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熟古桥 -- 湖桥

(2012-08-27 21:13:46)
标签:

常熟

湖桥

程家桥

甸桥

百度

分类: 常熟古桥

 

 

旅游线引导:阜成门(西门)> 甸桥 > 程家桥 > 拂水桥 > 湖桥 > 泄水六桥 > 张墓桥(拆)

 

 

                                  第一代《湖桥》

 

      常熟西门外尚湖西北,原有三孔石拱桥一座,名“湖桥”,别名“串月桥”。桥初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已有五百年历史,是虞山十八景之一“湖桥串月”。在明代曾留下不少赏月诗篇,如明代诗人杨凤翥的《湖桥待月》。

       桥洞成正圆形,月圆时分,当月亮升至一定高度,拱桥与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桥下三孔中显现累累如“串月”奇景。清人冯武<<湖桥>>“桥弯似月月正中,影落桥口月累累”,即写此景。建国后桥坍废,1987年仿造于尚湖公园荷香洲内。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老照片摄于1937年,据说湖桥上有颗摇钱树,后来被江西人弄走了。


 

                      第二代《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言公达 -- 丙寅秋月书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第三代《湖桥》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湖桥边 --  金姬墩

 

常熟古桥 <wbr>-- <wbr>湖桥

 

 

                  民间传说 -- 湖桥与黄公望

    
     元朝天历年间,虞山脚下的湖桥下常常能见到一位蓬头垢面、衣着破旧的老者,手捧酒坛,喝酒赏景。这位老者就是元代大画家,人称大痴的黄公望。黄公望为什么要到这湖桥上喝酒呢?

     虞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上,山并不高,山体也不大,可是很有灵气,人称有七十二种变化。好多画家都想画好虞山,但多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黄公望本事在虞山脚下土生土长的画家,画不好虞山还能算是虞山人吗?因此,黄公望决心要画出虞山的神韵来,他绕山数十个来回,最后选定了湖桥这个地方作为观察点,湖桥在尚湖边上,每当秋夜,明月当空,漫步湖桥,可以湖桥拱石桥的倒影和天空中的月影,大小二月相串,故有“湖桥串月”的美称,列入虞山十八景。黄公望在湖桥上既观山景又赏湖光,真可谓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黄公望家在虞山西麓,每天雄鸡报晓时他就起身,自备一条小船,船中装着美酒,行到湖桥便系缆上岸,在湖桥上边饮酒边观山色变化。黄公望本为全真教弟子,对功名利禄无所求,飘逸洒脱自逍遥。打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种地的农夫都是他的好朋友。渔夫打鱼归来,送一些鱼虾给他,或陪他一起饮酒。黄公望每喝完一坛酒,便随手把空酒坛抛下桥下的河中,日复一日,空坛越积越多,渐渐隆起,常使往来船只搁浅。

     虞山变化多端,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变化各有不同。山的颜色也捉摸不定,刚刚看上去是红的,眼睛一眨,就由红变青,在淡雾中隐隐约约,在云堆中忽隐忽现。太阳照在山上,山的褶皱深浅不一,山影映在湖中,水的颜色更是变化无穷。

     一天又一天,一月有一月,一年又一年,黄公望在湖桥上观山三年,却未见他动过一笔,画过一页,邑人都笑他是大痴。

    一天,黄公望邀请了邑中许多画家来到湖桥。他准备了一大捆宣纸,

    十几个大砚台,请了几位樵夫为他磨墨,还准备了好多酒菜,众画家以为喝过酒后大痴一定会请他们作画,便一边喝酒一边观摩山湖景色,构思画面。可大痴说:“今天请你们来,你们只喝酒不作画,而我是只作画不喝酒。”一语惊四座。等樵夫把墨磨好,黄公望提笔在手,龙飞凤舞,挥洒自如,神与心会,心与气合,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看得众画家目瞪口呆。黄公望画了一幅又一幅,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黄公望还是不停地画,好像虞山尽在他心中,尽在他笔下。从早晨一直画到傍晚,一共画了七十二张,张张都不一样,虞山的春夏秋冬、阴晴晨晚,都在画中展示了出来,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后人说他:“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霁之气运,得于心而形于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

 

 

                  唐伯虎 - 画虞山

 

    唐寅久慕常熟虞山风光绝佳。一日专程到常熟旅游观赏。为了真切感受虞山的灵秀之气,他特地在阜成门(西城门)外雇了一条小船,沿着昔日黄公望常“尝于月夜棹孤舟,由西郭门循山而行”的路线,在尚湖水面上一路缓缓行驶。

    风流倜傥的唐寅在船上,边欣赏湖光山色,边观摩郁郁苍苍的十里虞山,不觉画兴大发,立即泼墨挥毫,勾勒起虞山来。可是每画完一幅,他抬头一比照近在咫尺的虞山却自觉笔下的虞山与真实的虞山不尽相似。追求艺术完善的他,于是展纸砚墨重画一幅。

    画毕,比照虞山,还是不满意。于是又画一幅。画毕,仍感不足。于是再画一幅……如此画了一幅又一幅,总觉不满意。是日,唐寅除中午在船上用便餐时停笔外,整天都在船上对着虞山连续作画。傍晚时分,小船沿山麓水面归来时,船舱角落里已积满了一堆被唐寅揉搓成团的“不满意”画作。他弃舟登岸时,船家指着那堆纸团,向唐寅:“舱内画纸可要带走?”他答:“付之一矩,供你烧灶引火。”说毕,进城去友人处投宿,打算明日再来写生作画。
    船家略懂书画,午餐闲谈中,又已获知唐寅身份,故唐寅一离去,就忙小心翼翼从取出纸团,一一抹平,细细观看,发现果然出手不凡,幅幅都是精品。经清点,共有七十一幅,收获甚大。后来,船家将唐寅的这七十一幅画虞山的作品公开出售,很快被人抢购一空。船家因此着实发了一笔大财。
    唐寅所以对自己的虞山不满意,其实是不了解虞山的灵秀所在。原来虞山在太阳的照射和云彩的变幻下,更兼有从广阔湖面上蒸腾而起的消气衬托,常若隐,若现,若飘,忽青,忽乌,忽碧,每天有七十二种秀色奇姿。唐寅那天功亏一篑,只画了七十一幅,终究未把虞山的全部变化画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但从此,常熟方言中多了一条歇后语:“唐伯虎画虞山——又象又不象” 。

                        

                      湖桥激战

 

    1937年11月13日 侵华日军重藤支队于凌晨6时许在高浦口登陆。另一支侵略军于下午3时许在白茆港口附近登陆。常熟县长陈复逃离,县政府解体。

    登陆日军向县城进逼,沿途烧杀掳掠,烧毁房30000余间,杀害群众3000余人。

    19日,日军侵入常熟县城。

    20日,退至西门外的广西军队在湖桥、张墓桥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相持一昼夜后,撤离常熟。

 

 

 

                                END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d6c620101a76b.html

                常熟古桥 -- 照山桥 / 严天池墓 / 严讷故居 / 太平巷明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