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第10期

(2014-10-23 09:30:17)
标签: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第10期

http://s2/mw690/001lRFrmgy6N22ArXX361&690
卷首

006   请回到真正的“原生态”   文∣莫方华

 

环球论坛

012  年画中的三种“活化石”  文∣冯骥才

013  胡蜂和蜜蜂,可能会认出你的脸    文∣皮特·汤普森

 

大策划

014  一路向北地美下去

       亲爱的乌苏里江流域

乌苏里江未被污染过──这在中国十分罕见。这里的自然风光,在中国内地江河流域是无处可寻的。从地貌上看,中国境内的乌苏里江流域可以分为三部分:上游为兴凯湖平原;中部为完达山地区;下游为三江平原。流域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岛屿星罗棋布,两岸自然植被保持完好,到处是森林、草原、沼泽、湿地……

018   上游:兴凯湖平原

        王朝送葬者,二战终结地     文∣苏林

028  中游:完达山区

       天赐玄武湖,浴血珍宝岛    文∣申晓勤

038   下游:三江平原

       渔猎赫哲族,野性“北大仓”    文∣唐林

 

第一看点

048  那些追龙卷风的人

       和死神并肩的速度与激情   文∣李寒

在美国警方的记录里,这群疯狂的人被称为“肾上腺素吸毒者”:当别人对龙卷风唯恐避之不及时,他们却改造

汽车,超速驾驶,甚至制造重型装甲车钻进龙卷风内部,只为拍摄龙卷风的照片,然后望着在天地间扭曲的漩涡

大声欢呼……

 

人类

058   伦敦人:“绅士风度”中的鬼把戏    文∣紫蓉

 

地理发现

064  探访黔城古镇

       回到古代的都市生活中去    文∣文锋

古城以明清建筑为主调,就地取材,大量使用了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有机融合看本地侗

族、苗族建筑特色,如窨子屋、晒楼等。要认识黔城,正是需要通过那些栉次鳞比的古建筑,去触摸岁月沉淀下

来的记忆,去发掘古镇最雅致、最厚道的人文底蕴。

 

人与自然

074  袖珍迷你猴奇谈   文∣何方

指猴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猴子,在很多时候,它甚至成为“迷你小猴子”的代称,不过实际上,还有比指猴更小的

猴子,包括笔猴、蜂猴以及狨猴……

 

视觉21

084  天山深处的那拉提

      “空中草原”上的公主往事    文∣琳子

800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西征。春寒料峭,风雪弥漫的天山山岭让蒙古战士们举步维艰。正当

疲惫不堪的战士处于崩溃边缘,眼前突然云开雾散,艳阳高照,出现了一片繁花似锦的草原,让他们仿佛来到一

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战士们欣喜若狂,纵情高喊:“那拉提!那拉提!”(蒙古语意为“阳光照耀的地方”)从此,在天山深处,就有了“那拉提”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

 

手艺

098  苏州二胡王:一把二胡一百万   文∣雷虎

 在花了30多年的时间和心血之后,王国兴从父亲王瑞泉那里继承了制作二胡的高超技艺和“中国二胡王”的称号,他制作的二胡曾琴惊四座,让狮城如此如醉,还卖出100万的天价。可如今,他的那个“振兴国乐,弘扬二胡”的梦想,似乎还很遥远──因为除了自己的侄子,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人来继承自己的绝技了……

 

城市传说

108  卡曼斯科:沙漠“鬼镇”的钻石往事    文∣慕容华

亿万年的无尽岁月,固然久远到可以消磨一切,但是百余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沙漠完全吞噬一座城池。是的,

在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就真的还有这么一组被人类废弃,继而被沙漠占领的“鬼镇”──卡曼斯科。

 

风物志

116  博藏/姓氏/异虫/奇果

 

一线手记

120  单骑探访黄河源

     13天!从不冻泉到玛多县     文∣素食者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内陆腹地。本文作者为实现探访黄河源的梦想,单车从不冻泉出发,历时13天,骑行

733公里,沿途克服种种困难,不仅亲手触摸到黄河源的涓涓细流,还欣赏到各种绚丽的风景,体验到各种浓厚

的风土人情,最后在玛多县城结束了这次“千里走单骑”般的旅程。

 

132  黔西南环线自驾:漫游在峰林和峡谷之间   文∣刘仲会

黔西南是四季皆宜前往之地:春季花香,夏天酷暑,秋季凉爽,冬无严寒,其间更有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群、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马玲河大峡谷、喀斯特地貌上形态各异的万峰林、被誉为“大地母亲”的双乳峰、

“四教合一”的青岩古镇……

 

行摄记

142  重庆民居影像:追寻建筑之美和历史记忆   文∣何智亚

  他是一名资深摄影家,更是一位知名建筑学专家和历史文化学者。近3年多时间里,他走遍重庆辽阔的乡村大地,行程两万多公里,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50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的年代从清朝跨越至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环球风度

156  土耳其棉花堡:古代丝路曾为之改道    文∣张月

其实,棉花堡并不出产棉花。“棉花”是指棉花堡的颜色和形状,因为其颜色洁白,远看就像轻柔的棉花团。这

座洁白的棉花堡,位于土耳其纺织工业重镇代尼兹利的西南部山区,它由一层又一层的石灰岩重叠而成,呈阶梯

状,恍如壁垒森严的古城堡,因而得名。

 

专栏

166  伊城纪行  伊斯坦布尔:欧亚大陆的交汇点   文∣陈川

168  香格里拉  马帮走向“香巴拉”秘境   文∣庞培

 

地球诗篇

170  羊角小镇物语    文∣哑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