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古人妙法贮水》
(2012-06-15 10:14:02)
标签:
储水杂谈 |
用水虽以旋汲旋煎为上,但大多数情况是贮水备用,因此贮水亦是用水技术之一。
《万花谷》载:
黄山谷有《井水帖》云:“取井旁十数小石,置瓶中,令水不浊。”故《咏惠山泉》诗云“石谷寒泉椭石俱”,是也。石圆而长曰椭,所以澄水。
《煮泉小品》云:
移水以石洗之,亦可以去其摇荡之浊滓。……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
取白石子入瓮中,能养其味,亦可澄水不淆。
熊明遇《山茶记》云:
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
以上四人所论,皆用石子,或养之,或澄之,或煮之。贮水用石子当然益水,但白石带泉煮之须沏茶时为之,若再将熟水贮之必损水味,再次沏茶必损茶味。
如熊明遇所言,白石清泉不仅益茶,还契合文人回归自然的心理,清亮的泉水映着洁净而带自然纹理的卵石亦是自然的小天地,让人赏心悦目。
许次纾《茶疏》介绍贮水器具的选用,他说:
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故宜多汲,贮纵大瓮,但忌新器,为其火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 他主张用瓮、瓶,瓮忌用新器,木桶不适合贮水。此论有理,贮水以陶器为上,粗陶透气最宜贮水,瓷瓶次之,玻璃瓶更次之。木桶贮水之患在于木乃有机物质,会溶入树木本身的气味,尤以松杉之类芳香物溶入更有损水味,且久贮木渐朽损,水便不可饮了。
罗廪《茶解》又授新法,他说:
贮水瓮须置于阴底,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实,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六砚斋笔记》所见略同,文曰:
武林西湖水,取贮大缸,澄淀六七日。有风雨则覆,晴则露之,使受日月星之气。用以烹茶,甘淳有味,不逊慧麓。以其溪谷奔注,涵浸凝停,非复一水,取精多而味自足耳。以是知凡有湖陂大浸处,皆可贮以取澄,绝胜浅流阴井昏滞腥薄,不堪点试也。
《涌幢小品》亦倡此法,内云:
家居苦泉水难得,自以意取寻常水煮滚,入大磁缸,置庭中避日色。俟夜天色皎洁,开缸受露,凡三夕,其清澈底。积垢二三寸,亟取出。以坛盛之,烹茶与惠泉无异。
三人贮水之法都是开缸受露,让水汲取星月英华。不同之处是《六砚斋笔记》还主张让水晒晒太阳,日月星之精气并取,但《茶解》、《涌幢小品》主张只取阴气不取阳气。《茶解》、《六砚斋笔记》所言用生水,《涌幢小品》竟是煮熟之水受露三夕自造惠泉水。
三人所言不仅是贮水,还包括对水的再加工,提高品质,乃至将普通水优化成最著名的惠泉水。
这些办法大概源于阴阳学说,系文人的玄想,并无科学道理,日月星之“精”、“气”、“英华”、“灵气”也说不明白,其贮水效果大可怀疑。
罗廪《茶解》还介绍一种养水法:“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以澄之(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此法虽能澄水,会有损水味,方法也太刁钻,一家一灶,何来许多灶心土以澄水?为澄水而扒灶无异于买椟还珠。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介绍一法:“用栗炭三四寸许,烧红投水中,不生跳虫。”或不生跳虫,但如此一处理,水还宜茶吗?
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介绍了拆洗惠山泉法:
余家惠山,泉石皆为几案间物。亲旧东来,数问松竹平安信。且时致陆子泉,茗碗殊不落寞。然顷岁亦可致于汴都,但未免瓶盎气。用细砂淋过,则如新汲时,号拆洗惠山泉。
何谓拆洗?简单得很,即将因递运时久已带瓶盎气的惠山泉水重用细砂过滤,则泉水如新汲时。
乾隆帝嗜茶,巡跸时车载玉泉水随行,但时间久了水质变劣,他捉摸出一种“洗水法”,使之“色如故焉”。所谓“洗水”,即是洁水。
以大器储水,刻分寸,入他水搅之。搅定,则污浊皆沉淀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盖他水质重,则下沉;玉泉体轻,故上浮;挹而盛之,不差锱铢。
他的方法是以水洗水,两水混合,谁能保证玉泉水在上供你“挹而盛之”呢?这是乾隆自作聪明,“不差锱铢”只有天知道。
清人顾仲在《养小录》中介绍了一个十分麻烦的洗水法,他说:
于半夜后舟楫未行时,泛舟至中流,多带罐、瓮,取水归。多备大缸贮下,以青竹棍左旋搅百余,急旋成窝,急住手,箬篷盖盖好,勿触动。先时留一空缸,三日后,用木杓于缸中心轻轻舀水入空缸内,原缸内水取至七八分即止,其周围白滓及底下泥滓,连水洗去尽。将别缸水如前法舀过,又用竹棍搅,盖好。三日后,又舀过去泥滓。如此三遍,预备洁净灶锅,入水煮滚透,舀取入罐。每罐先入白糖霜三钱于内,入水盖好。一二日后取供煎茶,与泉水莫辨,愈宿愈好。
没必要弄清顾仲洗水法的工艺流程,即使古代文化人如何地悠闲,大概也不会学习“顾氏洗水法”。现代人无法理解他们为啥为贮水煞费苦心?竟有些走火入魔!
这些无多大实际意义的贮水法反映了宋明两朝文化人的一种心态,他们追求超越,要事事不同凡响,以显示自己是已“脱俗”的风雅之士。何处无宜茶之水呢?何时不可汲得宜茶之水呢?何必舍近求远呢?这也是赶时髦,与今之吃名牌、穿名牌属同一心态。求风雅也罢,赶时髦也罢,出格的汲水、运水、贮水之举,都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