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光阴的故事里有你有我
(2025-02-13 13:38:27)
标签:
杂谈陈忠林诗歌评论路男光阴洒在鸟的翅膀上路男诗歌 |
分类: 阳光思绪(散文) |
光阴的故事里有你有我
前段时间,好友侯向前发来一张老照片,那是1990年在故乡旬邑举办的文学大赛获奖作者的一张合影。三十多年了,看到这张照片,我还是有些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年征文活动的所有细节像演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现。我随即给这张照片附上了一个名字:“1990年的文学青年”。当然,这获得一等奖的作者便是陈忠林和侯向前,这些年和侯向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年之中能相聚几次,相互都很熟悉。陈忠林却距离我们比较远,他多年前在秦皇岛成家立业,一直在商海拼搏,如今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企业家了。2001年因为我的第一本诗集获奖在唐山参加颁奖活动后,便顺道去秦皇岛看望过陈忠林一次,后来的有一年夏天他回西安时我们又相聚过一回。平时我们便是在微信上联系,很少见面。
前几天,突然收到陈忠林寄来他新出版的诗集《光阴洒在鸟的翅膀上》,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本,将近200首诗歌。哦,我终于明白了,陈忠林虽然一直在事业上努力拼搏,却始终没有忘记诗歌写作的初心,对文学的梦想从没有放弃。怀抱这样一颗炽热的诗心默默耕耘集腋成裘,我想陈忠林一定是从缪斯女神那里获得了非世俗生活所能赠与的丰厚的精神酬劳,所以才会用大半生来与诗神互诉衷肠。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在为最初的理想而默默奋斗一生呢!我称之为“1990年的文学青年”里,作为老大哥的王兴科,经过半生的努力,其民俗彩墨画享誉中外,侯向前也一直坚守在文学创作与传播中华传统诗词的道路上,张梦婕从事新闻工作与儿童文学创作从未停止,我也始终没有放弃诗歌写作,我们都奋力地为最初的梦想终其一生而默默的生活并坚守着。
《光阴洒在鸟的翅膀上》这部诗集是陈忠林多年来诗歌写作的一次集中式的呈现,它融入了作者对故乡的回望,对人生的感悟和体察,也有身边环境的书写以及域外经历的感怀。从总体来看,我觉得陈忠林的诗歌写作始终是以一位自然诗人的形象在进行适宜的语言构建,不做作,不掩饰,不矫情,以真性情注入诗情,像小河流水一样自然纯粹而具有丰富的诗意内涵。
没有树
荒原就失去了亮色
像原上汉子哑了的喉咙
唱不出秦腔的韵律
这是《荒原与树》一诗的第一节,作者直接进入自然想象的空间。光亮对于生存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原上的汉子”与“秦腔的旋律”给人创造出一个苍茫又宏大的生活场景。我们都知道,秦腔是大西北人最喜欢的戏曲,“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便是对秦人热爱秦腔的最好诠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熟悉又非常向往身处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而这正是作者独具一格的对故乡的回望之情。在第二节到第四节的书写里,“木匠的利斧”“风成为树的衣裳”“生与死的挣扎”,都饱蘸着作者对黄土地的眷恋之情。真诚是一种内心品质,运用于文学艺术当中就是天性的转化和升华。从陈忠林的这首诗中,我洞察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态度,还有对于诗歌文本丰腴的创造力以及感染力。
每当太阳升起
荒原在第一缕阳光里
收起留在草尖上的露珠
祭奠
传世的阴凉和文字里的葱郁
在最后关键的一节中,作者笔锋一转,有温暖的阳光,“草尖上的露珠”以及“文字里的葱郁”,看似突兀的收尾,其实蕴涵着用禅心来观静物的艺术展现方式。生活需要阳光的温暖,还需要更多的阴凉,一种安谧的文字葱郁成林,这在诗人的内心何等重要。平静的语调、舒缓自如的叙述,泅染出一片空灵而温情四溢的幻境,我想,这正是作者内心的声音,也是他诗歌图像的完美闪现。
诚然,陈忠林这样的诗歌呈现方式是这本诗集中大部分诗歌文本的表达所向。很多时候,诗歌的语言需要安静,需要在内心默读,过多的外在语言形式对诗歌来说是一种禁锢,“精炼瘦小”的诗歌写作并非多余,诗句的凝练和点到为止更为重要。陈忠林的诗歌,在这一点上其驾驭能力做得适可而有所警惕,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携带着诗性的光芒,这与经年累月的观察和积累、揣摩和自身的艺术修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让我感动的是,三十几年的秦皇岛生活,陈忠林又是怎样一边开创事业一边默默写作,而事业又蒸蒸日上写作又厚积薄发。仔细想想,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有限,但一个人对文学的最初热爱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一辈子,而正是这种心怀执着的初心才能在生命的历程中有所闪光。
拥有自己的房子
一定会很幸福
房子有门
有窗 有厨房
最好 还有
能放下床和桌子的地方
在我上班的路上
阳光正大光明地走进窗子
温暖我的床铺
相信
即使一个人的夜晚
孤单再也不会像玫瑰开放
躺在温暖的床上
黑夜里
我会想象
窗子的外边
鸟儿的翅膀上
舞动出太阳的光芒
拥有自己的房子
一定很幸福
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却能在某个瞬间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这首《拥有自己的房子》,语言平实无华,语调简练而自然,好似在和一个人对话,有着形体的塑造也呈现出更多倾诉者的表情,温和谦逊中流淌着一股涌动人心的暖流。这个时代充满着物质追求与精神文化的对峙,有着许多“无窗屋”“城中村”或者“大杂院”式的生存环境,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作者一样持有平常之心。“劳动创造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纸上的风景来源于创业者付出的巨大劳动。陈忠林从大西北到秦皇岛,大半辈子的人生历程,已经积淀出他命运与生活的华丽转身,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拥有自己的房子”,一定是掌控了内心所向的密码,一定是用心智开拓了向上生活的方向。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生活中孕育的甜言蜜语,我还能看见生活里每天都在上演的奔波忙碌、无奈以及世象百态、生命中最本质的渴望与追寻。在现实中书写诗意,于苍生中共叙追求,只有这样,“鸟儿的翅膀上
/ 舞动出太阳的光芒”。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70左右的这一代人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曾经的彷徨、挣扎,身置环境的严峻,都给我们的人生之路设置了许多的沟沟坎坎,怀揣文学梦在夹缝中生存并走到今天,想一想绝对是精神力量的支撑。当然,也离不开自身才华的助攻,这一点体现在陈忠林身上尤显珍贵。“1990年的文学青年”当中,他天资聪颖,拥有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喜好广泛,肯于钻研,年少时就发表过不少诗歌作品,也获得过一些文学大赛的奖项。后来,陈忠林去了秦皇岛,从最初的企业策划营销开始创业到如今的成功企业家身份,可以说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但是他偏偏没有放弃文学的梦想,在繁忙的创业、兴业到稳步发展的大企业运行时,其诗歌写作也在默然进行。如今,陈忠林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理事,获得了秦皇岛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我想,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炽热的文学情怀所承载起来的精神堡垒,“也使他成为了一位充满爱心、公心和善心的企业家”。这是著名作家邱华栋给《光阴洒在鸟的翅膀上》写的序言里的文字,我想,这是对陈忠林做人做事的肯定,也是对他诗歌写作的一份赞誉。
人到中年 心境
像一场悬在空中的雪
时刻 等待
一场大雪的到来
作为同龄人,我们都进入了中年。人到中年,身心皆臃肿,不论事业、家庭等各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息息相关联。而中年人的心境,有时候也会像年轻时一样出现少许的迷惑、困顿之瞬间。在《中年心境》一诗中,作者书写的场景是“秋天的最后一个假日”,进一步写到了“零星的雀声”“黄色的叶子”等等看得到听得见的日常物境,由此顺其自然地联想到“催人老去的时间”“记忆里沉睡的闪电”,直至让内心“等待一场大风的到来”。我们常说的境由心生,或许在诗人的眼中可另作别论。“一场大风的到来”,是诗人对于生命个体的一次次拷问,是中年时段内心沉静之时的灵魂律动,它携带着诗人理性的人生思考的光芒,深澈而开阔的智慧表达。我们都活在现实当中,我想陈忠林也一样,他之所思之所想,却能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当中触及到灵魂神经而引动至博大向善的悲悯情怀。“万物之声/浸润十月的果香”,难道不是吗?此刻的诗人已经运用他娴熟的诗歌艺术风貌在这里呈现出丰获在望的喜悦与愿景,极具触动人心的力量,这便是作为诗人的陈忠林的知性所指,他巧妙地将化若无痕的吟咏轻松地融入情感的脉动当中。
可以肯定的说,陈忠林的诗歌泛属抒情诗,而情感的注入无疑成为抒情诗的灵魂。读陈忠林的诗,有时候会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独语或倾诉,所发情感之真挚,所言物境之明澈,这种内心浸润提纯之美的阅读快感源自陈忠林人格的真诚和率真。这么多年,他能始终保持着纯正而优秀的抒情品质,实属难能可贵!
当然,做为一个日臻成熟的诗人,陈忠林的艺术视域不可能永远停留于日常的纯抒情当中。诗人比仅仅是为“活在当下”而歌,他的诗句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也盛装着更多的
人生思考与生命体验。陈忠林的一部分诗歌语言凝练,思域辽阔,极具哲思。《花朵不只属于春天》《忘掉忧伤》《见于不见》等作品,就极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其极高的辨识度、凝缩的语言、顿挫的节奏令人眼前一亮,深邃而明哲的思考细微而精妙,充满深远的哲思韵味。特别是他的《断章》系列,我认为是他诗歌创作当中尤为重要而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一个人守望夜晚
夜晚是漆黑里的孤单
两个人守望夜晚
夜晚是孤单里的一片漆黑
一个人守望孤单
孤单是一个白色的日子
两个人守望孤单
孤单是一个白色的节日
一个人守望日子
日子是秋天的一汪山泉
两个人守望日子
日子是五月的一片麦田
一张纸上画一只眼睛
色彩一定与爱情有关
一张纸上画两只眼睛
色彩一定与季节有关
一个人守望的清欢
清欢是欢乐的琴声
是一杯茶里的思念
两个人守望清欢
清欢是柴米油盐
是一个睡不醒的夜晚
阅读这些诗歌,总能给人一种非常亲切而明澈的感受,这种源于自性的简洁与明朗,如果没有经过语言的千锤百炼,是无法凸显出其精简的概括力和穿透力,或许这正是陈忠林诗歌的价值所指,能足够代表他创作经验的丰厚与智慧的再现。我们常言是金子总会发光,陈忠林胸中的金矿需要这样的挖掘与开采,不仅需要他的一双慧眼和饱满的热情,我想需要的是更加深厚的生命体验、耐心与专注。只有这样,陈忠林会以深厚的生活基础、丰腴的艺术积累而自然轻松的完成自身的诗歌表达和审美理念,从而进行丰富又多元化的诗歌艺术探索和实践。
与陈忠林相识多年,阅读他的这本诗集,感受颇多,我想自己一定从《光阴洒在鸟的翅膀上》受到了无限可能的心灵启发和感慨。这个来源于陈忠林诗歌文本的闪光之处,也源自于我们相识几十年来的一份真挚的友情。有时候我想,我们从事文学创作的这一同代人,就好似河边垂柳一般,内心深处充溢着孤单寂寥的文字拷问,又好像谦谦君子一样,相互对望彼此鼓励。这种感觉是美好的,散发着无限的光亮,像灯塔有温暖也有目标,真好!如果能有那样的一次机会,我们“1990年的文学青年”相聚一起,那会更好!
2025年2月9--13日 西安
路男,本名李智敏,大学文化, 祖籍陕西旬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及词条入选30余部书籍,曾主编《大雁塔诗刊》《陕西诗人12家》《陕西六人诗选》《内在之美》等,出版有诗集《阳光地带》,《阳光纪念日》,《温暖长安》《我的理想主义》等。诗集《阳光纪念日》获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优秀诗集奖,曾进修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高级创作班,获2016年首届闻捷诗歌奖优秀奖。
陈忠林诗集《光阴洒在鸟的翅膀上》阅读札记
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