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方扫墓和广东拜山区别很大:一个只管付出,一个祈求得到

(2016-04-12 20:57:49)
标签:

王扶摇

文化

历史

分类: 文化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清明拜山其实也是扫墓的意思,由于广东很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在北方则通称为扫墓或上坟。都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

但是,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看,北方的扫墓和广东的拜山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南方隆重,北方简单.

http://p3.pstatp.com/large/3e60006a093623c65a0

北方人扫墓,抛掉停车排队时间,基本上1个小时左右就结束。

广东人在拜山前,多数人家总是提前一天把坟墓修整一番,第二天再举行拜祭仪式。拜祭仪式也颇为讲究,每座祖坟,后人都用数张契钱(长方形的白纸条)交叉叠放在墓顶上,再用泥块或小石块压住纸条。远远望去,像漫山遍野开满白色的花朵一样,别有一番风景。接着,后人焚香点蜡烛插在坟墓前(点香时,要剩一些香不点燃,但也插在墓前,叫“长生香”。),然后在墓前摆放祭品。之后,人们按辈分依次跪拜。各人拜祭时,还许一些愿望,祈望祖先庇佑。奠酒完毕,便焚烧纸钱等纸质祭品,最后燃放爆竹。仪式结束,所有参加行山的人,便团团围坐在祖坟前,把祭品斩开,又吃又喝,欢声笑语撒满山野。此外,有些家庭还会回到家里或酒楼大宴亲朋,场面十分隆重。

http://p3.pstatp.com/large/3e700081738cccacbff

二,北方人祭奠的是逝去的亲人;广东人祭奠的是所有的祖先。

三,北方人投向火里的一切祭品都是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得到。所以选择的祭品范围广泛,只要是亲人喜欢的,或者可能喜欢的都祭献。于是香蕉、苹果、桔子,包子、饺子、中西糕点,纸牛纸马纸房子,甚至还有真手机全部成了祭品,为的就是希望亲人能够得到。付出!

广东人拜山为祭祖有一个很强烈的念头,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所以去拜山时,祭奠用品固定,每种东西都有一种象征意义:苹果是保佑子孙平平安安;橙子是层层高,步步高升;烧鹅是肥肥润润;“发糕”是发达的意思;甘蔗则表示渐入佳境;柑桔就是利是大吉,全部身体健康,日日笑口常开,出入平安。另外,爆竹声要越大越好,代表好意头。拜山的人不仅在坟前吃甘蔗,还将蔗渣丢在坟茔里,据说这样是祈求子孙昌盛、香灯有人继承。通常还会向祖先奉上卤鹅和鸡蛋、咸蛋,在拜山完毕后,还要把鸡蛋的壳剥掉,所谓“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索取?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81b0c52348cb1

要解释这种区别,笔者认为有必要追根溯源一番。

祖先崇拜几乎在所有的原始宗教中都存在。但大多数原始社会中,祖先崇拜是为了避邪及寻求庇荫。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将孝道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牢不可破的民间宗教礼仪。

在中国历史上,祖先崇拜最早的观念是「祖有功,宗有德」,是指以有功之人为祖,以有德之人为宗,而不是以血统上的亲属为祖宗。但是夏朝之后,就转为以血统上的亲属为祖宗了。到了商朝时代,因为相信人死后必为「鬼」(即「归」也),就由祖先崇拜转为鬼

神崇拜了。周朝末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厚葬之风极盛,并开始有泥俑陪葬,甚至有活人殉

葬的恶习。秦始皇墓的「兵马俑」就是一例。而祭典中焚香,则是由佛教引入的;烧纸钱,则可能始自魏晋或唐朝。

中国人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表现在“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的理想上。而且历代以来,“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乃

天之经、地之义也”等观念,早已深植中国人的信念中。因此,中国伦理的实践,

以“孝”为道德之根源与起点,甚至是道德的完成。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中原地区向包括广东在内的四周区域散布。广东的拜山祭祖传统也是来源于南迁的北方先民。但是,一场以北京为中心席卷全国的文化革命,将包括祖先崇拜的传统扫入四旧,并几乎根除了一代人对传统的信仰。但距离政治中心比较边远的边陲之地或者山区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比较小,很多传统得到比较完整的保留——无论是仪式还是内核。

在北方,传统仪式虽然破坏殆尽,祖先崇拜也基本根除,但“孝”这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根源与起点却很轻易的春风吹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