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种修行(十月八日)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旅行。当然,那时候是没有条件的,只能经常行走在书的世界里。父亲喜欢俄罗斯文学,他推荐给我的第一本外国小说就是《卓娅和苏拉的故事》,然后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了《安娜.卡列琳娜》、《复活》和《战争与和平》以后,我彻底喜欢上了外国文学。
《简爱》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主导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时候,我会经常把自己幻想成书中的人物。
我看书有一个特点,书中所有关于景物与人物的描写,都会在我的脑海里形成影像,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所以很多书里的人物和情节,多少年以后都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意思的是,当后来看名著改编成的电影时,我发现那里的人物竟然与我想象的十分相似,这多少让我有时候感觉生活在虚幻中。
记得很久以前有一次大雾天,我骑著自行车在街道上行驶,周边所有的楼房和景物都变成模糊的影子,我忽然感觉自己仿佛在雾都伦敦,那个孤儿奥利弗似乎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我去解救。为此,我还写过一篇日记,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真的行走在伦敦的大街上,去看看简爱待过的修道院,去领略一下罗切斯特的庄园,还有那个关疯女人的房间。
虽然到今天我还没有去过伦敦,但在我的记忆里,那已经是一个让我感觉很熟悉的地方了。
虽然说,旅行的实感不能由阅读来替代,但旅游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城市的表面滑行,要想探知一个城市的灵魂,除了深度驻留一段时间,也许只有书本才能打开她深层的维度。
这次在意大利,也是如此。走在佛罗伦萨的大街上,我脑子里不断有《情迷佛罗伦萨》里的情节闪现,仿佛我早已来过这个城市一样,而且感觉自己一定还会再来。这是不是很像在与一座城市恋爱?倾城之恋?
也许旅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脚,身体力行去丈量;可以用眼睛,透过画面去想象;可以用心,打开心灵的摄像机,穿越时空去领悟也许我们永远看不到的人物和景象。
每一个地方都是生活或经过这里的人的玫瑰家园,有多少双眼睛看过,就有多少故事被记录和转写。
如果说生活是一种修行,旅行也是修行的一种。抛开身边琐碎的繁杂事,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去回望,不仅让你更清晰地观察生活、更能看清自我。
当你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内心自能留出一片清新的天地。
正如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个世界上最宏伟和圣神的地方,任何人走近它,都会被它震撼;任何心灵走进它,都会被它洗礼。
喜欢旅行,在路上,可以穿越,可以飞翔。http://s1/middle/49da4a64gb1c732500470&690
http://s14/middle/49da4a64gb1c738b216dd&690
http://s16/middle/49da4a64gb1c73e0df6ef&690
圣彼得大教堂
http://s3/middle/49da4a64gb1c770fbb512&690
迷恋《简爱》时,去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也许有一天,我会戴着这顶简爱帽去伦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