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面前的选择一一《大河之舞》(6)

(2015-05-09 11:01:46)
标签:

情感

总厂

我们

废墟

都江堰

分类: 映电传奇

 灾难面前的选择一一《大河之舞》(6)

 ●朱长林:加快映电三站的恢复重建

 

水力发电,在外行人眼里,是很神奇的事儿。

水流冲击,势能推动水轮机旋转,变成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旋转,转换成我们熟知的电能。

电能生产靠水电站,电能输出则依赖电网。火力发电,其供输关系亦如是。

电力负荷输入戓输出,必须有出入通道。我们通常见到的一座座输电塔和一串串高压线,那只是电力走廊,其输出端和落地输入端,则被业内称作开关站戓变电站。

映秀镇东侧半山腰的的二台山,就有一座220千伏开关站。它是阿坝州南部电网唯一的输送通道, 若因事故中断戓瘫痪,意味着位于岷江流域的映秀、耿达、渔子溪等5个骨干水电站,以及其他十几座小水电站逾百万千瓦的电力白白流失,无法外送。

2008512,大地积聚的力量从映秀这个美丽的小镇地下爆发,即使比普通建筑坚固许多的220千伏二台山开关站,也没有逃过这场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大灾难。进站道路塌陷,电气设备、站区围墙和挡墙等全部损毁,水电送出通道全部中断。

灾区重建,电力是保障。为此,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决定:原地重建220千伏二台山变电站。

电力输送通道损毁,可以重建。那么,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提供电力的水电企业---映秀湾水电总厂呢?

映秀湾、渔子溪和耿达三座电站被严重震毁,映秀办公区和生活区、生产现场房屋全部沦为废墟,伤亡惨重,企业将何去何从?

尚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的映电人,面临重大抉择:要么,在被动或无望的等待里沉沦;要么,在一片废墟中坚强的崛起!

一时间,传言四起。员工们对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企业前途充满担忧,对个人出路也忧心忡忡 ……

事实上,巨灾面前,沒有谁比四川省电力公司和映电总厂领导班子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果敢。

68,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亲临映电总厂,高度肯定映电抗震救灾工作并指示:妥善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和过渡房安置工作;加快映电三站的恢复重建。

69,映电总厂制定完成了三个电站恢复重建的方案初稿。

612,四川省电力公司成立阿坝电网恢复重建工作组和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恢复生产工作组,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何源森担任工作组组长。

613,省公司生技部组织召开映电总厂恢复生产工作会,选定首场战役的主战场为映秀湾电站,并提出明确目标:“20093月份,映电第一台机组恢复发电”。

620,映电总厂在都江堰一个简陋的会议室召开恢复生产动员大会,厂长胡瑞林的要求与会者铭记,他真诚的希冀令与会者动容。

 

●吴耕:续写西部水电的壮丽诗篇

 

2008630,映电总厂40多名老党员和18新党员聚在都江堰简陋的会议室,沉痛向“5.12地震中遇难的党员和职工默哀,然后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的举起右手……

党委书记吴耕,以在职工心田“耕种”的独特方式,坦露心声——

 

           灾难面前的选择一一《大河之舞》(6)

             

     汇聚动力 超越无限 续写西部水电的壮丽诗篇

     吴 耕

 

50天前的1428分,突然降临的特大地震让我们每一个人体会了生死历炼。12秒的时间,143位亲人、朋友、同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此,我们向“5.12”地震中的遇难同志致哀,向经历了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致敬!

  山崩地裂,摧毁了我们的家园;抢险自救,展现了映电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总厂各级组织、全体职工立即行动起来:7分钟后,震中映秀自救队在乱石飞沙中成立,开展幸存者的营救;9分钟后,都江堰应急队成立,取得了与省公司的联系;1小时后,总厂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都江堰成立,启动了应急预案;2小时后,总厂第一支抢险队从都江堰出发,直扑映秀。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空前的自然灾难面前,总厂领导班子毅然选择了勇担责任,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科学指挥。在省公司的坚强领导和部队、政府的大力援助下,在震中映秀全力抢险施救,在映秀与都江堰之间以架设起营救生命的通道,在都江堰灾区倾力确保人员稳定和物质供给。

  在空前的自然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选择了冲锋在前。无论是在灾难发生的瞬间,还是在狭窄漆黑随时可能垮塌的救人缝隙中;无论是在飞石不断、需手足并用的供给运输线上,还是在两千多名群众日常生活安置中;无论是在险象环生防汛排险的征途上,还是在行程近万公里的安抚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都以实际行动在灾区的天空飘扬起猩红的猎猎党旗,在抗震救灾的历程中谱写出映电共产党人不屈的历史篇章。

  在空前的自然灾难面前,映电人舍生忘死,选择坚强。9天,共计千余人次,行走生死一线,往返映秀增援。9天,我们与坚强同行,永不言弃。520日零时20分,震后179小时,马元江成功救出,35名获救者再次融入映电大家庭。

  在空前的自然灾难面前,映电人勇担社会责任。在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营救中,无条件地将重型工具——吊车供政府、部队抢险救灾使用,组织救援队参与兄弟单位和映秀小学的救援。在最困难的时刻,无条件地负担起两千余群众的生活安置。为了下游群众的安全,义无反顾再赴震中,提闸泄洪。

直面地震灾害,直面余震风险,直面死神威胁,总厂职工在大灾面前有勇有谋、不分你我,团结协作,以大无畏的气概,铸就了爱的钢铁长城,诠释了生命至上、永不放弃的 “映电精神”,树立了国网公司始终如一、责任央企的形象。

  大灾无情,大爱无疆。最困难的时刻,一笔笔赈灾捐款、一件件救灾物资、一句句真切鼓励倾注了上级组织、兄弟单位、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凝铸成映电战胜灾难的坚定信念。

  50天,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职工队伍基本稳定,职工生活安置稳步进行,遇难职工家属的安抚工作有序开展。620日,总厂召开了恢复生产动员大会,成立了相应的恢复生产工作机构,制定了详细的恢复生产规划,明确了恢复生产基本目标——明确3月第一台机组恢复发电。要记住:恢复生产是我们所有映电人共同的心愿,恢复生产是我们映电再创辉煌的希望,重建美好家园,我们重任在肩。灾难已经发生,我们要背负起历史的选择,擦干血泪,众志成诚,重建家园,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忘我工作,发扬抢险自救精神,以实际行动再现映电美好明天!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中又有18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平时工作中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抢险自救、面临生死决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有三名同志因突出表现而火线入党,他们是:蒲敏、郝侠、张弟才,希望他们能够牢记这个神圣的日子,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今天我们还将重温入党誓言,用誓言凝聚我们所有人的力量,用誓言坚定我们恢复生产的信心,用行动印证我们党旗下的誓言。

  四十年前面对荒芜,我们选择了扎根深山,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四十年后面对废墟,我们将挺起不屈的脊梁,汇聚动力、超越无限,续写西部水电的壮丽诗篇!

映电之魂长存,映电之精神永驻!

 

 

●胡瑞林:手挽手走过苦难

    

2008630,映电总厂40多名老党员和18新党员聚在都江堰简陋的会议室,沉痛向“5.12地震中遇难的党员和职工默哀,然后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的举起右手……

    厂长胡瑞林,以冲锋陷阵的急切情怀,直抒胸臆------

 

          灾难面前的选择一一《大河之舞》(6)
 

       手挽手走过苦难 废墟上重建家园

 

         胡瑞林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党的生日,既是要缅怀先辈的光辉业绩,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要时刻牢记我们当前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12”特大地震,使我们映电人三十多年来,几代人创下基业遭受到空前的损失。我们美丽的工厂和家园瞬间支离破碎!我们赖以生存的设备设施遭受了重大损失!我们的亲密战友和同事长眠于他们热爱的土地!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幕幕令人悲痛的场面,令人扼腕!山河同泣!在这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总厂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他们用坚强的身躯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救灾一线,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受灾职工身边,他们第一时间组织救援,他们与受灾职工生死与共,他们与死亡争分夺秒,他们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用血肉之躯扛住了死亡和地震的打击,置生死于不顾,挽狂澜于即倒,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战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同志们,目前,总厂灾后的生产恢复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必须满怀信心投入到生产自救工作中去。在恢复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灾后重建、加快发展的基本手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此,希望总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在党意识。全体党员都要切实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把党员的各种规范化要求化为党员的自觉行为。二是树立先锋意识。党员干部要勇于自我革命,拿出果敢气魄,用改革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创新的办法完善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三是树立奉献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发扬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抗震救灾的顽强斗志,在重建家园过程中不断建立新的功业。四是树立本色意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自觉用抗震救灾精神净化灵魂,鼓舞斗志。五是树立大局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发挥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出主意、想办法,尽快投入正常工作状态。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谋划,把生产恢复、重建家园的工作逐项落到实处。要确保经过灾难洗礼,总厂党员干部办事情、想问题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要有明显提高。总厂党员队伍形象要大为改观,总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不要感叹自然的力量,爱让世界有希望。”劫难,让我们感悟生命的宝贵,让我们经受了洗礼,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我们坚信: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手挽手走过苦难,一定会在废墟之上,重建美丽的家园!

 

 

    张仁福:映秀湾,我们一定会回来

 

地震大灾难发生,映电人在厂毁人亡的悲惨时刻,舍生忘死、英勇自救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守着电视机的人们。

看电视者,无非是观众听众也。他们对于那些地震亲历者和参与救人同胞之心灵创伤和心路历程,了解和理喻多少?

翻看2008年度《眏电通讯》报合订本时,被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粘住了眼球。它的作者,竟然是年过半百的生产副厂长张仁福。

言为心声,请看看这篇沾血的文字吧——

 

          灾难面前的选择一一《大河之舞》(6)
       

 

   映秀湾,我们一定会回来

 

救灾结束了,拖着沉重的脚步,饱含着满眼睛的泪水,恋恋不舍地回头再望一眼灾后的映秀湾。

依然奔流不息的岷江,不见了往日的辉煌,到处是废墟,充满了令人心碎的苍凉!

这里是举世震惊的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映秀镇。这里曾经有四川省电力公司所辖的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这里是我女儿出生的地方,这里也是我工作生活了26年的第二故乡啊1

518,一个特别的日子,在救出了厂里的幸存者之后,挥了挥沉重的手,噙着泪,我们与映秀湾告别!

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这一刻:20085121228分,那8级大地震发生的精确时分。倾刻之间,厂房没了,房屋没了,秀美的群山崩塌了,大量的人员被废墟埋了。此时,我正在都江堰上班,在快速安顿好员工之后,我们一行六人踏上了前往映秀湾的救灾征途。

42公里的路程,平时一小时就到达。可是地震后90%以上的公路毁损,大量的路段和汽车被埋。三、四千米高的山峰从峰顶垮塌下来,露出狰狞的面孔。我们没有选择,只能徒步翻山越岭。经过两夜一天的艰难行程,终于在14日早晨到达映秀湾。

此时的映秀湾已经夷为平地,废墟下的幸存者一刻不停地在被救援。余震不断,每一分、每一秒时间的流失都在减少他们存活的希望。抢险救人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救出了一个又一个,我们都是赤手空拳,只能从废墟中刨出一点可怜的工具。但是,参与救援的勇士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一定要一个不剩地救出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每个人都有“许三多”的执着。因为我们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我们身后有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直接指挥和支持。

面对不停的余震、大雨、寒冷、饥饿、疲劳,与死尸为伴,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此时,很多员工的亲人看似近在咫尺,却生死两茫茫。可他们擦干泪水,掩藏悲伤,拿起工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抢险营救中。

险恶的环境,危机重重。很多地方,因为幸存者被夹在狭窄的楼板中,只有个子最瘦小的职工才能免强爬过78米长的缝隙,用榔头一点一点的敲穿楼板,把下面的幸存者救出来,向死神说再见!

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

我们在救人,我们也被废墟里的幸存者感动。他们坚定的信念,求生的欲望,活下去的勇气,以及他们亲人的鼓励和支持;还有那期盼、无助的目光,像利剑一样刺着我的心。言语已无法表达所有施救人员的心情,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救人!救人!救人!我们一定要救出他们,我们一定能救出他们!

时间定格在520日的零时50分:最后一名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发电部副主任马元江,在178小时零22分钟之后被成功救出!我们实践了诺言,所有被埋的幸存者都被救出来送上了救援飞机,他们都活下来了。

看到曾经爬进去救人的很多地方,在经历多次余震后已经完全塌陷,使人又有点不寒而栗。

苍天保佑,我们全体施救人员也都活着回来了,我们胜利了!

别了,映秀湾。此刻,看着空中救援的飞机,正在抢修的公路上源源不断满载着的机械和物资的汽车,成千上万的的解放军战士正在奔赴灾区。我坚信,我还会回来的,还要参加电厂的重建,还有家园的重建。我们的映秀湾啊,您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虽然地震损失巨大,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经历过如此灾难,我们会更团结。我们完全相信,我们将以更快的速度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和谐、幸福、安康的国家。祝福您啊,我们的映秀湾,要创造明天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谢谢参与救援的人们,以及许许多多的自愿者!

谢谢参与救援的消防、武警官兵!

谢谢我的妻子和家人!

谢谢所有遇难者家属的坚强、理解和支持!

愿我们遇难的同胞安息,请您们在天堂保佑我们重建家园……

  

●代天强:八天两次穿越生死线

 

地震发生后,映电和上级领导在第一时间果断决策、勇敢行动。身处震中的干部和员工,临危不惧、舍命救人。尚在震中外围的都江堰呢,映电普通员工在惊天灾难面前,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为求存真,我特意整理了员工代天强震后8天内两赴映秀的回忆文章——

 

  生死穿越

地震过去3个多月了,震后经历在脑子里竟却越来越清晰。

514521日,八天里我两次徒步穿越震中映秀。现将这些记录下来,留作永久的纪念。

 

我和妻子都在映秀电厂工作,地震发生时她正在映秀上班。514日,我在都江堰得不到妻子的消息,急了。准备了水和食物,我和5位亲人也在映秀的同事近午向映秀出发。道路中断,我们的双脚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一路上人流不断,都是去寻找亲人。有的目的地是卧龙,有些是汶川,甚至茂县。都行色匆匆,遇到从灾区走出来的人,不约而同地围过去打听,有人面露喜色,更多的人则继续赶路。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群子弟兵!
   
到都汶路董家湾隧洞高架桥时,我和5位同事分手,遇到从映秀下来的同事告知家人的消息,回去报信。一个人行走,我便加快了脚步。心说:老婆,你现在还好吗?坚持住啊,我来了!
   
挺过前20公里的疲劳期后,越走越快,我感觉自己在飘。大约7个小时后,我站在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映秀街头。天哪,眼前的映秀残垣断壁,满目疮夷,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

先期到达的部队正在漩口中学抢救学生,大堤上刚刚到达的部队正在集结。我快步向厂部跑去,此时的办公大楼已成一堆废墟,活着的同事都在那儿。放下背包刚想休息会,听见有人在喊:来个个子小点的!我立刻又站了起来。

哦,忘了交代一下:我是个身体较瘦小的人。我老婆工作的地方离映秀还有11公里,往卧龙方向,现天色已晚,我打算养足精神明天早点出发。

眼前的情况不容我迟疑。办公楼废墟里,发现两位同事。我的任务是顺着预制板的空隙爬进去,扩大他们头顶的洞口,好让他们出来。工具:一把榔头。当我爬行5米左右,来到作业面时发现,距我半米位置,趴着一具尸体,我和他头对着头!稳了稳心神,开始工作。过一会我发现,这一切是徒劳的,40多公分高的空间里,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挥动一把榔头击穿20公分厚的楼板!停下手中的活,我告诉他俩:部队来了,专业的搜救人员也到了,你俩一定能出来……
   
大约30分钟后,我被人替换出来。天已暗了,喝了小半碗稀饭,找个车厢躺下休息。迷迷糊糊中,不知是太冷,还是余震原因,我醒了。恍惚中,我听到一个女声在唱歌,唱的是:小草。后来得知那是被埋同事的家属在废墟旁用歌声和他们交流,为他们鼓劲。在那样的夜晚,听到那样的歌声,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老婆,你还好吗?无论你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你!

515,天刚蒙蒙亮我便醒了,没吃早饭,也没早饭可吃。虽然我背包里有吃的,但我舍不得。昨晚从同事那得知,卧龙耿达方向山体垮塌极为严重,道路艰险,我想说不定得走好几天,而且万一老婆受了伤行动不便,我一个人肯定把她弄不出来,那我背包里的就是我俩好几天的口粮了。

出发时有两位同事加入,他们的妻子也困在了里面。7点半上路,站在映秀到卧龙公路的路口我才知道地震的威力有多大:根本找不到公路踪迹,两侧山体大面积崩塌,全是裸露的大块岩石。说实话,这一刻我有点动摇了,我能走过去吗?
    
正观察着,一行10多人从跟前走过。看装束是老百姓,我们立马跟在后面。心想:他们能过,我们也一定行。走半小时,我掉队了,右小腿抽筋了,不想拖累大家,让他们先走。咬牙坚持,尽量不落下太远。边走边捶打右腿,告诉自己,挺住!老婆还等你去救呢,千万不要放弃!不知不觉间,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汗

水也湿透了衣背。

    10点左右,遇上了从里面逃出来的人流,打听到有一队电厂的人撤出来了。我精神一振,分了点食物和水给一位女同志,又满怀信心的上路了。半小时后终于看见三个穿着电厂制服的人,他们说你老婆还在后面,腿受了点伤,掉队了。来不及多问,我加快脚步穿过一遍灌木丛,看见半山腰有个红色救生衣的影子,我大喊着老婆的名字,是你吗?上面挥动着手臂还有那熟悉的声音。我跌跌撞撞的爬了上去,是她,我大难不死的老婆。马上察伤,不很严重,赶紧取出饮料给她。她呢,呆呆的看着我,不停地说:你怎么来了?          
  
休息了一会,我整理背包,除了水其余的都扔了,我们向映秀撤退。老婆也许太累加上脚伤,还有地震后的恐惧,走的很慢且情绪低落。我一边走一边给她唱歌打气,给她讲笑话。她说把刚买一个月的戴尔电脑丢了,实在背不动了。早就该扔了,我说,那破电脑刚买我就后悔了,以后给你买个更好的。走一会,我就停下来补充水份。我让她先喝,然后我抿一小口,或假装做个喝的样子。还剩3瓶水,回去的路还长,必须节约啊。崎岖的山路上就只有我俩蹒跚而行,遇到余震我们躲在较大的岩石后面,听着两侧山石哗哗滚落。

就这样走走停停,下午5点过终于到了映秀。厂里留了约20人配合部队搜救,其余的已全部撤离,我俩向留守领导汇报上面闸首人员及设施的损毁情况后,马上朝渡口赶去。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走到临时码头,乘冲锋舟返回都江堰,连夜到青白江与家人会合。

我的第一次穿越胜利结束。或许是老天厚爱,和我同行的两位同事都找到了各自的家人。

517,接到命令赶到凤凰山机场乘直升机上耿站。没有丝毫犹豫地和家人打声招呼,我跑到街上就拦了辆出租车。和厂里的人员会合后,才知原委:耿站还有12名员工生死不明,我们6人的任务是到现场摸清情况,有无人员生存迹象,如有,给他们提供食品,水及药品,为总厂下一步行动提供参考。选中我的原因:一是我上山把我老婆带出来了,她上班的地方和耿站只有几百米,我路况较熟悉。二是我当过消防兵,这次进去有可能直升机无法降落,要通过软梯下到地面,我的攀爬功夫可以派上用场。

我们从下午2点一直等到晚上7点,天气原因,无法起飞。

和大家返回都江堰,晚上10点厂领导召集开会讨论明天行动的细节。会上得知,因部队另有任务,我们只能派3个人去,就这3个名额还是省公司动用各种关系才搞到的。我,刘,吴3人去。会上详细讨论了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步骤和需要的器材,破拆工具,生理盐水,卫星电话……全带上。                
  
会议结束已很晚了,我却没有睡意,脑海里重复着厂长的话:其实我不希望

你们三人去,去了,又是三条人命啊。我也不知为什么从未想过不去,会上说了,这次行动全属自愿,没有命令或许是那十二条生命令我别无选择,或许是家属那悲伤,期盼的目光…… 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撒谎了,我说去给部队带路,很安全,不用担心。私下里我写了封信交给同事,嘱咐一定要在确定我不能回来时再交给家人。天快亮时,发了条短信给朋友,只有四个字:活着真好!

清晨的寒风中,我觉有一丝悲壮的气息。

 518,伴随着直升机隆隆的轰鸣声,我们的征途开始了。飞机上除了机组人员和几名解放军外,还有两位记者,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

经过40多分钟的飞行,我们站在了耿达乡街道上。一切计划都打乱了。耿达电站位于映秀——耿达乡中间,两个乡镇相距约23公里,刚才飞临电站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根本无法降落,出于安全,也不同意我们通过绳索下去,我们只好在这降落了。这意味着我们要想完成任务,必须徒步行克23公里。

三人商量一下,还是决定去。既然来了,不可能就这样半途而废。不过许多救生器材必须舍弃,带着它们翻山越岭不现实,每人背负约20斤的背包,里面装了几天的食品和生理盐水,高钙粉等一些药品,还有绳索,雨衣手电等。出发前,用海事卫星电话和厂里联系,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幸好我下飞机时,留了单位电话给那两个记者,让他们回去后转告厂里我们的下落,不知他们能否记得? 

后来得知:厂里下午接到了他们的电话。在此,谢谢两位还不知道姓名的记者同志。

当天行进约6公里后,便在山上宿营休息。519日,到了被当地人称作大鹰沟的地方,此处塌方极为严重。安全第一,我们转而向山顶前进,打算绕过去。虽知这一绕便迷了方向,又在山上露宿一夜。

520,在喝完最后一滴水后,我们放手一搏,只有一个方向:山脚!滚也要滚下去,不然,就只有渴死了。历经千辛万苦,中午时分终于到达耿达电站。电站大门被山石掩埋的看不见踪影,只能从尾水洞进入,游了不到十米,因水流刺骨且体力不支只得作罢。站在洞口,我们吹着哨子,大声呼喊,里面没有一丝声响……

吴的亲人在里面,他朝着洞口跪拜后,我们遗憾的向映秀撤退。

 521,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映秀,我们辗转回到都江堰,连夜被送到成都医院隔离观察。

后来得知,我们耿站的12位同事全部遇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