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依靠采集和渔猎而生活,到了一万年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利用并改造自然,由此形成了适合自己生存的聚落。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人们开始通过耕作获取食物,并且也开始有了家畜饲养业,人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过上了比较稳定的聚落生活。
聚落,也就是村落。在农业文明时代,一个村落,就是当地人的一个生活圈,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圈。村落作为农民生活的舞台和生存的环境,蕴含着大量关于农业文明的历史以及社会和文化的信息。太湖流域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地区,了解这里的古村落,也就能够了解我们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作为农村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农村古村落,自然而然也就成为急需保护的对象。
涵村
位于西山岛西北部,北濒太湖,南倚缥缈峰,三面环山,北侧有环山公路穿过,内有涵村、梅堂坞、孙坞、待召坞4个自然村,有常住居民1000余人。涵村坞内现有果园、茶园2000多亩,其中花果以柑桔、桃子、梅子、板栗、杨梅为主。涵村坞坞口地势较开阔,山坞内沿展较深,分出梅堂坞、孙坞、待召坞、资庆坞等支坞,山坞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涵村坞南面的缥缈峰、笠冒顶,东面的凉冒顶、东胡山,西面的笠帽山、涵头山,均山高林密,植被茂盛。涵村明代店铺,现存店面房三间,为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店铺建筑,其建筑风格极具地方特色,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资庆寺,在涵村资庆坞,五代后唐清泰年间建(《百城烟水》载为晋代支道林创建),明文征明有诗,“文革”时期被毁。
涵村居民多姓陆,为南宋贵族后裔,现存明代书法家祝允明书写的墓碑一方,仍存放于明代店铺内。
离开涵头村

远眺涵村

晒草的农妇

若到秋天,山路两旁的橘子红了,那景象一定特美
村口停泊的渔船
别墅在村口兴建,淹没了昔日辉煌的老宅
好山好水好风光
进村路上的古银杏树和土庙
老宅(一)
入古村见到的第一所老宅,看上去很坚实,像个守护神一样庄严。






老宅(二)











老宅(三)
这是一所大户,现在完整的保存着后堂,所有的门窗及设施,雕花门楼都是原物。













这么多的壁虎蛋








老宅后面的小溪水(桥上用的青石牌坊柱)


横躺着的是《乾隆四十一年皇清例贈脩職郎顯曾祖。。。。。。》

明代店铺
涵村是位于西山西北部的一个较大的村庄,因村西侧的涵头山而得名。古店铺就在村中街上。店铺原为私有,2000年由西山镇政府收购并整修一新。
明代店铺建筑至今保存完整的全国仅有2处(另一处在四川),涵村明代店铺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铺面临街而筑,外貌和近代的“板门铺面”相似,但售货窗口采用上下启闭的闼门装置。









明代店铺后面的厢房










老宅(四)






老宅(五)
一组规模很大的建筑群,可惜坍塌的很厉害,靠西有乾隆年间的一所相对完整些。






废弃的棺材,层叠在破落的老屋内。


乾隆年的老宅《玉树流芳》砖雕门楼













原公社(村中)的政治中心,建于1967年



沿街道的老宅






村中的小溪




70年代以前厨房














EDN
拍摄时间15:00
-- 16:40
2012/7/27
徒步古村落途径(堂里玉虹桥 -- 陈巷 -- 劳村 -- 涵头上 -- 涵村)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