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园】
在常熟市唐市镇北新街,有一座古典园林--飘香园,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据清代《唐市志》、《唐市征献录》、《海虞诗苑》等记载:此园原系明代处士王维宁所辟,名“松梅小圃”。当时建有房舍、亭榭、回廊、假山、池塘、梅林、竹园、隧洞等。乾隆五十年(1785)归黄廷煜所有,增建了美贤堂、餐秋亭诸景,改名“北宅园”,盛极一时。清代著名画家吴历曾作园图。
黄氏死后,该园日渐荒废。后归程氏,经过修葺更新,再具规模。咸丰辛酉年(1861),遭战火破坏。民国初年,程氏将此园卖给了龚雄才。龚氏因地制宜,重建住宅,修池叠石,使主要建筑物傍水临池,有倒影生辉灵动之感。
解放后,此园收归国有,先为乡政府后院;1984年乡政府迁出,园内略加整修,增设文化茶室、阅览室等,并在园南修建仿古式园门,取意"丹桂飘香",遂改名为"飘香园",成为唐市人民一处幽雅的游乐、休憩之所。
【98年录像 --
11年照片角度对比】
【整修一新的飘香园现状】
老宅中厅背后改建了,原来是道墙,现为落地门。
新开辟的朝南大门。
这扇门朝东开的,应该属于花园的后门。现已经拆除。
此门新造,朝南开,正对着新大门。
罗马式第二进大门。
原来的花圃【古圃奇花】砖雕拆除。
这扇的红色西洋花玻璃大门,是整个园林中的亮点,
现已经不在。
这是整座院落的临河正门,面朝西,98年拍摄。
现已经不用,被围入民居中未能拍到。
原来正门里边的砖雕在文革时被涂抹。
嘉慶丙子歲仲秋【養和以泰】陶建(埠)題
【後花園】
现园内存有清代所叠、堆体较大的大湖石和黄石相间的假山一座,山上建有六角形尖顶凉亭一个,取名"桂花亭"。山下有一石砌水池,池内种植荷花,池上架一小石桥。
在曲廊中部建有半亭一所,亭下有一小园门,使荷花池水与外河水相通,可行舟楫,驶入外河,真是理水得当、构思精巧,很有特色。
园内树木荫翳,名木古树遍布,有清人所植瓜子黄杨、朴树、白皮松数棵。在小径一侧,种有丹桂数十棵,到了八月,桂花盛开,满枝金黄,香气四溢,沁人肺腑,游人络绎不绝,在此流连忘返。
整座长廊拆除后重建,其实是对园林的破坏。原来有流畅的高低曲线美,现在变的死板无趣.这是飘香园整修的最大败笔。
以临水曲廊组成围墙,廊内竖有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里人倪赐撰文、潘镐篆书的《改建万安石桥铭并序》碑石一块。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