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老师

(2010-09-09 22:53:54)
标签:

杂谈

    晚饭后我给陶老师打了个电话,他高兴坏了,絮絮叨叨地跟我说了半天。他现在是好几所学校的顾问,他说,虽然大部分都是在尽义务,但这让他退休以后的生活很充实。

    陶老师既不是我的班主任,也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他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并兼任校文艺宣传队的辅导老师。他瘦高的身材,脸部轮廓分明,给人一种俊朗、干练的感觉。他多才多艺,手风琴拉的一流的棒!爱唱爱跳的我被他选入文艺宣传队。陶老师很严厉,对我们演出的每一个节目一丝不苟。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排练节目,由于我拿的向日葵道具没有到位,他狠狠地敲了一下我的头,说我心不在焉。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一看到他心里就发怵。后来,我发现陶老师严厉的外表下有一颗慈父般的心,他对我们的关心非常细致周到,有时候我们排练晚了,他会一一送我们回家。我很快成就了宣传队里的文艺骨干,当我们的节目频频获奖,当我们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真正懂得了,任何的获得都是要先辛勤付出的。

    可惜我没有听过陶老师的语文课,听他们班的学生说,他们最喜欢上的就是他的语文课,生动、幽默。

    上了中学以后,除了小学班主任,联系最多的也就是陶老师。我们喜欢成群结对地去他家玩,师母人也非常和善,每次去,陶老师和师母的言传身教都让我们获益匪浅。

    当我再次看到陶老师的名字,是在报纸上。那时候他已经是一所全国首批办学体制改革试点且获得成功的“公办民助”学校的校长。

    陶老师在1991年8月,创办了蚌埠第三实验小学。“公办民助”,就是要自筹资金。建校之初,一无校舍、二无资金,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陶老师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法、考试制度、免试生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大胆革新。学校从零开始,从荒芜起步,艰苦创业,经历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艰难岁月,走出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只有7名教师,2个教学班,87名在校学生在借用的一个教室里上课。但就是这几个老师和学生,如星星之火,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55名教师,92个教学班, 4960名在校学生,学校占地65342.117平方米,建筑面积37935.50平方米,含中、小、幼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实验学校。

    学校没有招生地段,但很多家长、孩子不顾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的路程跨区就读;学校从不做宣传,每年却有数以千计的家长不惜排队30多个小时,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这里读书学习。在近几年中,实验学校接待近百所兄弟学校、共约千余人的参观考察,安排教师上示范课百余节,其中多次接待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参观学习。先后10多名教师应邀到省、市电视台做专题辅导讲座。多次与省、市教育相关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举办大型教学研讨活动。所有这些都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我当然也毫不犹豫地把儿子送到了陶老师的学校。
    这一路走来,有陶老师洒满汗水和浇筑心血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但如今,他已是笑看“桃李满天下”了。
    二个多月前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陶老师打的,他说他已经退休当顾问了,最近经常梦到以前他最喜欢的学生。他还说梦到了我小时候的模样,可爱但很倔强。让我回家乡时一定要去看他,我重重地答应了。

    我很幸运,在我成长的路上,有他这样一个启蒙老师。惭愧的是我没有像老师一样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虽然离开学校已经十几年了,直到前几天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还有人说:“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个商人,倒像个老师。”不管说话的人是什么用意,但我一直为自己曾经是个老师而自豪。

    从教书到下海,看起来只是一个转身,而这面朝大海的十几年,如果没有十年的教书生涯的积淀,没有启蒙老师的教诲,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如鱼得水游到今天。

 

                        http://s9/orignal/4a5632fc37869914bd8a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