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昌楼”斜成明朝神话——土楼挽歌(2)

标签:
福建南靖土搂旅行/见闻山水美文文化杂谈 |
分类: 山水镜像 |
讲解员介绍说:这裕昌楼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87),原计划建造七层,可建到七层时遭遇火灾,后将六层也拆掉了,只剩下五层,楼内又建半圆型二层楼,总共有大小270个房间。
从天井举目仰望,裕昌楼内上下五层,几乎所有的木柱支撑梁乃至房门全是歪斜着的。单看某一层,它又歪得颇有规律:一排数根柱子朝左歪,另一间隙的柱子则向右斜,最大倾角竟有15度。再看另一层,也是如此。这样地东斜西歪,相互牵扯着,居然平安度过了500多年,真是奇迹!

据住户老人讲,兴许是建楼时主人对木工师傅照料不周,师傅做了手脚。快完工时,主人发现倾斜,就问楼房未来安危,师傅冷言回答他八个字:“地理生成,安居无事”。
看来,木匠之言不虚,地质因素注定此楼必然倾斜.。国外不是有300年不倒的比萨斜塔么?咱中国闽西南的这座裕昌楼,比它早建200年。讲建筑规模、施工难度,比萨斜塔无与伦比;论艺术品位、造型风格尤其是东斜西倾之审美趣味,比萨斜塔更是望尘莫及。

最让我惊奇的发现,是裕昌楼的人都会唱汉剧。一打听可了不得,楼内人才济济,演员行当人选齐全,他们自组的汉剧团名声响亮,曾上演过全本<玉簪记>。还听说,汉剧<担水记>是他们的保留剧目,在本地久演不衰。这儿男女老幼,吹拉弹唱,各有绝活。
这一发现令我激动不已。因为它印证了我的猜想了!
裕昌楼的先人,肯定就是湖北佬。汉剧为湖北独有啊,遥在偏远闽西南的深山老林客家土楼内,世代有人坚持吟唱汉调,他们不是我的亲人是谁?迁徙者,我之先人也!世代保留汉腔汉调,能说不是对于家乡的一种怀念对于故土文化的顽固扼守么?
听说楼内有13口水井,均崛在厨房内。我们走进一老婆婆家,老人近90岁了,穿着干净,耳聪目明,热情在井中打水让我们品尝,还硬拉着妻子留下吃饭。妻极怜爱老人,当即塞给她10元钱跑了。
歪楼不倒,我们想体验,就请卖票人当向导,层层攀登,穿堂入室,作壁上观;
危楼不危,我们想考察,就进住家户当门客,开门推窗,左摇右晃,当见证人。
哦,夕阳已西下,家家炊烟冉冉升腾起来。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石门,沿石阶绕小溪,过小桥来到彼岸后,再回望裕昌楼,感觉她颇似一位年迈慈祥的老奶奶,一如既往地目送着自家的儿女们走出土楼、走出村寨、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