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址之惑一一《石壁立西江》(16)

(2016-04-27 19:39:20)
标签:

长篇纪实

水电工程

情感

文化

三峡

分类: 三峡工程
                                         城址之惑

                                                ——三峡库区城镇迁建考察

 

城址之惑一一《石壁立西江》(16)
                                                                              丰都鬼城
 

    三峡水库呈河道型特征,其淹没区范围涉及湖北、重庆直辖市19个县(市),移民总数将达113万人。在淹没区内,湖北的秭归、兴山、巴东,重庆的巫山、奉节、云阳等10座县(市)所在地,需另选城址,整体搬迁。此外,还有140个集镇亦需择基选地,迁移它处。

    城镇搬迁,如同百万移民一样,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就库区而言,移民和城镇迁建的步伐将遵循三峡工程“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针,伴随其施工进展,分阶段有步骤坚决实施。

    三峡库区的城镇搬迁规划,早在1984年国务院原则批准“150方案”,当时的三峡省筹备组和后来的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就曾有过部署,库区各级政府亦组织专门班子着手新城的勘查和设计工作。如今,巴东、兴山、秭归、奉节、云阳等县(市)的新城建设已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

    大江截流将在今秋实施,为了解和掌握库区新城建设情况,记者赴库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惊愕地发现:曾经无数次受到中央领导赞誉的巴东新县城,改了地址;曾经以“民意表决”方式确定的奉节新县城,也由宝塔坪转移到了朱衣;三峡坝区隶属于宜昌县的乐天溪镇,亦因新镇选址失误,已耗资400万元的宋家湾新址基本废弃;更有甚者,湖北秭归县的“父母官”气度非凡(也许是旧县城太狭小了),照搬平原模式,把未来的新县城选在了与三峡大坝近在咫尺的右岸凤凰岭,实施大挖大填方案,硬把“岭”夷为人造平原,在“平原”上盖起了一幢幢楼房……

    这是为什么?

    记者访问当地政府官员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探寻新城废弃的缘由,回答是基本一致的:事出有因,地质有问题。而秭归县的“父母官”,对新县城的平原式布局和大挖大填的做法,则持乐观态度。

    中国人,尤其是政府官员,在决策失误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时,一向有“交学费”的说法。倘若有谁深究,他们还有一个坚固的盾牌:“集体讨论决定”,正所谓法不责众,能与之何?

    哀哉,城址之惑!

   

巴东,新城“学费”知多少

    城址之惑一一《石壁立西江》(16)

    人们也许记得,中央电视台曾于1995年两次在“新闻联播”发布湖北巴东县城大面积滑坡的消息。消息使省市领导震惊,连国务院总理李鹏也坐不住了,除打电话询问实情,还于当年11月10日专程到滑坡现场视察。

    1995年6月10日清晨5时45分,巴东县城居民绝大部分尚在睡梦之中,二道桥沟发生滑坡,淹埋11人,死亡5人,坍塌新建的平湖路60米,其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

    1995年10月29日,又是清晨5时左右,黄土坡青竹标小区发生严重滑坡:209国道200米公路坍塌向江面推移近40米,2000多株柑桔树倒在田间,数十幢民房倒塌,滑体推入长江80米,形成严重碍航的约3万立方米的“江心洲”。据测算,此次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所幸早在此次滑坡前,便有全国勘测大师——长江委勘测设计院崔政权总工程师频频发布警告并督促周边单位及人员转移,否则,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采访崔政权先生时,记者一再追问:巴东县为什么置古滑坡体地址于不顾,硬把新城建筑在黄土坡上?

    崔政权露出苦涩的笑容,勉强回答说:“长江委92年5月赴库区初勘时,我就向有关领导说过,黄土坡一带要禁止大兴土木,否则会出大事的。话是说了,他们不听。”

    为什么不听呢?

    记者又请该县移民局负责同志作答,这位把崔政权奉若神明的局长介绍说:1979年,某院对巴东新县城进行过详细勘查,其结论是,“以黄土坡作为建城新址是可取的”。而1982年的一份报告则断定,黄土坡新址不存在深层的大规模古滑坡,从整体来说是稳定的,“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

    崔政权说:“人家有专家作的地质报告,以为上了保险,我们来时新城建设正热火朝天,泼冷水的话哪能听得进去?直到真的出事了,人家才信我们,还聘我做地质顾问。可是损失呢?数字惊人。”

    据调查了解,已初具规模的巴东新县城迄今已累计投资1.8亿元。按崔政权保守的测算,黄土坡上已建的十几万平方米建筑物,要确保其稳固,投入整治的经费还得6000万元。

    鉴于地质原因,黄土坡新城址废弃了。记者相信,新城址确定后,照样又会敲锣打鼓热闹一番,而1.8亿也好,6000万也罢,统统不过是“学费”而已。

   

奉节,“民主决策”定新址

 

            城址之惑一一《石壁立西江》(16)

   从1984年起,由四川省城建环保厅牵头,中国城建规划设计院、四川省城建规划设计院等10余家单位及地县两级政府组成庞大队伍,对奉节新城进行了全方位的勘寻、筛选。

    几经周折,选定县城上游的二沱、县城背面的莲花池、县城至白帝城之间的宝塔坪三处,进行重点论证。此后,长江委提出了另一个城址:朱衣。

    几经争论,二沱方案舍弃了。但围绕莲花池、宝塔坪和朱衣,三方各执已见:奉节县政府坚持“不脱离长江,不脱离历史背景,不脱离白帝城风景旅游区”的三不原则,主张就近后靠的莲花池方案;四川省有关部门坚持宝塔坪方案;长江委则始终认定地质条件好的朱衣方案是新县城的唯一选择。

    结果呢,奉节县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对宝塔坪进行了环境地质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新县城的总体规划。

    要说奉节的“父母官”对新县城的选点不积极不慎重,未免冤枉。曾几何时,当新城方案难以定夺之际,县里组织过一次规模空前的选点“民意测验大会”,要求县直镇属各单位负责人426人投票表决草堂、莲花池方案,结果有370人以绝对优势赞成紧靠白帝城的草堂方案(据说此次投票资料保存在县城建局)。

    1993年12月8日,宝塔坪(草堂)新城建设拉开序幕。

    1995年3月31日,四川省建委发文批准了进行修编后的奉节新城总体规划。四川城规设计院受托将原宝塔坪(草堂)规划详化为以宝塔坪为中心、多区环绕的格局。其政治中心仍在宝塔坪,另开发莲花池、金盆、南岸3个小区。

    通过一年多的奋战,新县城“三通一平”初见成效:建成沿江大道、小区主干道、滨江大道共四条,日供水万吨的白帝水厂土建完工,累计开挖土石方110万立方米,回填45万立方米,耗资近亿元。

    其实,对奉节新城贪大求洋的的修编方案,肖秧省长1995年4月15日视察后已有明确指令:奉节的县城拉得太长,10亿元移民迁建费肯定不够,要集中搞宝塔坪。新城的选址也有问题,容易塌方。这两个问题要认真研究。新城要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建,不要动辄就是好多平方公里。新城的骨架和道路、水、电等设施要着眼长远,科学合理。

    1995年9月12日,崔政权一行12人来到奉节,对新县城进行了再次详细勘查后得出结论:无论从地质还是地形方面考虑,宝塔坪不宜作为新县城中心!

    1992年崔政权曾对宝塔坪(草案)方案提出异议。即使硬要建,他也拦不住,但希望奉节县政府充分考察他提出的“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依山就势,避免大挖大填”等6条意见。

    令人遗憾的是,崔政权的意见被束之高阁。新城建设过程中的大挖大填,导致新辟公路塌方不断,其大规模的“三通一平”才被迫停止。

    科学是无情的。无论奉节人多么不情愿舍弃宝塔坪,在严重的地质问题面前,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重新选择——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由长江委作出的城镇迁建规划,在朱衣重新建设奉节新县城。

    已耗费的近亿元投资,自然又该划入“学费”之列。

    大江截流在即,奉节人,你们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啊!一旦形成“水赶人”的可悲局面,这“学费”谁能交得起呀?!

  

凤凰岭,真能栖“凤凰”么?

 

   城址之惑一一《石壁立西江》(16)
                                                                          秭归老城
 

    1992年12月26日,在隆隆的炮声中,秭归县新县城在江南凤凰岭剪刀峪剪彩奠基,县城命名为凤凰镇,寓意:“凤凰展翅,经济腾飞”。

   新县城规划区占地42.5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4万人。按功能划分,凤凰镇有中心区、工业区、文教卫生区、风景旅游区和茅坪集镇5个小区,基础设施近期建设总投资近6亿元。

    要想规模大,气势雄,则必须挖岭填峪,方能成为“人造平原”。该县新城建设管委会斥资6000万元,于丘陵地带大挖大填,硬是造出了50万平方米的回填地基。这一“创举”,相当于老县城的淹没面积,其惊人之处在于:最大回填厚度近40米,且无任何补强措施。

   今天,当记者前来采访凤凰镇时,人造平原上的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幢幢新搂矗立,条条道路逼直,壮则壮矣,然长江委专家的话响在耳畔,脚踏在新城的土地上,心里颇不是滋味。

    长江委有关专家认定: 剪刀峪回填土的密实度和一些参数达不到技术要求,须研究补强方案并且实施后,才能搞建设,否则这座新城建设尚未完工就会出问题,甚至成为一片废墟。

    怎么办呢?

    “危言耸听”的规劝乃至警告,阻止不了新城建设者的步履,秭归的“父母官”高枕无忧,根本不相信长江委的专家,根本容不得他们辛辛苦苦开创的业绩有人“抵毁”。

    结果如何,看来只好由时间来检验了。

    但,离此不远的宋家湾——宜昌县乐天溪新镇被迫改迁至烟竹园却已是事实:大挖大填后堆积如山的回填风化砂在宋家湾形成了一座人造滑坡体和泥石流源。

   还有一个事实: 湖北兴山县新城选址也曾一度争论不休,多数人希望依山取势、就地后靠。但一场暴雨后形成的后山滑坡毁灭了人们的希望,县政府根据长江委提出的方案,确定将县城后移40里,

迁至地质条件好,地形开阔的古夫“安营扎寨”。

    城址之惑一一《石壁立西江》(16)
                                                                          兴山老城

 

    城址之惑,困扰库区久矣。古老的川江沿岸,每座县城的历史都很悠久。而从古至今,受地域限制,每座县城的面貌变化皆很缓慢,缘由即是可用于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土地资源匮乏。象巴东县城临江的“吊脚楼”街面结构,便是最典型的例证。

    据专家介绍,三峡库区地质构造复杂,除了火山活动和冰川活动之外,它几乎包容了所有的地质问题。而库区各县在新县城选址时,总是倾向于依托长江之便和沿江环境,实施就地后靠。而事实上,这往往是一厢情愿。

    上述已采访的几个县,因地质原因而暴露的新城选址问题,记者真城地希望能引起其它县“父母官”们的高度重视。记者尚未来得及走访的地方,其城镇建设选址未必就不存在地质问题或“交学费”的事件。因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新城迁建的成败关系到移民生命财产和库区的长治久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