射?从童年的紫儿,到青年的紫姬,最后是中年的紫夫人。这一个美丽得如同浮萍中朦胧的影子一样的存在就忽然消失了,作者也不知道她去向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就象是春天的樱花或秋天的红叶,只能静静地注视着它的存在。白窗纸的格子窗、细竹屏、光洁的木地板长廊、稻香的草席、亭前的樱花、长发及地的女子,构成的是典型《源氏物语》的图象表述。或许正因为这朦胧如影子一般美丽的易逝,所以云洞悟平安京中的落花,才会使人刻骨铭心。
紫姬离开这个世界,分明是紫式部精心构造了这个结果。随着紫姬的消失,构成整个情节主线的源氏公子也随之消失。紫式部却没用一个字进行内容的描述,只留下空白的一章却照应浮幻的心灵任人想象。为什么要让这个她自我体认的人格理想就此而终?这种情节设定的背后,似乎又看见了平安京的落花。人去楼空,挥休憾湟谰桑骸坝脑捍荷牛悍伎拗鳌;戚夯氩还耍谰擅轮Α薄P『⒁膊恢溃胗;耍邪旆钏ど话埽涸谑鞯乃闹芄移疳≌耍缇筒换岽档艋恕?/FONT>
也只有烟雨中的平安京依旧,默默地表述着落花依旧的惆怅。为什么以平安文化为载体的时空精神会选择这样一种极端的唯美生存来凸现对价值意义的体验呢?一枝细竹、一片红枫,放在漆黑明亮的几案上就能表现那细微的感触而不必借助更多的表达。明净如春溪。
照应着落花的孟秋时节,清月冷菊,流水枫霜,让草席上一暂桐油灯淡淡地投出昏影,沉醉在七弦琴的语言中,一切都寂然,正如平安时代的绘画,一切的生活情态都呈现为惊人的静态。那些长袖衣衫,席地而坐的人物都静静地坐着,与寂然的风景溶为一体,只有几块素雅的基本色调。
平安京的落樱不是什么,它仅仅就是平安时代的精典风情。春樱的一落一容,一年一返,总是见证着一种不可述状的意喻。《万叶集》中有一首河边东人的和歌:“春雨降纷纷,高圆山上春。樱枝着花未,骚人总萦心。”樱枝着花,牵动骚人敏感的心绪,可那花却在几天之后纷纷离散,这也正是骚人注心的另一面。平安京以它的地面承负着漫天而迎的落樱。落花其濛,人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