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哈尔滨的历史,道外无疑就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雏形。哈尔滨自开埠设治100多年来,老道外汇聚大量“中华巴洛克”和中国古典式建筑精华,其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折射出这座城市浓缩的历史侧影。历经沧桑,至今有价值的老房子能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然而城市改造中大片的拆迁工程又使仅存的一些保存完整的老建筑面临灭顶之灾。在老道外有很多优秀近现代建筑,它们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它们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权衡眼前经济利益与老建筑对城市的长期价值时,城市规划部门应该重视对城市文化、历史的保护,而不应一味为追求经济利益。前些年由于保护意识不够,许多老建筑已经被夷为平地,其损失无法估量,在这次改造中又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老建筑,如果我们对这些建筑再不加以保护,那么我们这座城市就会变为一个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到时我们的后代只能从书本上去品读我们的城市。这对我们来讲无疑是一大遗憾。
一个城市的文化,是通过一棵大树、一盏街灯、一幢房屋,长期的积累而缓慢形成,然后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来延续的。道外老建筑,就是记忆的载体,扒掉它们了,就无法再生,历经百年沉淀的文化就会荡然无存,哈尔滨人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哈尔滨市民希望政府宁可牺牲些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多保护一些有价值、有特色的老建筑、老街区,不能留遗憾,不能让我们的后人来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