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7章   左牵黄,右擎苍

(2008-03-30 12:48:45)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三峡工程

文化

分类: 三峡工程

 

从工程建设投入期转入工程运营收获期,以独立发电企业身份向市场提供电能产品和服务,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是:2003年8月29日16时39分。

伴随着三峡左岸6号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入电网,三峡工程顺利实现了当年首批4台机组发电的目标。

从这一时刻起,中国三峡总公司管理重心已从工程建设为主,转向工程建设管理与工程运行管理并重阶段。

 

 

                     迎难受命:葛电精英聚三峡

     2000年2月18日,为适应三峡工程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管理需要,中国三峡总公司决定成立三峡水力发电厂筹建处。抽调葛洲坝电厂厂长姚海清出任筹建处主任。

   姚海清说,从公司战略发展全局出发,中国三峡总公司提出了3条筹建原则:一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符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向;二是不办社会职能;三是管理上达到国内一流标准,并逐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这些原则确定了三峡电厂筹建基调和追求目标。

那么,何谓一流呢?

一流的标准应该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服务。

国内一流尚有章可循,三峡电厂诞生前,国内己评定不少一流电厂了。而国际一流,则没有任何管理模式借鉴,也无法用一个标准衡量。姚海清认为:设备的安全指标,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机组强迫停运率,设备管理自动化水平,发电量、设备效率、厂用电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等,这些指标都可以与相似的电厂比较,都是考核一个电厂是否成为一流电厂的硬指标。

未来三峡电厂的定员标准是按国际先进水平准确定的,人均装机5万千瓦,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确定的控制定员为370人。  

三峡电厂大部分人员都来自葛洲坝电厂。

从一个老厂选拨“新人”组建新厂,“新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

首先,他们要过外语关,这是前提条件。葛洲坝机电设备全是“自力更生”的产物,三峡电厂全是洋设备,其铭牌标识图纸资料全是洋文;其次是技术关,三峡电厂机组是当今最先进科技产品,要想得心应手驾驭它,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再一条就是年龄关,四十岁以上非业务骨干,想去三峡电厂梦都别做。

从葛洲坝到三峡,距离虽只有38公里,可这些“新人”要想实现成功跨越这38公里,得付出巨大代价!

因为三峡电厂筹建处要人,不是组织调动,而是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根据需要分阶段进行一而再、再而三多次竞聘。

   为适应未来要求,人员招聘到位即分批展开培训。培训并非短期行为,而是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全厂制定了3年培训计划,并逐年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部门制定月计划,周计划,采取设备制造厂家培训、现场培训、生产管理考察、技术交流、专家讲座、电厂实习、互教互学等多种培训方式。每一项培训计划完成后,要进行考核认证,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年终绩效考核的内容,并要求在设备交接前每个员工必须完成岗位上岗资格认证。

自筹建以来,共有4000余人次参与了三峡电厂管辖设备标书文件编制,招标评标及合同执行工作,协助质量控制并从使用的角度提出完善设计建议100多项。为了在建设过程中就熟悉和掌握设备性能和质量,他们不断派出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和监理工作。为了提前掌握关键技术,他们还参与了电站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联合开发,全过程参与了左岸电站机组运行调试和试运行工作。

    据粗略统计,从筹建至正式接管机组前,三峡电厂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编写机组及设备运行145部规程;采购收集专业技术图书256类,共计4000余册; 组织翻译17种1000余万字的技术资料; 组织翻译监控系统、励磁、保护等设备运行与维护手册18种约400万字; 组织制定了《三峡电厂紧急过程控制标准》和机组安全运行的18个预案,同时在生产组织体系、物资、安全管理、消防管理、防汛准备工作、安全保卫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准备。

 2002年11月6日,三峡水力发电厂正式成立,年富力强的张诚成为首任厂长。

2002年12月成立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将三峡电厂划归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其管理范围是三峡各电站的发电生产、三峡工程水工建筑物(除通航设施外)、闸坝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并承担管辖设备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峡电厂的管理目标是:在2006年左岸电站建成后一年内、2009年右岸电站建成后一年内两个电站分别达到国内一流水电厂标准,全部建成后两年内达到国际一流的水电厂标准。

 

 

     

                      洋为我用,心中点亮一盏灯

 

     众所周知,三峡左岸电站的主要机电设备均采用国际招标采购,代表了当今发电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也就是说,三峡左岸电站主设备姓“洋”。

     三峡左岸电站立足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常规控制,整个系统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原则进行设计。采用全分布式体系结构,即功能分布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三峡左右岸电站厂房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加上规划中的右岸地下电站6台机组,三峡电厂未来装机规模将达到2240万千瓦。在一个电源点上拥有如此大规模的装机容量,世界上绝无仅有。

    如何管理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无疑是一个新的难题。

  三峡电厂作为三峡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单位,要承担控制发电生产成本和负责管辖设备的安全生产。其职责范围包括负责三峡工程各电站的发电生产;除通航设施外的三峡枢纽水工建筑物、泄水闸门、机电设备、金属结构的运行及维修(大修除外)管理。由此确定的管理规模将包括: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座500千伏GIS开关站,包括22个导流底孔、23个泄洪深孔和22个泄洪表孔的泄洪设施,以及2个排漂孔,3个排沙孔;三峡工程除通航设施以外的水工建筑物和坝顶门机等相关生产辅助设备和设施。

    三峡机组单机额定容量为7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也是世界上运行工况最复杂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三峡水库水头变化,长江的泥沙问题,漂浮物问题,都是世界上其它类似机组不曾遇到的。而且,三峡机组技术先进,规模宏大。与一般水电厂相比,三峡电厂设备、设施分布面广,层次多,数量大,控制系统复杂。例如,同样台数的机组,三峡电站配备的辅助设备要比常规电厂多出数倍,仅左岸电站厂用电400伏配电盘柜就有近300多面。而且在机组投产初期,由于移交区域不连贯,每一台发电机组单元的设备都分布到主、副厂房7个高程,跳跃式的交接带来了生产区域空间上分段分层,加上其他机组的安装正在施工,难以进行封闭管理,影响运行维修的工作效率,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也难以全面地发挥。

洋为我用,三峡电厂员工心中点亮一盏灯。

这盏灯亮在心灵深处,亮光闪耀处是洋文洋表洋设备,而亮点就是世界一流标准!

    学懂洋文是基础,熟悉设备并掌握设备性能,使之为我服务听我指挥,三峡电厂筹建人员所经受的磨难,非过来人莫能体验。

     三峡电厂自2003年7月9日开始接机,初期机组运行可靠性差,经常发生停机事故。其原因主要是机组辅助设备的控制设计及自动化元件的可靠性差,外方的设计思想是机组有故障就停机等。

针对投产初期机电设备出现的系列问题,三峡电厂对机组制定了12大类57项反事故措施(现已实施389项)。并对绝大部分遗留尾工进行了处理,对控制逻辑、设备定值、标识、二次回路、辅助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改进与完善,同时,三峡电厂抓住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冬修时机,利用长江枯水期有计划地对所接管的机电设备进行了一次C修。

发现并处理了一些重大的设备缺陷:

通过对纯水系统、调速器系统、VGS机组轴承冷外循环油泵、高压油泵控制回路系统、ALSTOM水导外循环油泵控制、机组保护与保护双重化、主变冷却器及保护功能、机组辅助设备电源监视继电器等系列设备技术改进。

完善厂用电设备保护定值,合理制定机组和厂用电运行方式;将厂用电操作方式由"先停后送"改为"先送后停"方式,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加强了系统调试和操作的规范管理与联系制度。

同时,根据首批机组运行经验,以及首批机组启动验收专家组的建议,三峡电厂在已有的关于"机组拉断螺杆破断、运行中机组振动增大、发电机转子接地、发电机定子绝缘降低或击穿、电刷冒火" 等18个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发电机气隙监测系统事故预案》、《500kV主变压器、电抗器油气在线监测事故预案》,《处理机组压油泵破裂故障的应急程序》、《机组切机后调度方案》、《厂用电全停预案》、《电站消防预案》、《水淹厂房事故预案》以及《电站安全保安预案》等,真正做到了事故防患于未然。迅速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为全面实现2004年装机、发电、投产计划,进一步提高机组安装质量,保证机组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三峡总公司对参建各方单位提出了“达标投产、首稳百日”的新考核目标。

“首稳百日”不仅是对机组设备性能的检验,也是对施工单位机组安装质量的全方位检验。

三峡电厂拟定的机组"首稳百日"方案,是针对机组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技术改进方案,确保机组稳定运行。机组移交投产后,安装单位专门成立了"首稳百日"保证组织机构,抽调一批安装、调试、运行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工作组,参与"首稳百日"运行管理,时刻关注机组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在三峡电厂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协商解决。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百天,机组首稳百日"活动,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攻关,认真分析,科学制定方案,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层层落实各反事故措施,增加了厂用电供电电源、优化了供电方式,提高了供水、供电可靠性,基本解决了调速器压油泵爆裂问题,解决了VGS机组的推力轴承温度过高问题,调整了机组不合理的停机条件,清理了电气二次回路和定值。更换了一些关键的液位计、温度、流量传感器等自动化元件;对发电机定子纯水系统采取了软启动方式,其效果目前正在进一步考证之中。

正是由于三峡电厂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认真执行"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设立安全专项奖和"厂长特别奖"加大对安全工作的考核奖惩和关注重视程度。

2004年1~5月份,8台机组共计运行31台月,发生强迫停机3台次,平均为0.1次/台月,比2003年26次的强迫停机得以大幅降低;安全指标提升近8倍,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大于95%,居全国300MW及以上发电机组的先进水平

取得这样的成效,是缘于三峡电厂制定的八字方略:“建管结合、无缝交接”。

    所谓“建管结合,无缝交接”,是指在整个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接管方(新建电厂--最终用户)与建设方形成紧密工作伙伴关系,接管方参与工程设计、招标与合同执行、设备监造、安装监理、现场调试、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同时将各项生产准备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直至工程完全交付使用。

     三峡电厂的具体作法是:

1、参与三峡电厂管辖设备标书文件编制、招评标、合同谈判、设计联络会,在设计阶段核查项目的性能、条件、使用环境、技术等与未来使用条件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查找设计漏洞,分析设计缺陷,并提出完善化意见。

2、参加设备出厂验收、开箱验收和部分设备驻厂监造工作,加强制造阶段的质量控制与把关。参加设备验收或驻厂监造的电厂人员,以最终用户身份更有利于控制设备质量,尽量使设备在出厂前消除缺陷。

3、参加机电安装、厂坝金结等项目管理和监理工作,以及现场的安装调试工作,既参与质量控制,又掌握了一手的调试资料和设备维修安装技术。

4、提前接管电厂桥机、导流底孔等施工设备,锻炼队伍、熟悉设备、支援建设。

5、参加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联合开发,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承担监控系统的现场调试任务。由于电厂技术人员掌握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可以直接承担调试、故障处理任务,从而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保证了工程进度,同时还为后续技术管理提供了保障。

6、参与设备启动调试,以副指挥长单位的角色参与启动试运行指挥部工作。不仅能协助安装施工单位完成调试任务,而且能掌握设备状况,督促、协助处理尾工,保证设备投产达标。

7、研究接管设备事故隐患,制定、实施反事故技术措施,并为正在安装、招标设计的设备提供技术反馈。

在"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管理模式下,大大减少了因设计不合理、设备质量、安装质量等带来机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因素,同时有力地促进机组提前投产发电。

 

 

               

                        左牵黄,右擎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峡电厂实现国际一流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作为三峡电厂的首任厂长的张诚,198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曾在葛洲坝电厂诸多不同岗位摔打11年,对电厂管理有全面认识。三峡工程开工后,他又投身于三峡工程的设备管理和国际招标管理工作。葛洲坝电厂的工作经历,宏伟工程对他的磨练,使他增添了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做好工作的信心。

  三峡电厂筹建之初,张诚带领首批出国培训人员前往加拿大和委内瑞拉学习国外先进的电站管理经验,回国后写了近10万字的学习考察报告。他说,国外的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坚定了创国际一流的信心,也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从国外归来张诚认为,洋人的4种观念可资借鉴:其一是市场观念,他认识到作为现代化电厂,必须讲成本效益,有竞争意识;其二是服务观念,电厂应该有为公众服务、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其三,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作用;其四是授权管理,一级有一级的权限,责任明确。

葛洲坝电厂生产运行检修管理人员最多时达2000多人,而三峡电厂满员时也只有370人,装机容量乃葛洲坝电厂的6.7倍。按照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三峡电厂,张诚的期盼与追术是:强化培训,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员从数量到素质的转变。

第二任厂长马振波曾任葛洲坝电厂大江分厂厂长、葛洲坝电厂厂长。他接管三峡电厂时,尽管左岸机组已然投产,但他同样感到使命光荣,困难很多,责任重大。

这是因为:创一流的目标既定,顺利接管右岸机组的时间表既定。

成功接管左岸14台机组,只是三峡电厂的部份职能与使命。三峡右岸还有12台机组,地下电站亦有6台机组在等着他们哩。不知怎地,我脑子里突然蹦出苏东坡的“左牵黄,右擎苍”了!

这是40年左右的“老夫”写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是苏东坡知密州(今山东诸城)时所作,词写出猎盛况,绘声绘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片气概尤为豪迈,结语表达作者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难能可贵。

由于我想:管理三峡电厂,电厂人不也是左拥右抱么?

但愿:电厂人在紧张繁忙的日子里,即便是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能如苏东坡一样潇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