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藏古三峡——民俗篇(1)

(2010-06-22 12:39:33)
标签:

土家族

跳丧

十姊妹

三峡

文化

分类: 山水镜像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0/03/10/6/2010031015365572342.jpg
        
                       哭嫁
 
   千古峡江,人与峡共生共存。
   在漫长的岁月里,三峡人——尤其是土家族人,在这爿土地上修养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个善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样式繁多,跳丧、哭嫁最具民族风韵,从古至今得以传承,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大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
    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娘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0/03/13/6/2010031314273362017.jpg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